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六安市2020-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书写奥林匹克新纪元

——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侧记

新华网吉隆坡7月31日电(记者林德韧 汪涌 高鹏) 7月31日的吉隆坡会展中心见证了北京迈出的历史性一步,拥有灿烂文明的古国,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都,将在2022年迎来奥林匹克的又一次绽放。

从2001到2015,跨越14年之后,北京再度申办奥运成功,在奥林匹克历史上书写新的一页,2022年,北京将成为历史上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变化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北京对奥林匹克的渴望和向往,不变的,是中国作为大国的从容与担当。

聚焦北京,奥林匹克新风貌

夏天的吉隆坡气候宜人,矗立在会场旁雄伟的双子塔标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北京申冬奥代表团衣着整齐,庞大的队伍瞬间成为全场焦点,大家的自信与轻松写在脸上。望向窗外,当地华人拉起了助威横幅,举起了舞狮,壮观地挥动着手中的国旗,为代表团的陈述加油鼓劲。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向国际奥委会诉说着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意义:“今天,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旅程中,将要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迈出这一步,你们选择北京,能够举办一届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冬奥会,为冰雪运动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迈出这一步,你们选择北京,能够举办一届可持续的冬奥会,全面实践《奥林匹克2020议程》,不仅给中国带来积极改变,也让世界的未来更加美好;迈出这一步,你们选择北京,能够举办一届节俭的冬奥会,不但保证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最高水平,而且把奥运遗产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奥运会的积极影响更加深远。”陈述在热烈的氛围中逐步推向高潮。

在一段视频中,姚明身着冰球服,在被小选手攻破球门后做出无奈的表情,这引得全场哈哈大笑,给紧张的会场增添了一丝轻松的气氛。事实上,无论是在会议开始之前的媒体采访还是陈述时的演讲,还是结束之后的记者访谈,姚明都是焦点之一。作为代表团中的“第一高度”,姚明一直在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奥林匹克与北京再度结缘的神圣时刻,他也参与到了其中。

与他并肩站在讲台上的是身怀六甲的杨扬。中国冬季运动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她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拿到的两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参加冬奥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我真的是在站着,”杨扬对于姚明身高的玩笑逗乐了同样站在旁边的冬奥名将李妮娜,也逗乐了许多委员,轻松的心态由此感染到了讲台下。

代表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在传递一个信息——北京,我们准备好了!选择北京,奥林匹克新契机。

这注定是一次不平凡的投票

陈述结束后,2022年冬奥会评估委员会主席茹科夫给了两座申办城市最后的点评,另外他也提到了关于阿拉木图的一些更新的信息。针对评估报告中对于住宿方面的疑问,阿拉木图团队提供了一些新的数据支持,体现了在接待能力方面上的努力,也为自己增分不少。

国际奥委会规定,为防止发生利益冲突,来自奥运会申办城市所在国家(地区)奥委会的委员在他们的竞选城市没有被淘汰之前不能参加投票。因此,来自中国的三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于再清、李玲蔚、杨扬将不能参加投票。包括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海博格等在内的11位委员请假缺席本次全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不参加投票。因此参与投票的委员共有85人。

投票在吉隆坡当地时间下午4点20分正式开始。本次大会国际奥委会使用了新的电子投票系统,但最后系统出现了问题,只能借助纸质投票。一波三折的投票过程结束,北京还是阿拉木图?紧张的情绪全场蔓延:就差最后的宣布了!

祝贺北京,奥林匹克新纪元

北京赢了!

欢呼声响彻吉隆坡会展中心,这声欢呼,凝聚了多少辛劳和热盼!

在巴赫念出“北京”的一刻,代表团成员们都一跃而起,相互拥抱恣意庆祝。在陈述时笑容满面的李妮娜,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泪水夺眶而出。“之前一直在想用什么样的状态去表达自己的高兴,因为之前放了一个索契的片子,所以触景生情,想到我们在整个申办过程中很不容易,比较有感触。”在索契迎来自己冬奥会谢幕演出李妮娜在接受采访时依然不太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

现场掌声雷鸣,巴赫第一时间走下主席台,与代表团成员们一一握手表示祝贺。北京申冬奥代表团用胜利为这次马来西亚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同样激动的姚明说:“我们是很幸运的,在这也要向阿拉木图表示感谢,如果没有他们的精益求精的表现也不会激励我们展现出最好的自己,体育比赛永远要感谢一个伟大的对手,才能一起创造出一场精彩的比赛。”

85名委员投票,一人弃权,44∶40,北京取得险胜,未来的7年,北京将逐步给世界展现自己在冬季的魅力,为奥林匹克的史册再添神奇的一笔。

北京,加油!

(摘自新华网)

(1)、此则消息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有什么作用?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导语内容。
(3)、“变化的是时光……从容与担当”这段文字放在导语部分是否多余,起什么作用?
(4)、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写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文章采用小标题结构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1-4题.

创新的根基在文化

苏北

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的口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响亮。创新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促。

②创新驱动发展,文化驱动创新。谈及加快创新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投入的增加、科技的突破和政策的跟进、制度的变革。我以为,不可疏忽的还有文化的进步。创新的根基,还在全社会的创新观念、创新心态和创新素养。

③如何培育社会的创造力?还得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毋庸置疑,应试教育的路已越走越窄,格式化的讲授,标准化的答案,空洞化的说教,有意无意地在压抑着孩子们的天性。教育的使命,既是传承知识,更在培养新人。天空多么辽阔,大地多么丰饶,儿童的天真烂漫、憧憬梦想,是多么阳光!独立的人格力量,创新的人生志业,正是要在这一片广阔和丰饶中发育、生长、成熟。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在同一个模式中的温驯听话,在同一种取向中的蹑手蹑脚。有专家直陈其弊:教育先是把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扼杀掉,再要求他们把创新能力开发出来。所幸的是,在社会舆论的呼唤中,在用脚投票的倒逼中,中国教育开始了痛切的反思。新一轮教育改革,既要从教育公平正义切入,更要向自由全面发展着力。

④社会是校园的镜像。万众创新,需要不拘一格的包容,让各种类型的人才脱颖而出;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各种新奇的探索互相砥砺;需要体制变革的激励,让全社会每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颠覆性创新已形成科技新潮,新生代创客已登上创业舞台,自由创造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能量必将进一步彰显。

⑤创新的底蕴,还是全社会的素养,不仅指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

⑥在发展和就业的倒逼中,我们习惯以实用主义衡量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由此倾斜于专业才干的培养。这也无可厚非。而改革和创新的导向,则另有更高的要求,着眼于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不可或缺人文精神的熏染和终极关怀的启迪。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宝贵的是素养。

⑦创新驱动发展,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只争朝夕,快马加鞭,还当登高望远,固本培元。创新所向,不仅是科技进步,也不仅是经济增长,它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发展方式的变革、民族精神的高扬和文化力量的崛起。

选自《半月谈》有删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两角钱
                                                                                                        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阅读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完成文后问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A。“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B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过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种荒郊野外,你的结果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吗?就算你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来又有谁来欣赏呢?”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是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所拥有的庄严的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被深深地触动。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