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语文试卷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近年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地位逐渐提高,“大众旅游”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学校决定开展“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

班级举行“大众旅游”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并进行研究,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2000﹣2015年我国国内游人数变化情况

材料二:过去大部分旅游都属于景色观光式,以旅行社组织为主,少有文化型、体验型旅游。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青少年游学、文化旅游、生态养生旅游、乡村海岛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材料三:每逢旅游旺季,热门景点人多拥挤,游客乱扔垃圾,随手涂鸦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青岛“天价虾”到哈尔滨“天价鱼”,众多旅游地商户都将游客当作了“待宰肥羊”;不合理低价团、强迫和诱导购物等消费陷阱屡禁不止。

(2)、班级开展“学生旅游利弊谈”的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弊大于利”,你支持哪方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字数6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雨”的内涵

    雨,一种自然现象,表示从天空降落的水滴。

    汉民族认为龙王是主管兴云布雨的神,但祈雨仪式并非统一,“晴天娃娃”是一种祈求止雨的布偶。在古中国,雨被认为一种很重要的自然资源,因此雨又被称为“甘霖、甘澍”,24节气中有“谷雨”一节气。人们也可以根据雨前的变化判断雨的来临。有俗话:“燕子低飞麻雀叫,蚂蚁搬家蛇过道,水缸穿裙山带帽,就是大雨要来到。”

    细雨可以使人温馨(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也可以使人感伤(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豪雨却常常令人感到绝望。

    关于雨有许多相关的文化。有著名的文学作品以“雨”命名,如巴金的小说《雨》,郁达夫的散文《雨》,还有阿根廷电影《雨》。

                                                                               (二)“雨”的好处

     ①雨,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

     ②雨可以灌溉农作物,利于植树造林。

     ③ 雨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能够降低气温。

     ④ 下雨利于水库蓄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利于发电和航运。

     ⑤ 下雨可以隔绝嘈杂的世界,营造安宁的环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

     ⑥ 雨能冲走地面垃圾,稀释有毒物质,净化环境。

                                                                           (三)“雨”的坏处

     ① 雨水泛滥会影响植物生长,抑止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致其死亡。

     ②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会出现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百物获潮霉烂。

     ③雷阵雨来时,往往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风来时飞沙走石,掀翻屋顶吹倒墙,易引发安全事故。

     ④持续的雨天也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觉得烦闷、压抑。

     ⑤雨水泛滥会导致交通堵塞,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⑥雨天路滑,交通混乱,易造成车祸。

     ⑦ 雨会把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带入地下水,从而污染地下水。

                                                                       (四)大雨就是动员令

    从2012年7月21日上午10点起,一场强降雨袭击京城。到22日早晨6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最大降雨出现在房山河北镇,达460毫米。这是1951年北京有气象监测历史以来遭遇的最强降水。

    大雨来得并非全无征兆。冷暖气流汇聚,气象部门提前预测了这场强降雨。市防汛办20日前就下发了《关于做好应对强降雨天气的通知》,要求各指挥部提前部署,主动应对。然而大雨来势之猛、之急,降水量之大为61年来所仅有,尽管早有防范,它还是对北京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应急响应系统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山洪暴发,道路阻断,航班取消,立交桥被淹没,山区群众被困屋顶,市区上班族被困下班途中……大雨就是动员令,一场众志成城的抗洪抢险行动全城展开。

    一天之内,气象预警连发六个,应急响应连升三次。市委书记郭金龙主持召开抢险调度视频会,市委班子成员分赴各处指挥救援抢险。政府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公安消防部门通过微博接警和救援,交通卫生部门发布安全提示。消防局投入7400多名官兵,奔赴各救援现场。交管部门启动最高出勤方案,7000名交警全部上路。在车流集中的重点道路和主要路,在大水淹没地面的路段和桥洞下,每一处都有交警指挥车流,疏导交通。在雨量集中的门头沟地区,民警先是挨家挨户劝说村民离开危险地带,后来又与消防官兵一起涉水营救被困群众。“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得到了全面贯彻,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燕山分局向阳路派出所所长李方洪,在救出50名被困群众后不幸牺牲,他的英雄事迹和忘我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

    很多普通市民也走上街头,加入了保卫家园、救助同胞的会战。雨水冲刷,井盖失落,环卫工人以身体为标杆,警示过往行人避让危险。还有那些开着私家车上街接送滞留市民的志愿者,那些打开家门把陌生人迎进来热情招待的好心人……北京人用行动书写着大爱,用真心诠释着北京精神。

    一场大雨把北京短暂地变成了“水城”。正像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的,“这场暴雨告诉我们,城市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当天灾再次降临时,我们既有过硬的基础设施,又有众志成城的决心,大雨就不可能再给我们的城市造成严重的伤害。——摘自《作文合唱团》第9期

阅读理解

半亩方塘

    ①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摇曳着几柄荷叶,散着清香。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草的牛去耕耘。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坝走过去了,               。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②农人操心的是让田地长出丰收的庄稼,塘操心的是让自己四季满盈。下雨的时候,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潇潇幕雨怨声叽叽。但是塘却开放自己,拥抱每一颗雨滴。那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泥水更是流归到这田野的大海。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时浑浊不堪。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澄明如镜。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如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冬天飞雪的晶莹。枯草上的积雪融化。冰凉而洁净的雪水又悄悄溶进了塘水中,涟涟的水波是清冷的光影。

    ③正是这一塘的清水,浇灌了一亩又一亩的庄稼.春天到了,                , 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尽自己最后一滴水。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④ 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

    ⑤ 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是它为疲惫的人们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着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经典“青春化”,靠谱吗?

