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文本一)

重庆山城步道:在绿水青山间串起城市品质提升“密码”

        拥有3000年建城史的“山城”重庆,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加上长江和嘉陵江穿城而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城市风貌。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山城步道,穿梭在绿水青山间,成为重庆城市慢行系统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根据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重庆市将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助推城市品质提升。目前,重庆主城区已规划建设60条山城步道,分为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和山林步道三种类型。

        全长约29公里的半山崖线步道连接起重庆虎头岩、红岩村、化龙桥等居住社区,惠及周边约2万人口。在63岁的退休美术教师唐珩眼里,既可健身游憩,又宜观江揽胜的步道丰富了她的晚年生活。每逢阳光肆意的午后,唐珩都会在步道上寻得一角度,进行写生创作。空气清新又花木间植的步道俨然是城市里不可多得的休闲绿廊。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山城巷步道近年逐渐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必经地。山城巷原名天灯巷,相传以前传教士在此立杆点灯为路人照明,从远处望去灯火点点,郭沫若以此为题创作了著名的“天上的街市”。步道全长2公里,上下高差约120米。“到了这里,我好像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上个世纪的感觉。”来自北京的游客朱洪告诉记者,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她“遇见”了青石梯、老城墙、四合院和吊脚楼。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形地貌令她在山城巷流连忘返,记忆深刻。

        三百米一个历史典故,五百米一处人文风景。在南滨路滨江步道,“巴渝十二景”图案、“峡江开埠”雕刻、米市街、法国水师兵营等如珍珠般散布沿线,吸引不少游客临江赏玩,驻足拍照。

        南山黄葛古道,曾是商贾往来的必经之路,串联着南山上众多的名胜古迹,体验山林之乐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山城的人文温度;缙云山步道,随山势蜿蜒曲折,拾阶而上,空谷幽兰的静谧令人心旷神怡。

        山城步道,无疑为人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这座城市的窗。

(选自中国新闻网、新华网,有删改)

(文本二)

香港600条空中连廊串联城市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香港建楼也是各自为政,市民纷纷反映生活不方便,从马路的这边到另一边,要绕很远的路。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香港大规模改造城市步行系统。在此后的10多年间,香港先后建成了长长短短近600条空中连廊和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相结合,组成了一个完善的步行系统。

上海在滨江步道设望江驿

        去年下半年,上海浦东滨江步道的20多个服务驿站全部建成开放。这些名为望江驿的建筑,每个面积约200平方米,三面都是落地窗,与黄浦江边的环境相得益彰。望江驿的室内有桌椅、图书、储物柜、自动售货机等,室外有可供休憩的平台。市民和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无障碍欣赏江景,还可以借雨伞、充电宝。供母婴、残障人士等使用的第三卫生间、无障碍通道,也一应俱全。

(选自《重庆日报》,有删改)

(文本三)

2018年重庆市主城区居民步行情况调查

居民出行结构中,步行及非机动车占比43.6%,为占比最高的出行方式。

居民步行平均出行耗时21分钟,出行距离1.7公里。

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平均接驳①距离约为800米。

(数据来自于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注释)①接驳:搭车“换乘”。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山城步道分为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和山林步道。 B、半山崖线步道的功能是健身游憩和观江揽胜。 C、重庆和上海都有滨江步道,都可以临江赏玩。 D、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城市风貌造就了山城步道。
(2)、从(文本三)的图表中探究出的结论是什么?综合以上三个文本,请你就如何建设高品质的山城步道给出两点建议。
(3)、下面是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罗江帆关于山城步道的评论,请联系(文本一)中的山城巷步道加以印证。

山城步道作为城市慢行系统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市民生活、出行的重要载体,其特色在“山城”,核心在“步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随形就势、串珠成链、移步成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珍珠鸟

冯骥才

①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千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②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③我把它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④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⑤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耿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⑥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 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⑦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母亲:红嘴红脚,灰蓋色的毛,只 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沬儿。

       ⑧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 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 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 里去。

