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8月联考)试卷

1985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中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完善人民生活相关餐料、物品、食品等税目。此次关税改革(    )
A、标志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 B、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适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 D、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积极准备
举一反三
走社会主乂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是儒家王道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者。即位之初,他就说:“从前诸葛孔明,只是蜀国的丞相,他还说‘我就像秤那样公平,不能因人而轻重有别'。何况我如今治理一个大国呢?”。他又说:“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他高度赞同《尚书》所说的“不结党营私,王道就浩浩荡荡,不结党营私,王道就平平坦坦。”

——李学俊《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

材料二:1903年12月,孙中山明确指岀自己“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1905年,他说中国要吸收西方的“精华”,但决不成它糟粕的牺牲品。这样就能够使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1924年的《民生主义》系列讲演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宣传社会主义。他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在孙中山的影响下,20世纪初,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一文,简要地介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部分内容,宋教仁撰写《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一文,简要陈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

——摘编自尚明轩《孙中山与社会主义述论》

材料三: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届三中全会前到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够保证本世纪内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个世纪更好地前进”。他明确提岀“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摘编自田克勤《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形成及其当代价值》

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非常关注,对中国问题的研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材料一英国学者研究中国抗战史的概况

出版年

作者

著作

摘要

1939年

贝特兰

《不可征服的人们——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抗战》

纪录访华见闻和国共两党的抗战

1970年

林迈可

《1937——1945年晋察冀边区税务制度》

关注根据地税制

186年

班国瑞

《新四军的由来及其早期成长》

研究新四军史

2003年

方德万

《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1925-1945年)》

肯定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

2013年

米特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揭示了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

2014年

穆盛博

《中国战争生态学:河南、黄河及其他(1938-1950年)》

开辟了军事与灾荒、战争与环境的综合研究

2015年

托比·林肯

《战争与和平中的中国城市化:以无锡为例》

讨论抗日战争时期与战后无锡的城市化

材料二在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西方学界进行了专题讨论,不仅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功,还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政治和社会原因。许多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善于及时调整政策,具有务实性,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具有渐进性,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解决问题。

民族交融 民族抗争 民族振兴

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儒家经典)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他经常在清微堂、苑堂给群臣讲经,或亲临皇宗学“亲问博士经义”,即使在巡察、征伐途中,也同大臣在车上谈经论典,不肯停辍。489年,孝文帝立孔庙于京师;492年,改称孔子为文圣尼父;495年,孝文帝亲祠孔子庙。孝文帝敬重大臣刘芳的儒学功底,主动与之联姻;一代大儒高允博通经史,多年参与孝文帝的军机大事,晚年还为孝文帝议定律令,因此常受孝文帝的赏赐与恩惠。

——摘编自李世龙、刘惟《北魏孝文帝治国思想述论》

史料

 

亮欲都燕,先遣画工写京师宫室制度,至于阔狭修短,曲画其数,授之左相张浩辈按图以修之。

——《日下旧闻考》

说明

《日下旧闻考》是乾隆年间编纂的有关北京史的书籍。材料大意是:金朝海陵王完颜亮想迁都燕京(今北京),先派遣画工详细绘制北宋都城东京的图样,要求左相张浩等人按照图样修建都城。

1990年,在北京丰台区右安门外发现的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考古研究证实其结构特点与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的规定要求基本一致。《营造法式》是一部北宋官方颁布的有关建筑营造规范的书籍。

1938年7月,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举行大规模的抗战一周年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武汉各界民众对献金的反应十分热烈。短短5天内,参加献金的达50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100万元。“来献金的人中,有工厂的工人,有郊区的农民,有船员,还有人力车夫、店员、小贩,甚至还有乞丐”。“乞丐教养所全体乞丐绝食一日,把节约下来的钱捐献。这些感人的事例真是成千上万!劳苦大众捐献的这一点一滴的血汗钱,这不是钱,是他们对敌人的仇恨,是对胜利的希望!”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序号

意义非凡的“第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部分史事)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小岗村被誉为“农村改革第一村”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第一个经济特区

1980年,卖纽扣的19岁温州姑娘章华妹,如愿以偿地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

1987年,美国快餐公司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正式开业

               ——摘编自吴颖《40年改革开放之路,40个意义非凡的“第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