2016年末,一本号称“青春版”《红楼梦》的新书高调上架,随即引发热议。而“出版史上最优质版本”的宣传语也引起各界激烈辩论。

正方同济大学张瑞鸿

先别着急“什么鬼”,且问名著分层普及是不是好事?传统经典成为流行是不是好事?是!就对了!这个时代,阅读新产品层出不穷,任何改良都是对经典的挑战。但只要得当就能杀出重围成为新的经典,毕竟大众≠精英阶层,你我皆凡人,也无需为文学代言。至少青春版《红楼梦》把更多的人领进了经典文学的世界。形式只是形式而已,若能成为阅读的契机,也算好事一桩,不是吗?

反方澎湃新闻莫默

说实话,从《牡丹亭》到《凤求凰》再到《红楼梦》,经典“青春版”都有股鹤发童颜奇装异服的古怪气质,形式本身就很反正统了,出奇的同时还要出色,简直难上加难。现在让我们看看它到底有多“新”:粉色封面、便携皮套、小开本、好妹妹乐队演唱主题曲以及“你会愿意随时一起拍照”……超级心疼文案君的内秀,真想替他说出口:“拿这本书装酷就对了!”营销本无罪,但触碰经典须谨慎啊!

正方新世相公众号张伟

这么多年来繁复的学术研究、解读.让《红楼梦》越来越像一个“古董”了,凝重得让人看着就害怕,不敢轻易阅读。那么多代人的青春都有红楼梦,但《红楼梦》却不再陪伴人们的青春了,这太可惜。对经典始终心存敬畏,而“青春”是奇以尝试的方式,《红楼梦》可以成为现代城市里的流行品。

反方《解放日报》施晨露

经典作品何须放低姿态.靠青春粉嫩的脸皮去迎合不读书的那些人呢?这个所谓青春版,难道只是改一种装帧方式+迎合年轻人携带、拍照、晒图习惯+高于常规的天价就可以了?对于经典作品来说,读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红楼梦》的博大之处,恰恰在于它是写给时间的,它甘于等待并召唤那些选择去读它的人,“流行”本身并非《红楼梦》的使命。

中立文化研究员郭万超

经典《红楼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青春版也有存在的意义。有些人一辈子不会读《红楼梦》,说不定这个版本能让他们接触到一些。当然,这种书籍属于快消品,仅仅适用于这个时期,并不能代替经典版本。

(选自《格言》2017年第7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张大春《见字如来》新书读者见面会海报与现场嘉宾对话文字实录,完成下列小题。

【新书首发海报】

主题

见字,如见故人来

——张大春《见字如来》

新书首发

时间

2019年1月13日(周日)

下午14:00

地点

北京郎园虞社演艺空间

嘉宾

张大春、莫言

报名方式:扫描二维码

【嘉宾对话】

张大春:《见字如来》这本书大概收了46个字的身世,我要强调的也就是这一点,对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随时保持着怅惘的一种不放心的态度。我请莫言来为大家说说。

莫言:你这本书叫《见字如来》,我查了一下,“字”本意是在房子里生孩子?

张大春:字本来是养育,养育孩子。我们在很多文言文的文章里都会看到,假如说“字之”,并不是写这个字,而是养育这个人的意思。

凑言:也有怀孕的意思吧?

张大春:我想应该不是孕,因为他已经进到房屋里面来,已经出生,等于是这个房子里的一分子。

英言:怎么样引申到现在的汉字的“字”?这是怎么一步步演变过来的?

张大春:有一种字的发生被称之为“假借”,就是说我们有这样的读音,但没有这样的字形。比如写字的“字”,我们有这个读音,没有字怎么办?只好向养儿子的这个意义的字符,借它的字形。

……

莫言:还是讲字,医生的“医”字。我有一个姑姑是医生,我有一年回家就给我姑姑写了一个横幅叫做“德医双馨”,结果这个医字下面少了一个横。我大哥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批评我说这个字写错了,掉了一横。我说书法不是少一横没关系吧。他说这一横不能少,说这是“酒”字的意思,古代的医生跟酒字密切相连。

张大春:这个是太有趣的话题。医生的医在简体字非常简单,不过,在繁体字里面它非常复杂。

先从简体字的医(醫)说起。一个三边的方框,中间一个失。这也是一个独立的字,原本不是医生的医,是入声字,它原本念作(yì),就是箭射中靶子发出的声音,是拟声字。它的右边是茶几的几下面一个又,这个字念“殳(shū)”,它是指或长或短的兵器,长可以长到一丈以上,短可以像短短的匕首,这个“殳”是放在“医”的右边。接着下面这个字是“酉”,它实际的意思就是今天喝酒的酒。

莫言:用酒麻醉做手术?

张大春:为什么医生的医下面有一个酒,是不是麻醉呢?这个酉代表着酒,它在意思上告诉我们医生的“医”字是一个很凶狠的字。你想想看,左上角是射箭射中靶子发出的声音,它的右边是一个不管多长多短都可以用这个字命名的兵器,用于杀人或者伤人。酒是所有饮料里面对人体侵入最大的,也是最烈的一种东西。古人创造这个字是在警惕我们,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张大春:我们顺便讲讲简体字、繁体字,有人认为简化字没有办法完全看出这个字的来历。所以长期以来很多简繁争论,我总觉得不是太有必要,因为多见几遍,熟了,多交几个繁体朋友,我觉得也挺好。

莫言:文字作为一种工具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追求简便、快捷,肯定是一以贯之的,从甲骨文、篆书一直到后来的草书都有它的规律可循。

张大春:对,字的简化一般都希望更方便的流通,或者更快速地书写,更有效率地去表达。

(本文为活动速记整理节选,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