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根据图片和材料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材料一:图一中的他在12年里,经历5次东渡失败,双目失明,终于在753年第6次东渡成功,弘扬中华文化。
材料二:如图二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只身一人西行取经,他历尽千难万险,取得真经,其间历时17年,行程5万华里。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柳宗元
材料二: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三:“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全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窑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住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梦回盛世大唐)
唐朝(618年—907年)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民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陆上丝绸之路,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唐朝时期重用很多人才,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承袭隋朝,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唐朝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异常繁盛,兼容并包,与周边各国交流频繁,形成了开放的国际文化。唐朝是秦汉、隋朝以来,第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