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201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原下的日子(节选)

陈忠实

    ①村庄背靠的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在二条阴沟里该是最后一坨尚未化释的残雪下,有三两株露头的绿色,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长高了就是蒿草,或卑称臭蒿子。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示了春天的气象。

    ②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杏花接着开了,那儿这儿又变幻出似走似住的粉白的云。泡桐花开了,无论大村小庄都被骤然爆出的紫红的花帐笼罩起来了。【批注:“笼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小村庄开满紫红色泡桐花的景象,与“花帐”一词相对应。】洋槐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批注:这句话从视觉和嗅觉等角度表现了色彩之悦目、香味之浓郁。】椿树的花儿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任何观赏价值,然而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中国槐大约是乡村树族中最晚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燥热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然会使焦躁的心绪沉静下来。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便接连开放,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来整个原坡都覆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

    ③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般神奇。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红苕是秋收的最后一料庄稼,通常是待头一场浓霜降至,苕叶变黑之后才开挖。湿漉漉的新鲜泥土的垄畦里,排列着一行行刚刚出土的红艳艳的红苕,常常使我的心发生悸动。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叶子,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卸下盛妆,居然是最耐得霜冷的树。柳叶由绿变青,由青渐变浅黄,直到几番浓霜击打,通身变成灿灿金黄,张扬在河堤上河湾里,或一片或一株,令人钦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批注:】小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下来时,我在乡间感觉不到严冬的来临,却体味到一缕圣洁的温柔,本能地仰起脸来,让雪片在脸颊上在鼻梁上在眼窝里飘落、融化,周围是雾霭迷茫的素净的田野。直到某一日大雪降至,原坡和河川都变成一抹银白的时候,我抑制不住某种神秘的诱惑,在黎明的浅浅光色里走出门去,在连一只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觅踪的雪野里,踏出一行脚印,听脚下的好雪发出铮铮铮的脆响。

    ④我常常在上述这些情景里,由衷地咏叹,我原下的乡村。

【注】作者祖居的老屋就在鹿原北坡的村庄里。原,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1)、文章第①段写那坨残雪有什么用意?

(2)、阅读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说说它的作用。

(3)、本文第③段是按照顺序来描写原下的乡村景色的。

(4)、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批注。

(5)、【甲】【乙】两个片段,同样描写了“夏”,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    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

    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般神奇。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

(陈忠实《原下的日子》)

    【乙】……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梁衡《夏》)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回答1-5题。

孝  猴

吕保军

①古壮乡崇左村,住着个热心肠的叶婆婆,她粗通医理,能为乡邻治跌打损伤,平时摊上谁家有红白事需要帮忙,叶婆婆总是第一个到达。

②这天,叶婆婆帮乡邻忙完一场白事,刚想回家歇息,忽见有人跑来说:“不好了,出殡队伍遭到猴子袭击了!”原来,全身缟素的出殡队伍正往山里走,突然从山坳里窜出一群猴子,冲上来就撕扯孝服孝巾,把孝子贤孙们的脸和手臂都抓破了。送殡的人们不得不暂停躲避,直到泼猴们闹腾够了才上路。

③“造孽呀!”叶婆婆听了连声感叹。

④第二天清晨,叶婆婆就背着药篓进山了。刚走进山坳口,迎面跑来一只小猴子,望见是叶婆婆,吱吱尖叫了几声,掉头就跑没影了。不一会儿,小猴子拉着一公一母两只大猴子回来了,猴子一家三口扑倒在叶婆婆脚下,纳头便拜。原来,上个月叶婆婆进山采药草,遇到这只小猴子跌断了腿,便主动上前为它医治。在叶婆婆眼里,这些顽皮的猴子就像自己的孩子,虽然淘气却不失可爱。有时,她会带些苞米棒子、花生之类的,故意丢在猴子出没的地方,哪曾想猴子吃完之后,竟摘了些山桃野果悄悄放进她的背篓里。谁说异类不可教化?猴子也懂得人情往来呢。

叶婆婆看到猴子全家对自己感恩,不禁欣慰地伸出手去,摩挲着猴子的头,就像拍抚着儿孙的脑袋。这时候,又有无数只猴子围上来,撒娇似的冲叶婆婆叫着闹着,乱作一团。有的猴子头上还顶着昨天抢来的白孝巾,模样滑稽得很。叶婆婆笑着说:“好啦好啦,我的乖孩儿们,以后不许再抢人家的孝衣啦!都要听婆婆的话,婆婆自然会疼你们的,明白吗?”说也奇怪,这些猴子似乎听懂了她劝诫的话,此后果真一次也没再骚扰过送殡队伍。

