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1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悠悠寸草心

    ①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②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③“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④“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⑤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我10块钱。”

    ⑥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⑦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⑧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⑨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⑩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为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⑪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⑫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说明了什么?

(2)、大公司选聘职员,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3)、第⑨段运用哪一种记叙顺序?请说说它的作用。

(4)、题目“悠悠寸草心”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有何作用?

(5)、下面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爱是理解的别名。 B、百善孝为先。 C、儿行千里母担忧。 D、百学须先立志。
(6)、结合【《一厘米》相关链接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陶影把小也的头发往下捺,仿佛拨去浮土触到坚实的地表,她摸到儿子柔嫩的头皮,像是塑料制成,有轻微的弹性。那地方原有一处缝隙。听说人都是两半对起来的。对得不稳,就成了豁豁嘴。就算对得准,要长到严丝合缝,也需要很多年。这是一道生命之门,它半开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样,从这里流进去。每当抚到这道若隐若现的门缝,陶影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是她把这个秀气的小男孩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课文许多情节表现了她为此做出艰辛的努力。作为一个普通的女工,一个普通的母亲,陶影为什么要这样做?

(7)、小说的主人公陶影自身并不完美,但她对孩子进行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悠悠寸草心》文中替人做佣的母亲艰难地培养儿子长大成人。请你结合这两篇文章,谈谈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读张爱玲   
                                                                                                       贾平凹   
        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的多,细细密密的碎布儿如戏台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的又有一班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叫好,且不论了那些油头粉面,单是正经的角儿,翠翠、白素贞、七仙女……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里的一连串地漂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尽是道教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如杂说——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张是一个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招听,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
        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得最好者之一。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从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她明显的有曹霑的才情,又有现今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幕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又是个执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
       与许多人来谈张的作品,都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不指所描叙的内容,而是那种才气如云,以为她是很古的人,当知道张现在还活着,还和我们同在一个时候,这多少让我们感到形秽和丧气。
       《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变味的微信投票

       作文大赛、最萌宝贝展示、最装警察评比……不知从何时起,微信朋友圈被五花八门的“求投票”信息刷爆。一开始人们还觉得很新鲜,但随着“求投票”在微信朋友圈的快速泛滥,越来越多的人对频繁而“变味”的投票活动心生不快,却又不得不投出那一张看似公正、实则盲目的选票。

“求投票”频频“绑架”朋友圈

       “在不?我儿子在参加作文比赛,编号***,有空给他投个票吧,谢了!”2月14日,太原白领胡晓民的手机上收到了一位老同学发来的私信,后面还附带一个微信红包。“这已经是我今天接到的第四个‘求投票’微信了,投票让人心烦,不投怕伤感情。”胡晓民无奈地对着屏幕一顿猛戳,之后将投票完成的界面截屏回传给朋友,表示自己“圆满”完成对方所托。

       对小胡遇到的情况,玩微信的人想必一点都不陌生。在微信朋友圈,各式各样的评比投票活动越来越火爆。起初人们觉得既新鲜又好玩,大都乐意以“举手之劳”投上一票,并纷纷主动帮朋友转发、扩散投票信息。但时间二长,评比投票信息多得让人不胜其烦,不少投票行为演变成了迫于情面的“被投票”,还有的投票干脆变了味。

       最初的朋友圈投票,多系一些商业机构举办的才艺少年、超级宝宝、最受欢迎职员等评选活动,主办方无非想赚个人气,大家也都抱着一种好玩的心态给朋友拉拉票,最终谁能当选其实没人太较真。但如今一些本该具有专业性、公正性的赛事,甚至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的一些严肃性的评比,也都一窝蜂地涌入微信朋友圈,这让投票活动逐渐变味,人们投票时被朋友“绑架”的感觉也更强烈。

微信投票泛滥的背后

       在微信投票大行其道的背后,究竟谁是“操盘手”?

       评选最萌宝宝之类活动的主办方多是早教中心、民办幼儿园、儿童摄影店等,作文比赛、才艺比赛之类活动的主办方到大都是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可以说,这些评比投票活动完全就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

       “利用微信朋友圈的黏性做宣传、搞营销,投入较低,效果也不错。”汾阳市一家儿童摄影店店长小方介绍,刚开始他们在朋友圈推出“点赞有奖”活动,但大多数人点完赞后并不关注店里的微信公众号,实际宣传效果一般。自从改点赞为投票后,因为必须先要关注公众号后才能投票,他们的公众号在短时间内就聚集起了大量的粉丝。

