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围场县棋盘山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门卫老宋

    ①搬来新居快三年了,两个门卫中,其中的一个门卫换的和走马灯一样勤,三天两头都是新面孔,只有老宋,始终没有挪窝。

    ②其实,叫他老宋,是对他的尊称,老宋并不老,因为他所从事工作的缘故,总会让人把他同“看门老头”画上等号。

    ③因为小区的另一栋28层的高楼还在建设中,物业公司为节约开支,只安排两个门卫守着我们这个名称为“滨江豪园”的小区。一早或一晚,我上下班经过门岗,总能看到身着蓝色保安服的老宋,很负责任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时,他也会拿着一个红色的探照灯,来回在各个楼道巡视。

    ④今年开春的一个深夜,小区顶层18楼的几户人家招了贼。第二天,整个小区像炸了锅,围着老宋说落个不停,有的人嘴上没德,还恶言恶语地骂起人来。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其实,话又说过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即使是我们入住的是公安局的家属楼,贼要是成心想偷了,也一定能得逞。

    ⑤又过了几天,从门岗经过,我依然热情地和老宋打着招呼,老宋应和着,可看他的面容,明显地有很多歉意,好像一个没有考及格的孩子。老宋叫住我,善意地提醒说我家门口的鞋子可以拿到屋里去,怕被坏人拿走。那两双鞋子,都是先生不想穿的皮鞋,我是有意放到防盗门边,做个假象来防贼的。

    ⑥又聊起几天前小区失盗的事情,我提醒老宋说:“当晚,又不是你值班,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把你猛批一大餐,你怎么不解释一句。”老宋局促地搓着那双干枯的手,声音低低地说:“不管是谁当班,都是我们门卫没做好,‘财物连心儿连心’,现在公安局又没有破案,那几户人家更难过,他们说几句难听的,发泄一下,心里也舒服些。”

    ⑦家里窗户的两个插销坏了,我到建材市场找维修工,维修的小师傅一听我入住的小区,笑着说,他老爸就是在我们小区当保安,真是缘分,我说你是小宋吧,他笑着应允着,我有意端详着小宋,清秀,干练而和善,就是老宋年轻时的翻版。

    ⑧从小宋嘴里,我知道老宋年轻时在厦门当过海军;知道了老宋转业分配到外地工作,为了生病的老父亲,甘心回家务农;直到了妻子死后,26岁的老宋既当爹又当妈,把年幼的一儿一女养大成人……一下子,我心疼起来,三十多年里,夜比年长,这个男人,这个家,这串苦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他把寂寞,痛苦,悲伤都藏在了哪里……

    ⑨小宋的五金店开的很大,生意也出奇地好。妻子贤惠,孩子聪慧,小宋是幸福的。他无奈地说:“自打懂事后,就一直想让老爸享享清福,想再给老爸找个伴,让他把原来的苦日子补回来,可我老爸总是顾及这顾及那,怕我和姐姐受委屈,怕一家人生分了,一直也没有再找老伴。”当说起老爸现在的工作,小宋说:“现在,我和我姐生意都搞的不错,我老爸也快六十了,都不想让他再去外面守门,可他非要去。他说有点事情做,日子好过些。”

    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按部就班地过着我的小日子,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1)、文末说“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请你说说文中的老宋遭遇了哪些坎坎坷坷?

(2)、文章第⑧段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赏析句子: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

(4)、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课文中的主人公都属于弱势群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关爱他们?请你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题

佛山武术威名震四方

⑴佛山武术首先从蔡李佛拳兴起,道光十六年(1836年),当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兴起之时,蔡李佛宗师陈享就配合林则徐,组织广州、佛山等地的壮勇,抵抗外侮。在太平天国革命中,蔡李佛门人又成为中坚。太平天国创始人之一的南王冯云山,就是陈享门徒龙子才的弟子。佛山鸿胜馆的创始人张炎(鸿胜),也是太平天国革命的重要参与者。鸿胜馆的开设,就是为了呼应革命。

⑵佛山虽然不是南派武术的发源地,却有着非常适合武术生长的沃土,蔡李佛拳、咏春拳和洪拳的兴起都与佛山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南派武术是在佛山发展壮大的,也是从佛山走向世界的。包括早在咸丰元年(1851年),张炎在佛山创建的鸿胜馆,让蔡李佛拳从此在佛山扎根;今天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咏春拳,都以佛山梁赞冠名;洪拳曾居五大名拳之首,至清末趋于式微,也是靠黄飞鸿,林世荣师徒才得以振兴,广为流传。他们都是南派武术的杰出代表也。