⑥叶婆婆更高兴了,出入大山也更勤了。每天在她采药草的时候有群猴做伴,累了歇息的时候就顺便为它们一一检查伤病,更多时候,叶婆婆也会情不自禁地把隐埋心底的那些孤寂愁烦,一股脑儿全都倾诉给猴崽子们听。一位老人与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融洽。

⑦后来,叶婆婆生病了,好多天没进山。有几只胆大些的猴子,竟然跑到婆婆家里来了。邻居们见猴子进村,还以为它们要祸害庄稼,没承想这些猴子根本没有到处乱跑,只在叶婆婆家里进进出出。好奇的人们隔着窗棂往里一瞅,好家伙!猴子们不但为叶婆婆端茶倒水,还有的正为她干杂活呢。当它们察觉到有围观者在指指点点的时候,霎时像个害羞的小孩子,屁股一扭一扭地跑远了。

⑧十多天后,叶婆婆的病情骤然加重。好心的邻居们纷纷前来,为她抓药熬药、陪她拉呱解闷。忽然之间,只听窗外由远而近,传来了一阵吱吱哇哇的叫声。邻居们打开房门,一下子惊呆了:只见院里站满了大大小小的猴子,每只猴子的手上,都捧着一大把药草。它们一见房门打开了,都齐刷刷地将药草投掷了进来,地上霎时堆起了一座小山。病床上的叶婆婆感激得满脸是泪,她多想伸出手去,再抚摸一下这群可爱的猴崽子,她那虚弱至极的身子似乎想往起挣,努力地往起挣……所有的猴子都无限悲伤地吱吱尖叫着,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上蹿下跳个不休。这场面,这情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⑨这天半夜,叶婆婆悄然走了。天亮后,赶来送葬的村民们惊讶地发现,院里的猴子或蹲或趴,全都出奇安静地守在那儿,竟然一只都没走。只不过,仿佛一夜之间,它们头上的毛发全变白了,仿佛个个头上都顶着一方孝巾。

⑩每个人都在感慨:你们看,猴子多么有情有义呀!它们莫不是在为叶婆婆戴孝吗?

⑪从此,人们都管这群猴子叫“白头叶猴”。       (选自《少年作家》2015年第4期)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表姐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使我有机会和那些有残障的小朋友打交道。一次,我替表姐接一位盲童回家过夜。夜很深了,他不肯睡觉,却安静地坐在我身边。他的发问打破了夜的沉默:“您能告诉我‘红’是什么样子?”这下可把我问住了。思考了一阵,我只有笨拙地解释:“你感受过‘火’吗?火是‘红’的。”“那‘红’一定很烫呀!”他说。我又讲:“老师给你讲过太阳吗?太阳是‘红’的。”“那‘红’一定可以给你们光明了?”“我们身体里的血也是‘红’的”。“那‘红’一定是流动的。”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黑一种颜色。
      我颓然地想:失去了眼睛,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时,盲童自言自语地说:“红是流动的,是烫的,是发光的,好美丽哦!”在我们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变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里却具有了这么多种美好的属性,多么敏锐的感觉!
      “大哥哥,你听!”他突然喊道,“你听,外面有小猫在叫。”我仔细聆听,却没有听见什么动静。我茫然地沉默不语。他拉着我的手坚持说:“是有猫叫!”我只好顺从地打开门,呀!真有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喵喵”地在叫。
      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却比常人更能倾听外界的声音,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听到的是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打麻将之类的嘈杂之音。他的遭遇使他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比我们多一分细腻的情感,比我们更加珍惜活着的美丽。
      有一个故事说,乡下有位瞎婆婆在自家院门外安装了一盏灯,她说这是为了过路行人的安全。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息的生命之灯。我黯然,检讨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是否已经迷失方向,已经不能承受生活的平凡之美?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①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②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③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④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⑤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⑥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⑦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                                                                                ”我感叹地说。

       ⑧“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⑨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⑩我为了这位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⑪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⑫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林清玄接受记者采访实录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①周一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就要开始了。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奖杯。

       ②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嘱咐我,一定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我感激的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③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④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⑤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⑥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我有刹那的犹豫,可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公平的,就为了我要上一节完美的课,而不允许一个学生把话说完,那么从此以后,他还会以信赖的目光温暖我吗?