       后来,几乎所有比赛活动的主办方都要求必须关注它们的微信公众号后才能参与投票,而这些公众号推送的商业宣传信息对人们往往既无趣也无用。不仅如此,有的公众号注册时还要求获取投票人的手机号码、本人头像等,这让不少人产生了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隐忧。临汾市民王女士帮朋友的宝宝投票时,按系统提示留下手机号。此后不久,她多次接到一家早教中心的电话,询问是否愿意带孩子试听免费公开课,这让她不堪其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绝大多数的人一方面表示烦投票,另一方面也都承认,自己不仅应朋友所求转发过投票信息链接,还直接在朋友圈为自己的孩子或单位等拉过票。既被朋友“绑架”,也“绑架”过朋友。看起来这是个悖论,却是不争的事实,可见几乎人人皆成了微信投票泛滥的推手。

让变味的微信投票消停下来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仅有4.7%的受访者认为朋友田投票好玩,44.7%的受访者直言“绑架式”投票方式让人烦恼,失去乐趣。如此看来,红极一时的微信投票是到了该消停消停的时候了。

       微信投票泛滥,活动发起方的责任不可推卸。说起来,商家借助微信投票开展营销原本无可厚非,人们也不必太较真。但他们将一些本来应当比拼能力的赛事,变异成了比人脉、拼人情,使这种评选没有任何权威性,同时又借机套取他人的个人信息,这本身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如果一旦一有商家利用获取的个人信息从事非法活动,将会对公民造成危害,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重要的是,长期开展此类评选,还容易误导社会风气,形成不良影响。从这个角度讲,过多过滥的微信投票行为就不再仅仅是商家自己的事,而是一个值得引起全社会重视,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引导和管理的社会问题了。

       杜绝微信投票泛滥,更需要公众共同发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应当理性一点,不要盲目跟风,自己拒绝参加也不强求朋友参加一些变了味的投票比赛,让自己朋友圈的商业味道淡一些。试想,即便你真的利用各种关系,拿到了所谓的名次,获得了一些奖品,这个用人情换来的荣誉,除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外,又能有多大的“含金量”?

                                                                                                                                                                    (选自2016年2月17日《山西日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 , 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来学校的父亲

    ①上课的时候,父亲来了。穿过长长的走廊,父亲站在教室外的窗门边,他侧着身子朝教室里张望,他在努力搜寻着他熟悉的那张脸。

    ②父亲的头发有点乱,汗湿的发丝粘胶着,他的脸黑油油的,泛着亮光,父亲穿着件粗布衣,左肩上,贴了块补丁,脚上是一双解放鞋。父亲的腿裤卷着,他劳动时都是这么卷的。

    ③父亲在众多的人头里找到了他,笑了,这傻儿子,父亲心里骂了声。父亲的笑似菩萨的笑,诚恳善良,且带着点儿童的天真。

    ④下课铃响了,儿子跑出教室,站到父亲面前。父亲的眼光在儿子的身上上上下下打量,一边呵呵地笑,傻笑,眼两边的皱纹挤在一起。儿子的脸忽然红了,因为好多同学在看着他们。儿子拉拉父亲的衣服说:“到那边去吧。”

    ⑤那边是学校操场,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走动。在一棵老槐树下站定,父亲伸出右手,一只粗cāo_____宽大的手,这只手抚摸着儿子的头,继而又抚摸儿子的脸。儿子的脸上感到一阵(cāo)辣辣的,似有块毛板子磨过,但是儿子心里很抒畅很激动,父亲很久没有这般抚摸过他了

    ⑥父亲问:“学校里过得惯么?”儿子点点头。父亲问:“读书吃力么?那么多书。”儿子点点头。父亲说:“那天的事,心里还记恨么?”儿子咬了嘴唇,沉默不语。父亲落了眼光,停了停,父亲说:“那天,那天我的脾气暴了点。”父亲说这话时,喉咙里咕噜一声,脸僵成了一块。儿子还是没有响,他的眼睛湿润了

    ⑦那天傍晚,儿子向着一边在灶头炒菜的母亲要五十元钱,说要交班委费。母亲说手头暂时挤不出,能否向同学先借借,下个月再凑给你。儿子不高兴了,粗起喉咙说,借借借,我可没有这脸皮!见母亲仍在忙着炒菜,对自己的话置之不理,儿子就要上前去夺母亲的锅铲。其时,父亲正在洗脚,当即发了火,一脚踢翻了脚盆,赤脚起身把拳头打到儿子身上。那个晚上,儿子逃出了家门,在村里游荡一圈后,在家附近,他忽然听见奶奶的声音传来,娃啊,你在哪里?你爸不打你了,回来哦。在黑黑的夜里,奶奶是看不见他的,奶奶一边走,一边呼唤着他,奶奶的声音颤颤的。儿子贴着墙边,眼睛湿润了

