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3月月考)语文试卷

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八(1)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关于“鸟”的专刊。请根据以下要求答题。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专刊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6个字以内)。

(2)、本专刊你准备拟订哪几个栏目(请至少写出二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3)、鸟类是人类的导师、朋友,请举一举鸟类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至少两条)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

——(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

——(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阅读《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回答后面小题

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

    ①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九九艳阳天”,云淡风轻,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金桂飘香。古人在重阳节喜欢结伴郊游、赏菊品糕、遍插茱萸、赋诗饮酒。

    ②古人为何选择九月初九作为节日?又为什么称为“重阳”?从现存的文献看,《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与月皆逢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为重要的数字。它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同时,九又与“久”同音,寓意健康长久。而且秋季又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④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就已经提到。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但专家认为,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由于年代久远,重阳节的形成已不可考,对其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先秦之前的丰收祭天,另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火仪式。

    ⑤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西汉《西京杂记》中贾佩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相传自此时起,重阳节有了求寿之俗。到三国,魏文帝曹丕给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过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颇为盛行。

    ⑥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曰:“九月九日……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四民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晋代诗人谢灵运为了重阳节登高,制作了一种“谢公履”,前后有活动屐齿,上下山时可分别取去前后齿,使登高更为方便。而赏菊、饮酒的习俗,也因为当时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而为后世所熟知。

    ⑦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

    ⑧至此,在节俗的发展过程中,重阳节融合了多种神秘观念及民俗因素,逐渐确定了其主题,那就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⑨虽然重阳节在古代便有祈寿的主题,但是与老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民俗观念中,“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后世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节日内涵。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敬老爱老的新主题无疑增加了重阳节的节日寓意,影响深远。

    ⑩两千多年来,重阳节从简单的自然时令演变成今天具有丰富内涵的节日,事实上讲述的正是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