⑶武术在海外称为“KungFu”——功夫,这本是佛山对武术的俗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佛山功夫已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无论蔡李佛拳,还是咏春拳,抑或洪拳都蜚声海外,流传世界各地。早在咸丰初年,张炎就到香港设馆授徒,其弟子代代相传成为香港一大拳派。自1939年,美国三藩市创立鸿胜馆起,世界各地十几个国家均开设了鸿胜馆,传人的踪迹遍布世界各地。咏春拳则因叶问、李小龙师徒而名声鹊起,随着武打动作片的风行而家喻户晓,中国武术也因此走向世界。

⑷今天,武术已经成为佛山的一个品牌,一种文化产业。

超级链接:在全国知名的武术之乡中,沧州,菏泽等地的模式都是乡村孕育各种模式,北方武术是在村民农闲时有时间,精力,琢磨武技,自娱自乐,自我研发而诞生的,而佛山武术是城市弘扬模式,当时佛山大量的手工业工人或后期的机器工人都喜好习武,他们的职业环境带动了佛山专业舞狮的兴起,从而也使得佛山武术广为流传。

                                        (选编自《佛山读本》  《品读佛山》)

 

                                                                                             生活是用来咀嚼的
                                                                                                      朱玉成
    ①那个早晨,我被表妹的哭啼搅扰得异常烦躁。表妹是一个被娇宠惯了的孩子。用老人的话讲,从小到大都被蜜罐泡着。后来,她结婚了,因为条件好,什么都不用发愁,日子过得安逸。但问题马上出来了,她的丈夫在婚后第83天背叛了她,在外面有了新宠。她歇斯底里,从没有受过半点委屈的她,忍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又哭又闹,但终究无济于事。最后,他们离婚了。
    ②从幸福的天堂一下子跌落到人间的地狱,表妹差点崩溃。母亲去安慰她的时候,还是那句老话,少吃点糖,多吃点盐,这对人没什么坏处。人活一生,就得吃点苦,不然你的心就坚强不起来。现在想想,母亲的话很有道理,一个人的生命中不仅仅需要糖,更需要的是盐。盐可以为你的生命补充钙质,而糖,只会慢慢蚀掉你用来咀嚼生活的牙齿。
    ③父亲年纪大了,嘴里的牙齿所剩无几,他在镶完满口牙的时候说:“有牙齿的时候不知道没牙齿的苦,你们不知道,这没有‘咬头’的东西真是没味。”
    ④父亲喜欢吃硬一些的东西,比如苹果和萝卜之类的,蒸出的米饭最喜欢吃八成熟的,吃骨头也是专挑脆骨啃,看父亲吃饭时总是很香,这对于味觉日渐萎靡的我们来说是一种刺激。父亲常常自豪地对我们说,知道我吃饭为什么这么香吗?因为我吃过苦。我比你们幸福。
    ⑤怎么吃过苦还幸福?我有些不解。
    ⑥“我认识一个瞎了眼睛的人。”父亲是退休教师,显然是要对我来一番言传身教的:“你可能不相信,他是个诗人……”我确实很惊讶,一个失去了双眼的人,看不见任何美景,要怎样“触景生情”呢?
    ⑦“恰恰相反。”父亲说,“他双眼明亮的时候,写出的是那种无病呻吟的东西,失去双眼之后,他写出的诗反而美极了!他说在他的世界一下子黑暗了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光明的珍贵。他要把春天永远藏在心里,他每天不停地咀嚼,每天都能咀嚼出新的味道来。他说他还要感谢这一次磨难,让他懂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⑧生命就是这样,不可能只是锦绣铺就的。只有苦难铺出的路才会坚实而坦荡。老的时候,会觉得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生命犹如没有酿好的酒。用父亲的话说,那些安逸的日子便是没有“咬头”的生活。
    ⑨“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那样才是人生。”这是父亲常常在我们耳边念叨的话。
    ⑩莫要怪怨命运抛给你的苦难吧,它们正在往你的躯体里注射钙针,正在往你的灵魂里播撒《圣经》。“对于麦子来说,风刀霜剑甚至蝗虫侵蚀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张晓风语);对于艺术来说,坎坷和荆棘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点亮艺术的心。
    ⑪无情的光阴终将使我们失去最后一颗牙齿,但我们一定要拥有一颗能够咀嚼生活的心。人总要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慢慢咀嚼,在老的时候,它们就是一壶茶水里慢慢升腾起来的鱼一样鲜活的茶叶,就是炉膛里一根根劈啪作响的奋不顾身的柴火,让那已经脱落了牙齿的老人和已经看不到春天的盲诗人在闷热的午后和寒冷的冬天依然无比快乐着。
    ⑫生活是需要咀嚼的,只有咀嚼过的生活才会呈现出酸甜苦辣。而 “幸福安逸的生活会使一个人失去最后几颗牙齿,再也无法咬住和咀嚼生活。