    ⑧父亲望着儿子的眼睛,说:“我是顺路来看看你的,今早我拉了一车柴禾来镇上卖。嗨,这柴还是你星期天帮忙砍的呢!”儿子的脑海里闪出一幕:深深的大山里,一大一小两个人。大人骑在高高的松树枝丫上,挥舞着,狠命地砍着树枝。儿子在底下,头顶着个草帽,把砍下的松树枝一一拖拢来。清亮的砍柴声久久地回荡在山谷里。

    ⑨父亲说:“要好好读书,嗯?”儿子点点头。父亲把手伸进内衣口袋,摸出一包折叠着的油布袋,拿出五十元钱,递给儿子。儿子看见父亲的手背上爬着几条蚯蚓似的青筋。父亲说:“留着慢慢用,要好好读书。”儿子握住了那留有父亲体温的钱,使劲地点点头。父亲说:“我回家了。”走了几步,又折回身,父亲对着儿子嘿嘿地笑,说:“忘了,忘了。”又从口袋里掏出两个桔子,塞到儿子的手里。父亲说:“前几天,你表姐来看你奶奶,拿了几个桔子来,你奶奶藏着留给了你。”

    ⑩儿子送着父亲到学校门口,在传达室边上的墙角,父亲拾起一根挑柴用的扁担,扁担的一头缠绕着几根麻绳。父亲扛着扁担走出校门。儿子问:“走路回家么?”父亲答:“走路。”一边走,父亲一边扭过头,朝儿子挥挥手。儿子站着不动,看着父亲的身影一晃一晃走远去。儿子的眼睛又湿润了,泪水簌簌地流下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菜篮

    ①前不久,我携妻儿回老家看望父亲。偶尔瞥见不高的厨房横梁上,还挂着那个竹篮。四四方方的,不大,全部用青篾编成,精致,结实。时间已把它的外观由青绿冲刷成黝黑,竹篮上还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灰。

    ②那是母亲最常用的菜篮。这菜篮跟着母亲从田间走到菜园,从菜园走到灶堂。母亲用菜篮编织着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③春天来了,母亲把满篮子希望播撒在菜园的黑土地里。母亲在菜园里种下了西红柿、玉米、黄瓜、茄子、豆角……生根,发芽,浇水,施肥。阳光雨露中,这些幼苗在母亲的呵护下一天天变得茁壮。

    ④到了夏天,菜园里已是一片生机盎然、姹紫嫣红。红彤彤的西红柿,金灿灿的大南瓜,绿油油的空心菜,紫色的茄子,青脆的黄瓜……尤其是那籽粒饱满的玉米棒子和与弟弟有着一般高的丝瓜,把母亲的菜篮压得扁扁的,提都提不起。母亲还给我们烹制了好吃的南瓜饭,那满屋飘香,如今忆起来都甜丝丝的。收获多了,菜吃不完,母亲就让我提着满篮子的菜去送人。

    ⑤初秋的时候,菜园里就是一幅红绿相间的风景画。那火红的辣椒,躲在绿叶下面,一串一串的,或长或肥,如同小孩子在吃吃地笑,煞是可爱。母亲用菜篮把它们摘回家,清洗干净,切成细丁,均匀地撒上一层盐,放进瓷坛里,做成辣子酱。我和弟弟喜欢跟着母亲转,有时候掺和着做一些提篮送水之类的小事情。我看见母亲额头上盐白一样的银丝,在秋日中闪闪发亮。

    ⑥冬天里,雪还没有下,菜园里的萝卜就把它乳白色的胴体显露在土地外。阳光的日子,母亲把满篮子的大头萝卜和“春不老”萝卜,切成小条,铺在门板上,晒干。然后放进辣子酱里,过上一个来月,就成了辣椒萝卜。吃饭的时候端一盘出来,香喷喷脆丝丝,好吃又下饭。喝茶的时候端一盘上来,就成了十分抢手的点心。住在城里的表姐,最爱吃母亲做的辣椒萝卜,每次到我家来,第一件事就是拿双筷子到厨房瓷坛里找辣椒萝卜吃,吃得满嘴辣嚯嚯的。

    ⑦母亲用菜篮把我们全家人的日子安排得非常盈实。我们兄弟几个也在母亲春风般的润泽中一天天长大。

    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春夏秋冬岁月更替中,母亲和菜篮逐渐变得苍老。

    ⑨在我二十二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了。母亲的菜篮也变成空荡荡的了,父亲舍不得丢,搁在厨房横梁上。它就一直挂在那个很不起眼的地方,静静地,默默地,昔日的光泽已不再现。

    ⑩上街买菜,总要拎回几只塑料袋。回到家,解开,一股浓浓的塑料味儿便会扑鼻而来。这时,我总会想起母亲的菜篮。

    ⑪那像母亲一样带给我们全家希望的菜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