       ⑨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⑩渐漸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⑪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失喝 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瑚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⑫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个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 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戚的绒毛,它也不 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⑬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 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⑭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 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 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⑮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选自冯骥才散文集《珍珠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①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材料二:《朗读者》节目将文字、声音和情感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文字、声音以及情感之美。有研究表明,大声朗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大声朗读会使脑神经处于于极度兴奋状态,有利于思考;②大声朗读还有利于再现文章的“诗性美”。

       材料三: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③在信息化时代,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四: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④练字如修面,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阅读下文,的哈问题

妈妈,点灯

       ①我记忆里的第一盏灯,是用一个短粗的墨水瓶做盛器,里面注满柴油(我们称之为“洋油”),一根棉线做成的灯芯穿过白铁皮做的灯柱。这种灯通常是怕风的,为了省油,灯芯拨出来很短,远处看去,真的是“一灯如豆”。后来有了罩子灯,灯体是细腰玻璃的,灯头可以手动调整亮度,灯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子,亮度增加不少,也不怕风吹了,但费油,一般人家不舍得用。

       ②小时候,家里有一盏用墨水瓶自制的类似古老“陶豆”的油灯。当时燃油奇缺,因此,只做了这么一盏油灯,而这盏灯也就成了一家人活动的中心。在没有月亮的夜晚,这盏灯首先在堂屋的桌子上亮起。做晚饭时,这盏灯放在厨房的锅沿上。吃晚饭时,这盏灯放在餐桌上。晚饭后,这盏灯就回到母亲的床头。

       ③简单说,这盏灯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母亲的床头。

       ④卧室里两张床,母亲一张,父亲一张。几个孩子分别跟父亲和母亲睡在一起。往往是最小的孩子跟母亲睡,最大的孩子跟父亲挤。晚饭后(通常没有晚饭),母亲从餐桌或厨房把灯端到她的床头桌上,一家人的活动重心也随之转移。那盏灯像灯塔一般,引领孩子们各自归航。等孩子们都睡下,母亲便把油灯吹熄。很少有燃着油灯闲说话的时候,不干活便不点灯,闲说话可以黑灯瞎火地说,不碍事。

       ⑤通常从半夜开始,陆续有孩子被尿憋醒。“妈妈,点灯。”起夜的孩子首先要把母亲叫醒,只有叫醒母亲,灯才会亮。只有灯亮了,才敢起床下地。母亲通常一叫就醒,然后起身,划燃火柴,将油灯点亮。起夜的孩子光屁股下地,在微弱的灯光下匆匆撒完尿,再匆匆钻回被窝里。有时候孩子撒尿的工夫,母亲已经睡着了,燃着的油灯就那么一直亮着。父亲最看不得这种浪费,会大声叫醒母亲,“熄灯!”母亲再起身,将灯吹熄。

       ⑥如此点灯吹灯,每个晚上总要有一两次吧。夏夜还好一些,本来夜就短暂,再加上月亮好的夜晚,母亲点灯的次数会少很多。漫漫冬夜最熬人。孩子们早早睡下,早早被尿憋醒。喊完“妈妈,点灯”,却躲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愿意出来。这时候,母亲就要披衣起来,一个个催促。如此一番折腾,母亲早已清醒了,等孩子们爬回被窝,她独自在昏暗的灯光下发会儿呆,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重新睡熟,才将灯吹熄。

       ⑦怎么说呢,小时候从没有体会过母亲的辛苦,只觉得喊一声“妈妈,点灯”,母亲床头的那盏灯就会像被施了咒语的阿拉丁神灯一样,光明瞬间就会到来。至于光明是何时逝去的,从来没费心考虑过,母亲自会安排。在孩子们心目中,母亲是最合格的声控开关 , 何时向母亲发号施令,母亲都不会让你失望。事实上,由于孩子太多,加之白天劳累,母亲也有睡得很沉的时候,怎么喊也喊不醒。不过,这样的时候在记忆中也没有几回。