阅读《清新的回忆》,完成后面问题。
                                                                                                       清新的回忆
        1994年8月15日,我乘坐斯堪迪纳维亚航空公司的班机从莫斯科飞抵斯德哥尔摩,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北欧的土地。常说的北欧五国包括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和芬兰,其中前四国的语言文化相当接近;芬兰与爱沙尼亚、匈牙利的语言类似,同在印欧语系之外,所以算是北欧国家里的另类。欧洲北部的人民对四季的转换特别敏感,这也难怪,因为漫长的冬季不仅冰天雪地,而且白昼短的让人心烦。幸好,我的首次北欧之旅是在一年中最好的夏季,第一站就是美丽的瑞典首都、北方水城斯德哥尔摩。  飞机抵达已是六七点钟,但天色仍然早得很。快捷地办好瑞典入境手续, 我们推着行李车走出阿拉达机场,第一个感觉就是环境异常地整洁、空气异常地清新。也许这与来自较为破旧的俄罗斯有关,但在多年后走过很多发达国家的今 天,我仍清晰地记得瑞典给我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无与伦比的整洁清新。车子飞驰在从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路边是一块块错落有致的田野风光,这儿一片金黄,那儿一畦碧绿,不时看见通勤或者长途的火车优雅地驶过高低起伏的原野。但抵达瑞典的第一天,我还没有见到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即纵贯环绕全市的河道与海湾。好在第二天,我就坐上了观光游艇一览这个北国水城的秀色。
         斯德哥尔摩本来就是飘在海上的城市,据说全城由八九个大岛组成,崎岖海岸线边的小岛更是星罗棋布。这几天丽日晴空,正是全年的最佳旅游时节,游艇上各国游客吹着清爽的海风,面对海天一色、城在水中的美景赞不绝口。导游是个体格健壮的当地姑娘,她操着流利标准的英语向大家介绍沿途的景点。后来经过比较,我发现欧洲北部的人们说英语确实非常地道,特别与法国、东南欧相比;后来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一是他们的母语大都与英语同属日尔曼语系,二是欧洲一体化的步伐至少在文化层面已经席卷西北欧,再有教育得力。说到瑞典姑娘,这可是个盛产西方美女的国度,从早期的电影明星嘉宝到当代风靡全球的流行歌手层出不穷,今日看到这里的如画美景似平大悟: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再联想到瑞典人的音乐天分,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虽然不是英语,却出产了众多事誉西方的英文流行组合。瑞典的工业基础也实力强劲,一大批响当当的跨国企业都从瑞典走向世界,这也奠定了该国在本地区的老大地位。
        人杰地灵的瑞典,主要城市都面水而建,斯德哥尔摩称得上世界同类水上城市的代表作。其实不只是靠海的城市需要水。走遍全球后我总结到,凡是历史文化名城都离不开水的滋润,这水可以是天然的河道,如拥有赛纳河的巴黎;可以是人工运河,如莫斯科和阿姆斯特丹;还可以是天然或人工的湖泊,如今日的德国新都大柏林。当然海滨的名城更是数不胜数。有了水,整个城市就像人有了眼睛一样有了灵气和生机。我国的历史名称也不例外,江南水乡和京杭运河两岸曾兴起了多少美丽的城市,可惜到了近代随着河水的逐渐消失而繁华不再。想到这里,真希望我们现在还享有天赐秀川、良湖的城市如杭州、苏州、武汉、岳阳,北方的泉城济南,或祖先开凿有人工湖的北京等名城,都能珍惜这城市的性灵和生命的源泉,永葆一方生机活力。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很难过。

