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选文第二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2)、请根据第三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

物候学就是

(3)、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有何重要作用?
(4)、文中说明时间的推移,分别使用了等词语。
(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城市空中森林

    ①在城市里,我们能看见许多摩天大楼,可是这些大楼不是住宅就是写字楼。而美国“尼科塔产品开发公司”设计的“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则主要是为环保而兴建的。它是一种巨大的污染物过滤器,可以把来自周围的有害物质过滤掉,让空气清新。

    ②“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高122米,人们可以在每一层楼内种植常青树。一幢大楼可以种植400棵树,用以吸收污染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每一幢“城市空中森林”就是一个巨型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可以建造在工厂和其他重大污染源附近。楼内的树木不仅仅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热气、含氮污染物、含硫污染物和粉尘等,让那里的空气变得干净起来。

    ③“城市空中森林”将使附近居民和动物受益,堪称一把遮挡炽热阳光的保护伞。由于数百棵树的降温作用,每到夏季,周围空气变得十分凉爽。这种建筑还是一种节能建筑,按照规划,大楼中部装有风力发电机,可以提供建筑内的照明用电,也可以驱动为常青树提供水和营养液的水泵。惟一需要外部能量的是运送维护人员上下的电梯。

    ④这种建筑由于只承载树木和土壤,而且采用了板式构造,因此可以建造得轻型一些,不需要完整的底座,只要三根牢固的支柱就可以了。这种建筑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

    ⑤这种建筑的主体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相当坚固。底部的一根短支柱是实心的,其他两根长支柱是空心的。长支柱内部设置电梯,管理人员从这里进出大楼。大楼的两侧有两块醒目的翼板。这种翼板是由尼龙材料制成的,不是简单的装饰物,而是一种空气吸收装置,以便为大楼内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多的空气。

    ⑥美国一些建筑专家认为,“城市空中森林”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建筑设计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材料一】

第二批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完毕累计排放已超1.5万吨

日期:2023-10-23 来源:中国新闻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称,福岛核电站第二批核污染水已于23日排放完毕。截至目前,已有超1.5万吨核污染水流入海洋。东电计划,在2023年内分四次排放3.12万吨核污染水。而要将现存核污水全部排完,则需要至少30年时间。

【材料二】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 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毁损。事故发生后,为了冷却原子炉里的核反应堆,福岛核电站向反应堆内注入冷却水,每天达150吨之多。这些冷却水被核反应堆污染之后无处安放,东京电力公司在附近设置了一些水罐来储存这些核污水。据估计,到2022年秋天,这些水罐的储存量将用完。日本想到了一个“便捷”的方式,拟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一石激起千层浪,日本的排污计划引发全球焦虑。

(选自2021年03期《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三】

早在2021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张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团队从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的角度分别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模型,并实现了福岛核污水排放计划的长期模拟。其中,宏观模拟结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

多个专家和组织也表示,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后患无穷。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  高之国认为:日本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但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核污染水里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而且是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掉的。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以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约573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约1570万年。碳-14会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从事核反应堆安全壳设计的日本工程技术专家后藤政志表示,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后有各种破坏路径,比如铯会对甲状腺产生影响,锶会侵入骨骼,即使微量也会对局部器官产生很大破坏,发生局部癌变的风险增大。国际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发言:核污水的处理问题对人类乃至整个地球都会产生持续数代人的深远影响,也关乎日本当地渔民的生计,以及其他国家民众的人权。

【材料四】

(选自2023.08.23《南方日报》有删改)

【注解】近日,微博名为“一个热爱学习的男孩”的中国插画师改编日本著名画作而登上热搜。画名由“神奈川冲浪里”改成了“神奈氚冲浪里”;原图中的浪花改成了人类畸形的手指、身体;搏击风浪的船员画 成了倾倒核废水的罪犯;还画了倾倒废水后向人们鞠躬道歉的虚伪官员;富士山变为核冷却塔,云朵变为十字架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