       ⑧有一次,尿急,做梦找厕所,就在准备畅快之时,突然惊醒。连喊了三声“妈妈,点灯”,母亲睡意蒙眬中应了一声,并没有起身,随后又沉沉睡去。实在憋不住了,独自下床,出去找厕所。打开房门的一刹那,月光如水般倾泻进来,院子里亮堂堂的。站在一颗刺槐下,对着树干激越地喷洒。有月光的夜晚,乡村愈加显得寂静,连虫鸣都那么幽微。越安静便越觉得可怕,仿佛每一处阴影里都隐藏着幽灵。一边撒尿,一边身上就起了鸡皮疙瘩。就在越想越怕、准备收家伙跑路之时,一回头,窗户上映现出灯影,母亲已把灯点亮。

(节选自《散文》2014年第1期)

现代文阅读

花好,月圆

梁凌

①女人边在案板上“砰砰”地剁着青椒,边对我说:“青椒也可以包饺子的呀,而且味道相当不错。”

②我有点惊讶,只知道包饺子用韭菜,用茴香,或者用芹菜,没想到,青椒也可以。

③女人说,其实,凡是菜都可以包饺子的,你没有尝过,怎会知道它们的美味?女人的脸在阳光下发着亮光,鼻翼边的几粒小雀斑都在微笑。

④经常在街上见到这女人。她穿着长长的裙子,骑一辆有脚踏板的电动车,带着七八岁的儿子,见到我,会放慢速度,笑着打招呼:好啊!女人笑时,脸上升起三个好看的月亮,眼弯弯,嘴也弯弯。我也点头,笑,好啊!

⑤女人的男人残疾。男人长着一条细腿,天天架在拐杖上。好在男人有手艺,修电器技术不错。女人是看上了男人会挣钱?不对呀,女人自己也有手艺。女人给人加工衣服,有一双巧手,经她做的衣服,版型样式都很好。

⑥女人长得白白嫩嫩的,双眸似两泓秋水,耳朵上一对金耳环一闪一闪的,像幸福在跳舞,映衬着她圆圆的脸,总让人想起花正好,月也圆。

⑦但是,静心时再想,又分明是月缺花残。不明白,这个漂亮女人为什么要嫁给一个残疾男人?

⑧谜底终于揭开。那天,在门口见到女人,女人正忙活着搬门口的两盆米兰,走起路来扭一扭的,姿势不好看。我这才知道,她原来也是个残疾人。女人看到我,依旧笑着和我打招呼,我报之一笑,心黑却升起万千种遗憾。

⑨想起往常散步时,走到女人店门口,我总礼节性地问女人,散步去啊,一起吧?女人总是笑着说,你去吧,我没法去啊。

⑩一直以为是女人很忙,如今看来,是她行动不便。女人的心态不错,若换成别人,也许会以为我不安好心呢。但这女人不会,她一直很友好。

⑪这条街是条乱哄哄的苿市,卖菜的,卖香油的,卖小杂货的,磨剪子的,每天吵吵嚷嚷,小两口在街头上开了个店,男人修理家电,女人常坐在里边踩她的缝紉机,见人来,也不起来,只扭头冲来人笑着点头问好。

⑫我修过几次拉链,改过几件衣服,渐渐和女人熟悉起来。跟女人闲聊她有时会告诉我,她儿子国棋比赛又得奖了。有时说,她种的仙人掌又开了花,两朵呢。她老家的房子马上要盖好了,等一切就绪,她们就回家去。她的家在南方她家的后山上,有成片成片的竹林,一洼一洼的荷塘。夏天来了,满塘的荷花粉嘟嘟的好看,围着荷塘的,还有一簇簇的野薔薇…女人也会说,他的男人很勤快,也爱孩子。说这些时,女人一脸的满足。

⑬这时候,我便会想:每种花,都会吐芳,正如每种菜,都可以包饺子。这两个心中洒满阳光的残疾人,相互依偎着,不离不弃。他修他的电器,她做她的衣服,一生只做一件事,只守一个人,少了很多节外生枝的事。他们,甚至比我们这些健全人更容易快乐,只是我们不了解而已残缺,有时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完美。月缺花残,换一个角度,偏就是花好月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