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两所客店

[法]都德

    ①我已经在这沙漠中走了两个小时了,突然有一片白色的房子在我面前浮现出来。五六家农舍,红屋脊的长仓房。那小村落的边界上有两所大客店,静立在街的两旁彼此对望着。这两所客店极贴近,但其中却有一种奇怪的反衬。大道的那一边,是一所高大的新建筑,门都敞着,门前 停着驿车,汗气蒸腾的马已卸下了辔头,远客们在短狭的墙荫覆着大道旁酣饮。屋里溢出狂暴的呼号。酒杯在叮地相碰,拳头在乱击着桌子。还有一种愉快的,清脆的歌声超出一切杂喧之上,唱得窗户都颤动……

    ②奇怪的是对面的客店呢,静悄悄地好像是没有人住:大门前乱草丛生,百叶窗扇都已破碎,门阶上铺着大道旁挪来的石块。进门来一看,是一间狭长的房子,从三个没有帘子的窗口中透入些微光,几张颠簸的桌子,上面放着积满灰尘的破玻璃杯。在这房子尽头,窗户的凹处,有一个妇人紧靠窗子站着,眼睛茫然地向外边张望,我叫了她两声:“喂!女店主呵!”她才慢慢地转过身来,于是我眼前现出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痕满面,她戴着破的花边缝的长帽缘,和我们邻家的妇人所戴的一个样子。虽然她并不是一个老妇,但重重的悲哀使她完全萎败下来了。

    ③“你要什么?”她擦了一擦眼睛说道。“我想在这里休息,还想喝一杯酒。”她惊愕地注视着我,还是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这不是一所客店么?”妇人长叹了一声。“如果你以为不错,就算是一所店客罢。但是为什么你不和大家一样到对面去呢?那里才热闹呵。”“我受不了这样的热闹,我愿意到这边来静憩一会儿。”

    ④也不等她的答复,我就在一张桌子旁边坐下。看出了我说的是实话,于是这女店主才显出忙碌的样子。经过了一刻钟,我面前有了一盘葡萄干,一块干面包,还有一瓶新制出来的酸酒。“替你预备好了。”这古怪的老妇说,她立刻又回到窗口去了。我一面喝酒,一面就想些话来和她攀谈。“可怜的女店主呵,不常有人到你这里来罢?”

    ⑤“呵,不,从没有一个客人,先生,现在只有你我两个人在此相对,比起从前真差得远了。我们这里本是换马的处所,野鸭季里还要替打猎的人们预备晚餐,终年有牛马在这里停留往来。但是,自从我们邻人的铺子开张以后,就什么都完了。客人都跑到对面去,觉得这里太无趣味。实在呢,这屋子里确乎没有一点儿快乐处。我既长得不好看,一向又害着热病,我的两个小女孩也都死了。对面店里可大不同,他们终日地欢笑。有一个从阿莱那里来的女人在看管店房。驿车上的车夫就是她的情人;所以把车子赶到那边去。她又雇了几个轻贱的女孩做使女,怎能不得顾客的欢心?她把从彼酥斯、莱特桑和约葛勒等处来的少年都勾引了去。车夫们不惜绕着远道在她的门前经过,但是我呢,终日看不见一个灵魂,只凄凉地在此在守着。”

    ⑥她迷惘地,冷冷地把这番情形述说,她的前额还紧紧地压着玻璃,显然是由于对面店里的事情能引她的注意。突然间,大道的那边起了一阵骚动,驿马车轧着尘灰向前移动了。我听得鞭声在空中爆裂,御者的角声鸣鸣,跑到门外的女孩们都喊道:“再会呵!再会!”

    ⑦那里又发出一种洪亮的歌声,压下了别的声音,就是我刚才所听见过的,她手提灿烂的银瓶,轻盈地来 向井边。这歌声飘来,使女店主听了浑身颤抖。她回过身来对我说道:“你听见没有?那就是我的丈夫,唱得好么?” 我吃惊地望着她:“什么?你的丈夫?你说他也上那边去了么?”