    ②母亲不识字,但是在生活中处处教导我们节俭。

    ③挨着院墙有一排粗大的柿子树,黑黢黢的躯干,粗糙皲裂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重秋冷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一片片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了少女般的音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红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④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不停地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儿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没开个儿的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挺可惜的,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⑤从那以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⑦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⑧我愕然,转而一阵心酸。是啊!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真难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叫起立偏要趴下

    ①人的成长过程中,最令人感到恐怖的,莫过于“叛逆期”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世界上既有的东西,无一不报之以怀疑的态度,为反对而反对,叫起立偏要趴下,恨不得长辈们所说的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之类的常识都给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化像蝴蝶的成长必须经过破桶的挣扎一般,这个过程,对挣扎者本人也并非是愉快的。

    ②像所有人一样,我也有一个挣扎的叛逆期,不同的是,我的叛逆期比别人要长,也更猛烈一些。

    ③我记得那是我10岁的某个早晨,母亲像往常一样轻轻拉开房门,撩开蚊帐,在我耳边亲吻了一下,然后小声说:“该起床了!我给你蒸了鸡蛋羹。”

    ④那天,我没像往常一样忍着,而是借着起床气,一阵闹腾,并最终把那碗鸡蛋羹成功打翻在地。这一切的前因是我知道,在她看来,这就是一桩把好心当成驴肝肺的反叛。当然我也觉得自己把碗打翻做得有点过分,但是我如果仍像往常一样,当面含笑接碗,转身就倒进泔水桶,对我也是一种煎熬一一那时的鸡蛋并不易得,而“阳奉阴违”,在我的小男子汉词典里与“怯懦”同义,这两样,都不是我乐意看到的。

    ⑤这件事令母亲伤心了很久,但至少鸡蛋羹算是永远退出了我的生活。

    ⑥我的第二次剧烈反叛,发生在3年后与父母的三峡之旅途中,我们在从歌乐山下山途中,为走哪条路能更快地到达公交车站发生了分歧。父亲认为应该原路返回,而我认为应该从旁边一条铁路隧道穿出去,父亲没听我的,而且给我所认定的最优路线送上了“你懂个屁”几个字,再没有比这更让人生气的了,我一怒之下头也不回地冲向铁路隧道,冲父亲甩出了一句“你不走我走,错了也不用你管!”

    ⑦我脑中设想了两个结局。一个是父母在我的胁迫之下,也追上来和我一起走隧道;另一个结果是我飞快地从随道里穿出,抢先到达公交站,得意地以优胜者的姿态傲视他们汗流背的理身影。

    ⑧但遗憾的是,这两个结局都没有出现,我冲进隧道不一会儿,就发现自己的选择是一个错误一一前面黑茫茫的 , 一眼望不到尽头,但为了甩给父亲的那句话,我憋了一口气往前狂奔,身后的洞口由大到小,直至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然后终归于无,而面前始终只有一里望不到底的黑,没有尽头的黑让我万分恐惧,我恐惧突然疾驰而来的火车,恐惧黑暗中蹲着坏人,更恐惧比坏人恐怖1000倍的别的意想不到的什么东西。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跑了很远,但最终选择往回走,相比于前方知的黑暗,后方已知的距离终究要令人好受些。虽然路的尽头很可能是父母对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讥讽与得意的表情。

    ⑨但父母并没有在隧道口等我,面对山城朦胧的夜色,我着口袋里仅有的两元钱,像个傻瓜一样地大声哭了。

    ⑩但之后的日子,我的叛逆由家庭延到学校,直至社会 , 我带着全班同学唱国际歌,让我们不喜欢的老师无法讲课:我们办了一份名为“刺头”的小报,发刊词就叫“反对”——事实上,那些我们觉得不对的东西,有一些确实是值得改进的,而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不懂而产生了误解,当然,这都是在多年以后,当我们成为当初我们所反对的人时,才渐渐明白的。

    ⑪叛逆是成长的一部分,我从那些否定,质疑甚至无理冲撞中,获得了不少成长的经验当然也吃了不少苦头。而让我真正认识反叛真相的,是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填报志愿时,我又无反顾地填了与父母期待的中文专业截然不同的石油专业,并最终走上了现在的人生之路。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异功能,知道后者的发展前景强于前者,我仅仅是处于逆反心理而已——没按父母的要求,便是胜利。

    ⑫但这一次,我的逆反却落入了圈套。事实上,父母的真实心愿,就是希望我考石油专业,但他们害怕我那“叫起立偏要趴下”的逆反心理,而选择了“想叫你起立,却偏叫你趴下”的策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