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常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亲子教育”的概念源于国外,近来受到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请探究图文材料并回答问题:“亲”只限于“父母”好吗?“亲子教育”的年龄范围从0~6岁扩展到0~18岁是否更加合理?

[材料一]

亲子教育一般是指0~6岁之间施行的一种早期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基础,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潜能、培养个性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教育。

[材料二]

调研显示,如果一生的幸福是100分,那么有50分取决于他0~6岁所受到的教育。后面的生涯决定他剩下50%的幸福。

[材料三]

领导,不可能做一辈子;父母,却一定是终身制。父母不能下岗,不能请假,不能退休,不能辞职。

(摘编自《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百度百科》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互联网+气象,气象领域的新生态

    ①天气、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几年,极端天气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都有所增加,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亟需一个更精准、更高效的气象系统来为人们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气象服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2018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都设定为“智慧天气”。“互联网+气象”已经成为气象领域的新发展生态。

    ②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广泛的互联基础,使得它在缩短气象信息传播链条、提高传播效率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为气象服务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好的传播媒介;而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让“互联网+气象”的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程充满了智慧。

公众定制化气象服务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

    ③气象作为数据庞杂的行业,观测资料、预报数据、各种气象要素、分钟级数据、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数据积累、遍布全球的气象观测网络等组成了庞大的数据体系,然而只有数据是不够的,并不能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精细化的气象监测预警和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才有了可能,通过数据之间的融合,挖掘其中的关系,减少了人们主动获取信息的时间。

    ④对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而言,精细化的气象监测预警与公众位置、风险偏好和行为目的相结合,可使人们获得量身定制的气象服务。某天气信息查询软件开发时景社区上传功能,并与专业气象机构合作,每天搜集到海量的数据,为量身定制气象服务提供了可能。基于海量数据和气象知识,人工智能可以分析这些气象数据在历史上的变化趋势,从而做到分钟级、公里级的短时预报。

行业定制化气象服务优化升级趋势不可逆转

    ⑤“互联网+气象”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并不仅仅限于大众,对于行业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农业、能源、水利、民航等领域,对定制化气象服务的需求非常大,但由于客观原因,我国早期的气象服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这一迹象开始缓解,并逐步走向正轨。面对各行业的需求,新技术的运用改进了传统专业气象服务的模型和算法,气象服务优化升级的趋势不可逆转。

    ⑥2015年6月国家气象局公布了开放中国气象信息的法令,将在2020年之前实行全面开放,并鼓励民营资本与气象局合作,我国的气象服务业开始蓬勃发展。虽然我国在气象服务商业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某款软件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B端商业化服务战略,并在行业定制化气象服务方面卓有成效。该软件还与气象灾害防御中心签署协议,专门开发雨雪、大风天气的图片识别功能,以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

打造“平台——用户——平台”链条,提升气象服务精度

    ⑦“互联网+气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是要打造信息闭环,使用户的使用数据回流并进行分析,最大限度的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互联网+气象”除了让用户和行业都能享受到个性化、专业化的气象服务,并在生产生活中获得巨大价值和最佳体验外,还需要建立反馈和数据回收机制,有效填补气象灾害和天气实况的监测空白,让气象服务将更加精细化。

    ⑧我国的气象服务市场刚刚起步,“互联网+气象”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根据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的预计,到2025年,包括气象科技服务、气象信息服务等在内的气象服务市场规模将达约3000亿元。

(2018-05-03,来源:环球网,有删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耳机偷走少年听力

材料一:

耳机的危害

    塞着耳机听音乐,声音没有经过空气过滤掉部分杂音,在同等分贝的情况下,比外界传入的声音对听力的损伤更大。而且,它是慢性伤害,二十年后,人们的听力可能会提前二十年衰老,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说法,美国早在一九九八年就六至十九岁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过一项调查,发现其中百分之十五有听力受损症状,而这与他们长期使用耳机有很大的关系。

