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祖金殿,魏征南大将军,仕历五州刺史、安吉侯。父显和,夏州刺史。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于时文州民夷相聚为乱,庆应募从征。贼据保岩谷,径路悬绝,庆束马而进,袭破之,以功授都督。卫王直之镇山南也,引为左右。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直甚壮之。稍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柱国府掾。及诛宇文护,庆有谋焉,进授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高位缛礼,宜崇荣册。”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寻以行军总管击延安反胡,平之,拜延州总管。俄转宁州总管。高祖为丞相,复以行军总管南征江表。师次白帝,征还,以劳进位上大将军。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寻加柱国。开皇初,拜左武卫将军,进位上柱国。数年,出除凉州总管。岁余,征还,不任以职。

    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自是上每加优礼。卒于家。

(选自《隋书•卷五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B、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C、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D、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泛指我国古代典籍。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 B、“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出”与“除”在这里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D、“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或贤才失时未遇。文中指高祖还没有登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庆广涉经史,弃文从武。他认为读书用来记个姓名就行了,自己不愿意长久从事文字工作,后来便应召入伍,随军打仗。 B、宇文庆有勇有谋,很受器重。攻打文州民夷时,他束马而进,大破敌兵;在卫王宇文直处时,宇文直认为他很有勇力。 C、宇文庆勇气过人,受到武帝称赞。跟从武帝攻打河阴时,他率先登城,和敌人短兵相接,被城上石头击中坠落,昏死后又苏醒过来。 D、宇文庆屡立战功,因功升迁。他平定了延安反叛的胡人,被授予延州总管的官职,后转任宁州总管,历任丞相、上大将军等职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

②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义田记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 , 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 , 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进,深州博野人。少贫贱,为钜鹿富家佣保。有膂力,倜傥任气,结豪侠,嗜酒蒲博。其家少年患之,欲图杀进,妇竺氏阴知其谋,以告进,遂走晋阳依汉祖。汉祖壮其材,留帐下。

    周广顺初,移淄州。二年,吏民诣观察使举留。是秋,迁登州刺史。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显德初,移卫州。卫、赵、邢、洺间多亡命者,以汲郡依山带河,易为出没,伺间椎剽,吏捕之辄遁去,故累岁不能绝其党类。进备.知其情状,因设计发擿之,数月间剪灭无余,郡民又请立碑记其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后益繁茂。郡民见之有垂涕者,曰:“此郭公所种也。”

    初,开宝中,太祖令有司造宅赐进,悉用筒瓦。有司言:旧制,非亲王公主之第不可用。帝怒曰:“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亟.往督役,无妄言。”进有材干,轻财好施,然性喜杀,士卒小违令,必寘于死,居家御婢仆亦然。进在西山,太祖遣戍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其御下严毅若此。然能以权道任人,尝有军校自西山诣阙诬进者,太祖诘知其情状,谓左右曰:“彼有过畏罚,故诬进求免尔。”遣使送与进,令杀之。会并人入寇,进谓诬者曰:“汝敢论我,信有胆气。今舍汝罪,能掩杀并寇,即荐汝于朝;如败,可自投河东。”其人踊跃听命,果致克捷。进即以闻,乞迁其职。时田钦祚护石岭军,恣.为奸利诸不法事,进虽力不能禁,亦屡形于言。进武人,性刚烈,战功高,钦祚以他事侵之,心不能甘,自经死,年五十八,钦祚以暴卒闻。太宗悼惜久之,赠安国军节度,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卷三十二》,有删改)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________。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 , 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 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 , 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 , 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①结髦:织毛物。②锻炼:打铁。③蜡屐:制鞋子。④桓玄打仗时把书画放在战船上不离身,王涯把书画藏在夹墙中怕被人发现。⑤书:书画。⑥百鸟的鸣叫声从耳边掠过。⑦戚:皇亲国戚。⑧被服礼义:牢记并遵循礼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