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的王位,这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表明( )
A、
分封制遭到破坏
B、
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
C、
禅让制得到恢复
D、
宗法制增进了五国关系
举一反三
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韩非子》中“天下”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这反映出该时期( )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孔子期望周之复兴,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王朝。这反映出( )
春秋以前,地方民众多聚族而居,由族长进行管理。春秋战国时期,乡里民众逐渐打破了血缘聚居的形式,其管理者也由政府任命的乡长、里长及伍长所代替。据此可知,当时( )
“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记载:“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今之世当之矣。”作者认为(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河南省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1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9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8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7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