    ⑧她脸上现出伤心的神情,但又柔声答道:“你怎能猜得着呢?男人都是这样的,他们不愿看人对他悲苦;我自从两个女孩死后朝夕只是悲泣。这所屋里充满了忧郁和苦痛,自然更没有人肯来了。他受不了这样的烦闷,我可怜的约瑟就跑过大道去喝酒了。为他有一口好嗓子,那阿莱的女人就教他唱歌。”

    ⑨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抖着,两手伸张,泪珠颗颗地从颊上滚下,她越显得难看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重笔刻画新客店的繁荣景象,目的是形象而含蓄地表达对旧客店女主人的否定态度,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耐人寻味。 B、在对“我”的倾诉过程中,女店主对自己的悲苦现状表现出更多的无奈,对丈夫的出走也流露出同情和理解。这说明女店主麻木中还保持着善良的人性。 C、新客店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建筑反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加之女店主经营有方,所以客人众多,生意兴隆,呈现出一片热闹盛景。 D、文中的“我”之所以选择这个破败不堪的客店,是因为“我”不喜欢热闹,当然也不排除想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的好奇心理。 E、小说第⑦自然段,写女店主听到丈夫的歌声后表现出激动的心情,说明她在欣赏丈夫歌声的同时也有对丈夫的留恋之情。
(2)、旧店女主人在“我”的眼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3)、小说①②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丑  兵

莫 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 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地哆嗦。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连队就像开水般沸腾起来,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还写了血书。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看着他这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他说:“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大家面面相觑,他又说:“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拿出一叠手稿:“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梁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副连长,我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久久地不放开。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丑兵却杳无音讯。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放生

秦锦丽

    高原落日的步子迈得迟缓,留给我足够的时间目送,就如我们是一对久爱的恋人。目光,追随着它渐行渐远的身影。眼看就要翻过那座山头了,一跃的刹那,它跌进山坳里。正惊慌着,它又精灵一般从山背后闪现。这一闪,把黄河第一弯照得金光拂面,灿若袈裟。逆流望去,一河碎金,微波不澜,一副富可敌国的淡定自若。这是九曲黄河之首曲——甘南玛曲黄河岸边,是黄河长长征途的起步,似乎它料及沿途多舛,胸有成竹却又心事重重。当从青海出发,面向东南,慢行慢思,及至甘南玛曲时仍搁置不下,左拐右旋,漫出片片丰美草滩。终是悔情难断,便执意回返青海,诀别后,最终毅然决然一路东去,任凭关隘狭窄,峰回路转,不歇不休,归奔大海。如此,才造就首曲恢宏、淡定的气势。似流非流,似水若金,偶有风来,吹皱一河绫罗锦缎。逆光中,连绵起伏的山峦像黛青色的版画,充满沉浑之美。山下河岸,葱茏宁静的玛曲大草原芳草连天,白帐点点,一派和谐安详。清清草香,携裹着绿氧离子,醉了这河,这山,这落日,这时空,还有我。

    这是今夏我去玛曲之机,傍晚独自在离县城20公里远的黄河第一弯撞见的大美。一个人静静地看,贪婪地闻,安闲地呼吸,屏蔽思绪,愁烦不涉,爱恨不及。渐渐地,这副肉体像拆了篱笆的院落,无遮无掩,无拘无禁,无边无形。一任风穿过,流星划过,吹落浊腐,照彻了黑暗。小小的我恍惚成了风中的一粒尘埃,光亮中的一个分子。

    物我两空,神奇曼妙的感觉,突然被一阵摩托车的引擎声搅散。扭头望向河堤,一个藏族男士从摩托车上下来,长袍裹肩,怀抱物件,脚步咚咚径直从十米长的石阶上走了下来。这么晚了,什么人?心倏忽回腑,怦怦直跳。跑吧,漫漫河畔,无路可择。不跑吧,头皮阵阵发紧。据说藏族人可是随时别着腰刀呢。两腿不觉开始打颤,机警地盯着。他走向岸边,哗啦一声,把什么倒向河里。啪、啪,河里响起一阵击水声。我的心提到嗓子眼,难道?那样的话,他发现我在场,会不会……不敢往下想。盼望他快速离开,逃之夭夭。可他既没有看我,也没有离开,而是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叩了一头。懂得敬仰,才可下跪,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一下。他做这一连串动作时,旁若无人,他不会没看见六七米之遥的这个大活人吧?就在站起之际,他转向我,平和地看了一眼。我微微笑着,算是回应。好奇心驱使,轻声道:“请问你刚才给河里倒了什么?”“放生鱼。”他懂得汉语。“从哪来的鱼?”“市场买的。”“为什么?”“放生嘛。”“这鱼多少钱?”“27元。”语言多少有些障碍,只能用简短句子。交流几句后,我才明白,放生,是藏族地区的习惯。没有约定,没有规章,只随心愿。这位22岁的名叫多杰的小伙子,家住阿尼玛山那边,在县城皮毛市场打工,心有感动时,收工后就到市场鱼摊买一条鱼,回家时顺道河边放生。今天这条鱼是他当天工资除去午饭后仅剩的27元买来的。