       ⑦这时,铃声刺耳地响起来,我没有打断安锐。

       ⑧“我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完;冬天一下雪,半夜就得起来扫雪。妈妈的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

       ⑨平日里的许多疑问,突然一下子被解开。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秋天里,他每天都有好看的落叶送我,为什么在我们打雪仗时,他会一个人在那里奋力地滚雪球,然后推进树篱中去。

       ⑩安锐举起那张画:“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得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的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

       ⑪“我爱我妈妈,可我不想爱秋天和冬天,老师,可以吗?”他看着我,眼睛里是不安的期待。

       ⑫我哽咽着微微点点头,郑重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在我渐渐模糊的眼睛里,我看到有许多举起的手臂,有学生们的,有老师的,甚至还有评委和专家们的。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

       ⑬十年后,安锐在寄给我的贺卡里写道: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这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现在,我热爱生命的每一天,因为在8岁半那年,我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糖棒冰

俞天立

①说起冰糕,怎能不提儿时的“白糖棒冰”呢。这小家伙一整块是由白糖水冷凝成的。暑天咬下一角细细品嚼,冰凉沁喉,甜香四溢,是我儿时最爱的零食了。

②我从小在杭州读书,暑假方回老家新昌看望祖父母。总是人还未到,祖母已把一整箱“新光”牌棒冰买好了,藏于冰箱。但免费的福利到手并不简单——每日一根,绝不多给,怕小孩子吃坏肚子。但机智如我,怎会拘泥于“戒条”呢。美食的诱惑,足以使我“铤而走险”,趁家人没注意,就偷偷溜到冰箱所在地——祖父母的卧室,拿床垫脚,去开上格的冷冻室。“新光”牌棒冰是蓝红色相间的纸包装的,纸张薄如蝉翼,印着一颗硕大的星星。撕开一角,冷气便“蹭蹭”冒上来;有些残纸还黏在冰面,得用指尖小心剥净。棒冰入口,那种透心凉的感觉,犹如久旱的大地遇到了一场好雨,瞬时消除了炎夏闷热之气,浑身舒畅。我三口两口咬完,牙齿直打哆嗦也全然不顾,生怕夜长梦多被发现。

③一两次的“作案”尚是不打紧的,只是次数多了,还是被祖母发现了蛛丝马迹。她见棒冰数量短时间下降得太快,又翻出了我扔在垃圾桶里的包装纸,便捉住我责骂了一顿。可我一个孩子怎能抵挡棒冰清凉甘甜的诱惑?直到再次“作案”被发现。作为惩罚,我暂时失去了吃棒冰的权利。

④祖父不忍见我吃不到棒冰心痒难忍,又怕我“积习难改”,便想出了一招可以控制我贪吃棒冰的法子。他拿了白纸,裁成几十张小纸块,写上“一支棒冰”“两支棒冰”之类的短语,然后起了个大早爬到山顶,把纸条藏匿在石块下、树梢上、草丛里。第二天,祖父领我上山,告诉我,只要找到任何一张带“棒冰”字样的纸条,就同意领相应的棒冰给我吃,每日限一张。他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于是,我拼了命地爬树、翻石,甚至刨开土丘,弄脏了衣裳也全然罔顾。棒冰的诱惑,使我倍加努力。好容易找到一张,上面却写着“无”。我无奈片刻,自是不肯放弃的,继续搜寻。与透凉甜爽的棒冰相比,暑气的蒸腾、衣裤的脏乱算得了什么

⑤终于,我捡到了二十多张“棒冰票”。这些“战利品”,分明是一滴滴甘如饴、润如玉的水分子。我将它们当作宝贝疙瘩藏在储钱罐里。每日午睡后做完作业,就抽出一张,向祖父去换棒冰。他像小贩似的,微笑着一手交票一手交货。得了货,自然是我的享受时间了。

⑥久而久之,我已能克制自己的贪欲——即使“棒冰票”用完。有一次,他带我去县城逛街,忽闻阵阵有节奏的木梆敲击声——那是一辆“棒冰车”。他掏出两毛钱,小贩便徐徐打开三轮车上的木头箱子。一摞摞的白糖棒冰如砖瓦整齐地码放在蓝色厚棉包裹里,蹭蹭地冒着寒气。我眼睛都看直了。祖父让他拿出一支给我,我大快朵颐地又吮又咬,忘记了一切烦忧。仿佛,吃棒冰是世上最大的赏心乐事。祖父问我还要吃吗,我摇摇头。我知道必须克制自己。

⑦如今,人已长大,大街上也早已没有了白糖棒冰。看到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冰糕和冰淇淋,又常常让我回忆起祖母和祖父,回忆起他们的严厉与用心良苦。

⑧小小的白糖棒冰,虽然味道寻常,却别有一番绵长的滋味。

(选自《上海文学》,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