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

    ①在太阳系中,木星是行星中的“巨无霸”。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达到了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不过,除此以外,木星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

    ②也许你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稀罕事,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行星的定义:行星通常是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在人们的通常认识中,行星的确不能发光,只能依靠反射太阳的光线。但科学家研究发现,木星正在把巨大的能量不断地向周围的宇宙空间释放,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两倍从太阳那里所获得的能量,说明木星有一半的能量来自它的内部。

    ③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与11号飞船探测的结果显示,液态氢构成了整个木星。它同太阳一样,没有坚硬的外壳,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前苏联科学家齐巴罗夫和苏齐科夫认为,木星的核心温度已达到30000℃之高,热核反应还在其内部继续进行。

    ④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严肃的问题:未来,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吗?

    ⑤正如之前所说,木星是由液态氢构成的,本身并无坚硬的外壳。木星的这种构成与太阳构成方式十分相似,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木星不仅把自己的引力能转换成热  能,还在不断吸收太阳释放的能量,这就使它的能量越来越大,且热度越来越高,并使它达到了现在的高度。从木星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它很可能成为太阳系中与太阳相差无几的第二颗恒星。

    ⑥30亿年以后,太阳到了晚年,木星很可能取代太阳的地位。虽然时间还很远,但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是,太阳已经是一颗垂暮的恒星了,它的光辉总有一天会熄灭,而木星的自带光源,点燃了生命顽强延续下去的希望。

(选自《探索与发现》2016年第5期,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木星的主要特征。

(2)、为什么说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

(3)、文章第①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中“很可能”能去掉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小题。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条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b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作者:从维熙。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黑匣子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我一听,就有点蒙。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不不不,”他把头摇的像拨浪鼓 ,“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放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长度。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奇特的年轮

       ①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轮。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②植物中不仅树木有年轮,水仙花也有年轮,它的年轮在它的“蒜头”上,有一个年轮的,开花期短;有三个年轮的,开花期长。因此,有经验的育花者,往往选取年轮多的水仙头,以便使花期长些。

       ③不仅植物有年轮,动物亦有年轮。鲤鱼等鱼类的年轮是其鳞片上的宽窄分界的条纹。令人不解的是,并非所有的鱼的年轮都在鳞片上,大马哈鱼的年轮在它们的背鳍上,大、小黄鱼的年轮却在它们的耳石上。

       ④牛、羊的年轮在它们的犄角上,所以又称为“角轮”。龟、鳖的年轮在它们的背甲上。蚌、贝和螺的年轮在它们的壳上。

       ⑤腔肠动物珊瑚虫的年轮是它们表壁上有粗细之分的规则形条纹。珊瑚虫不仅有它们的年轮,而且还有它们的“日轮”。一年为365日,那么它们便在自己的体壁上划下365条环纹。

       ⑥兔子和黄鼠狼这样的动物也有年轮,年轮在它们的骨头上,不过,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⑦有些鸟也有年轮:据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位山地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捉住一只熊蜂鸟,发现近爪处腿皮上有环圈,根据环圈判断,这只鸟已有11岁了,从而否定了一般认为熊蜂鸟的寿命只有8年的说法。

       ⑧日本科学家最先发现人也有年轮,是在人的头颅里面,通过声波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实际年龄。如果检测器的声波频率与被检测人的实际年龄相符,人体便会做出反应,从而在荧屏上显示出来。目前,这一先进的科学技术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用它来检测大型运动会参赛人员的实际年龄,或是应用到刑事案件的侦破中,用以检测涉嫌人员或罪犯的实际年龄,从而为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有力的证据。

       ⑨按理说,一切生物都应该有它们各自的年龄,只不过是有的已经被发现,更多的没有被发现罢了。科学家们正努力探索生物年轮的奥秘,以便有更多的发现,进而造福于人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手上”的亲情

    年关将至,对于许多忙碌了一年的人来说,总算可以放慢脚步,休息一下了。可对他来说,却意味着更加忙碌的开始——一周前,父亲就在电话里反复催促他回来,好帮着家里做元宵。

    可他却不是很乐意,因为做元宵太辛苦了,也挣不到什么钱。

    可最终,他还是回来了,懒洋洋地跟着父亲来到厨房。跟往年一样,先要做元宵馅料,他开始在滚烫的大锅里化米糖,并不停地搅拌,父亲则在一旁添水,什么时候添水,每次该添多少,父亲都能掌控得丝毫不差——一靠的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感觉和经验。

    等米糖化开后,便要将锅移至炭火上,改用小火热炖,期间要陆续加入冰糖、桂花酱、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等辅料,每样辅料的比例,以及加入时的温度火候,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能有分毫之差,“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做出来的元宵,在香甜上有层次感和传统味。”父亲解释道。

    馅料做好后还需要晾晒22个小时,“这样才能自然蒸发掉多余的水分,锁住馅料的醇厚味道。”父亲告诉他,“这需要耐下性子,急不得的。”

    父亲这套秉承家族传统、坚持制作元宵的方法,太费事、费力了,让习惯快节奏生活的他难以接受,也让他打心底里有一种排斥感,他暗下决心:明年打死也不回来帮父亲了。

    馅料一旦晾晒好,忙碌便真正开始了——被糯米粉团妤的它们要被放入簸箩中,来回滚动撞击数次,再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捞出沥干。之后再次放入簸箩中滚动撞击,又浸水、沥千,如此反复五六遍,直到成型的元宵变得润和饱满。

他嫌反复的遍数过多,于是便希望少来几遍,但父亲却坚决不同意:“唯有这样,做出的元宵才能又糯又有嚼劲,才是真正的‘上品吃食’!”

    又提到了“唯有这样”,他有些反感,觉得父永顽囤不化,“一到两遍又能怎样?反正又没顾客知道!”

    但也只是想想而已,父亲是决不允许他少来的。

    好在,元宵节最终过去了,他也不用再忙了,回城前的那天晚上,他跟父亲说,我们办个元宵厂吧,用机器生产速冻元宵,生产起来既轻松,产量又大,还能批量送进省城里的超市里去卖,赚钱比现在多得多!“而且,所有的程序都有电脑自动调配好,无需您事事亲力亲为。”

    不料,父亲却摇了摇头:“手工制作能保证原汁原味,透着浓浓的团圆之气,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吃起来不仅口感差,有的还会粘牙,没有手工的好吃。”

    “管他粘不粘牙,只要能赚钱就行!”他不服气地回应道。父亲没有反驳他,而是说,你知道过年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排队来我们家买元宵吗?他们很多都是专门开车前来,而且一买就是好几袋。

    他迷惑地摇了摇头。

    “是因为我们的元宵口感好,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常年在外的游子,都说,吃着我们家的元宵就能回忆起小时候,说那是儿时故乡和妈妈手工的味道,因此,我一定要坚持手工做,那怕是再累,再繁琐!”父亲坚定地说道。

    他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原来,这正是父亲坚持手工做元宵的原因所在。是的,对父亲来说,那传统不变的手工元宵,承載和寄托的是恒远的家人情和故乡情,并以辛苦势作的这种特殊方式存在着,这种劳作凝结着老手艺人对于完满的手工味道的执着和维系,也包裹着一家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对浓浓亲情的珍惜和不忘。

(选自《安徽青年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