    有关医学资料表明,佩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上限为90分钟,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超过85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高达110分贝以上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者还会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耳机的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有些高频范围能达到120分贝。这样的音量对耳神经有很大的刺激作用,长时间会造成听力衰退,严重的会出现永久性耳聋和神经衰弱。

    首先出现的是高频听力下降,而我们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频率并未受影响,所以早期常被忽视。只有当听力损失向低频延伸,语言频率听力损失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主观感觉听力障碍,使语言交流和社交活动受到影响。因此,使用耳机听东西给年轻人带来的影响,通常要多年之后才能够显现出来。

    与普通耳塞相比,入耳式的耳塞危害更大。同样的音量下入耳式耳塞对耳膜产生的刺激更大,所以会损坏听力。从目前情况来看,耳塞已经被各种医疗组织、听力康复机构推上了风口浪尖。

材料二:

全球约有11亿青少年因耳机面临听力损伤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1亿青少年因不安全使用智能手机及配套耳机等设备,面临听力损伤风险。世卫组织还对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12岁至35岁人群中,近50%的人在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音量大到不安全的程度。

在我国,有关机构曾做过一项抽样调查,对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耳机使用率为99.8%,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已经出现了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超过了1000人,所占比例接近30%。

材料三:

爱耳日

    每年3月3日为“国际爱耳日”。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的“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国际爱耳日”具体日期的确定是因为数字3与耳朵的形状类似,因此3·3象征了两只耳朵。

    2016年3月3日,是第十七个全国“爱耳日”。本次“爱耳日”将主题定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公众了解儿童听力残疾现状、致病原因、儿童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方法,树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理念,降低儿童听力残疾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也是为唤起全社会对听障儿童的关注、理解和帮助。为听障儿童全面发展,早日步入正常人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材料四:

家长苦恼

    最近我对女儿美美听音乐的事儿挺苦恼的。她戴着耳机听音乐,摇头晃脑一听就是一两个小时,让她休息休息,她却说还没听够。更让我担忧的是音量开得很大,喊她都听不见,看书写作业听,吃饭听,睡觉也听,坐公交车上学还听,真担心她哪天听成个聋子!说她几句,她就说我小题大作,现在的孩子啊,真拿她没办法。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调侃,手机支付发展太过迅猛,有两类群体深受打击,一是乞丐。以前出门很多人都会备点零钱,当看到路上的乞丐,产生怜悯之心时,便会顺手将口袋中的零钱给乞丐。可是现在很多人随身都不带现金。二是小偷。人们不带钱包,小偷就无钱可偷;改偷手机吧,一个个走到哪儿都机不离手,哪有下手机会啊!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花”钱”不用现金是再普通不过的事。

    虽然“扫一扫”“刷一刷”发展越来越快,但仍有不少人习惯买东西付款时花“钱”。郝阿姨说,孩子多次教她用手机支付,但她都记不住操作,听了那么多被盗刷的新闻,担心自己上当受骗,还是感觉用现金安全。“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取点新钞票,包个现金大红包给孩子更喜庆,更能表达心意。”像郝阿姨这样的老年人,以及一些对新技术还不熟悉的人,觉得移动支付的操作方法还很复杂,相比传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只是账户数字的变化让他们缺乏安全感。

【材料二】

    “现金支付与非现金支付,其实各有利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现金不依赖于任何介质,不同于刷卡需要POS机、手机支付需要网络,现金使用起来更简单便捷。从现实情况看,还有不少人依赖现金支付,对一些中老年人以及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消费者来说,现金支付仍将是重要的支付方式。同时不可否认,现金在印制、运输、存储等方面与非现金支付相比确有其劣势。

    如今,不少人会遇到这种情况:买东西付款时,扫微信或支付宝经常会有优惠,但用现金基本上什么活动都没有,甚至还会有一些商贩直接明确表示“拒收现金”。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根据相关规定,现金是合法货币,商家不能强行要求消费者只能用某种支付方式,否则就是触犯法律的行为。

【材料三】

【材料四】移动支付的操作流程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