    没上过多少学,却懂得怜悯;没有多少文化,却有信仰。只要有信仰,人不分种族、民族,都会释放出人性中的良善、慈悲情怀。年轻的多杰,在傍晚回家的路上,也送一条鱼回家,多好。我立刻感觉胸前背后温暖厚实。我向多杰竖起大拇指,代替了想说的话。多杰抱拳说:“扎西得勒。”随后跳上台阶,发动摩托车,轰地一声跨上黄河大桥。

    铺满月光的河面上,噼噼啪啪溅起朵朵浪花,鱼儿们在欢腾雀跃呢。兴许,那条放生鱼的亲朋四邻闻讯前来庆贺,一河的浪花正是他们欢喜感恩的鱼语。

    元代赵孟頫诗云:“同生今世亦有缘,同尽沧桑一梦间。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愆。”但如此美好的情境下,我实在不想,也不愿忆起人类活吃猴脑时猴子的眼泪、活剥貂皮时貂的哀嚎。我祈祷一切的罪愆能获得赦免,人类能在草绳布衣下,珍藏一颗回归善的原点的心。

    这晚,母亲河第一弯的月光下,宛似谁放生了我,我放生了谁。

(《散文百家》2014年第八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庆之眼

范稳

    我不会为中国人出庭作证,战争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我只是履行了一个日本国民应尽的义务。世事变化真是无常,当年为国征伐的英雄现在成了被告,罪犯!你理解一个老兵的内心吗?那是一条被两面煎的鱼,一面是战火的烧烤,一面是良知的煎熬。

    对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作战时,我是96式中型轰炸机上的通信兵兼射击手。每次出征,机翼下的扬子江就是我们的航线,呦西,它是一条多么美丽而古老的大江啊!像一个婀娜多姿的丰腴女人,在苍翠的大地上横陈开来,铺展开去。我相信这条美丽蜿蜒的大江在帝国海军航空队的机翼下,大日本帝国就要拥有了。

    昭和十五年端午节,它不是一个噩梦,也不是个美梦,但却是像一块烧得通红的烙铁,在我被战争搞得已经麻木了的灵魂上狠狠地烙下了印记的日子。

    那一天,我们早有既定目标,中国人在过自己的节日,在纪念一个两千多年前的诗人,好像眼下的战争并不存在。我们从空中看到,扬子江两岸围满了蚂蚁一般的人群,江面上有二十多条龙舟,像一支小小的舰队。面对机头下方那样多的中国人,我们只想尽量多地杀死他们,把他们的节日变成哭声震天、尸横遍野的丧日。

    那天的轰炸真让人难忘。不是因为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战果,而是中国人对我们的蔑视。96式轰炸机群俯冲下去时,扬子江两岸的人群几乎没有慌乱或溃散,江面上也没有一条龙舟减速,连稍作避让的动作都没有。参赛的龙舟队形一点都没有乱,从瞄准镜上看下去,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笔直地划过江面,划过一条洗练的中国丝绸。炸弹投下了,呼啸着坠落。但令人惊异的是其余的龙舟竟然没有乱了航迹,仍然笔直向前,仍然在江面上划着优美的直线。

    我们迎面扑下去,横山队长首先开火,我也紧随其后。横山队长的飞机很快被一架重庆的伊一16飞机咬尾了,横山队长将机头拉起来,然后做急速的S形飞行,飞机还没有飞到最高点就凌空爆炸了。我还记得在这次出征前,横山队长刚接到家信,他们家门口端午节时挂出的鲤鱼帆旗已经有两条了(注:日本人也过端午节,其习俗除了学中国吃粽子、挂菖蒲以外,还在家门口桂出绸布或纸糊的鲤鱼幡旗,家中有几个男孩就挂几只鲤鱼幡旗)。以后横山队长家中每年端午的“五月人形”(注:既可能 是昱现尚武精神的偶人,也可能是家族中值得骄傲的武士)就该供奉他自己的偶像啦!

