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 , 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别宫;贼之宗盟 , 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 , 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注)①下陈:古人把来宾馈赠的礼物陈列在堂下,称为“下陈”,因此古代统治者府库、内宫的财物、妾婢,也称为“下陈”。这里指武则天曾是唐太宗的才人。②聚麀(yōu):麀,母鹿。这里是乱伦的意思。③一抔之土:这里借指皇帝的陵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邪僻         狎:亲近。 B、贼之盟宗       盟:家属和党羽。 C、重寄于爪牙   膺:心胸。 D、坐昧先几之兆先   先几:事先,预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良有也         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霍子孟不作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C、叱吒风云变色   于其身也,耻师焉 D、幽之别宫       而君幸赵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抓住武则天寒微的出身和她扰乱后宫的种种传闻,揭开其卑贱淫荡、狐媚工谗的小人嘴脸,从而激发人们对武则天的不屑和愤恨,也间接点出讨伐武则天的出师之名。 B、第二段,作者不惜重墨,对徐敬业大加美赞。先写他高贵的出身,然后写他雄壮的军威,最后则写他顺应民意起兵讨伐武后,以此反衬武则天的寒微出身和卑贱行径。 C、檄文是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本文则是骆宾王投身徐敬业,为他撰写军中书檄以声讨武则天的,文章第三段是对当时在朝诸公的呼吁和劝谏。 D、作者谋篇布局紧紧围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力争从情理两方面打动读者。驳则掷地有声,立则有理有据,气势磅礴,荡气回肠。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举义旗,以清妖孽。

②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莫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原文题目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梁襄王:梁惠王之子。

(《荀子劝学》节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