    我的飞机呼啸着俯冲下去了,像一条从山坡上冲下去的红了眼的公牛。我调整了机枪,紧紧盯住了最前面的龙舟。它的航迹多么优美啊,像一条悄然在水面上滑行的小龙------世界上如果真有龙这样的动物,我想今天看见的就是了,它是超越了生命和死亡的东西,是有神行的“动物”,我甚至看见 了桨手们翻起的水花,看见了他们壮实的臂膀,看见了他们脸上的汗珠,还看见了他们眼睛里以死相搏的决绝和坚毅……

    我现在还能羞愧地承认,我那天手指按在二十厘米旋转机枪的按钮上,的确想到了中国诗人屈原。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一个诗人,死得比武士还要凄美壮丽,难道我们不应该在他的忌日稍微放尊敬一点吗?在重庆的 上空我忽然产生了可怕的幻觉,重庆半岛不再是一篇破败不堪的树叶,而是一条正在吸水的龙啊!扬 子江和嘉陵江环抱着它,哺育着它,它的生命力像那两条大江的水量一样旺盛。

    我们的司令官有一次狠狠地教训我们,说重庆的公共汽车在轰炸后十分钟就恢复了运行。唉,人们重建家园的速度,总是快于世界上任何毁灭的力量。帝国海军航空队可以炸毁重庆的一幢幢建筑, 烧光一条条街道,但永远征服不了中国人的士气。这种士气是一个诗的国度才拥有的骄傲,这样的国家能够在无差别的“细密暴击”下照常举办纪念一个诗人的龙舟赛,这与其说是一种士气,不如说是他的国民的诗意。谁能毁灭人们骨子里的诗意啊?就像我们的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我们还有武士气节,还有诗意。我至今还记得我的母亲在供奉“五月人形”时唱的武士歌谣:“此身时去时还,跨清风渡水,唯明月仍在天。莫论胜败功绩,人情皆一时,只看山寒海水清。”

    到我晚年以后,每当端午节,我就会想起那年端午节扬子江上空的轰炸。唉,但愿今后端午节在挂鲤鱼幡旗时,别人不会来轰炸你的家。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毒死了村长的狗

陈永林

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

村里人都担心村长怀疑自己毒死了那条狼狗,便都去村长家向村长表明自己的清白。当然去村长家不能空手,都拎着鼓囊囊的包。村长听了村人的表白,说,谁毒死了我的狗,我心里清楚。村里人就说,那就好,那就好。村里人很想知道村长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狼狗,但又不敢问。村长便说,村里这么多狗,可为啥单单毒死我的狗?

村长这话传到村里那些养了狗的村里人耳朵里。那些养了狗的村人惶惶不安。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都毒死了自己的狗。但他们都装模作样地站在村头骂:哪个短命鬼毒死了我的狗?毒死了我的狗的人有命做二十岁没命做三十岁……啥恶毒的话都骂出口了。他们心里暗笑,自己骂自己还骂得这么起劲。

村里再没一条狗了,一到晚上村里变得死静。原来村里不是这只狗叫,就是那只狗叫。有时一只狗莫名其妙地叫一声,村里所有的狗都跟着叫起来。村里人总要被吵醒几次。特别是那些上了年岁的人,晚上本来很难睡着,好不容易睡了,又被狗叫声吵醒了,只有睁着眼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熬到天亮。他们心里都感激那个毒死了村长的狗的人。

如果不是二狗想讨好村长,那么村长的狗被毒死的事就会成为无头案。可是二狗有许多事要求村长。二狗想当村里竹器厂的厂长,二狗想在公路旁申请一块宅基地,这些事都要村长点头。二狗就找到村长拍着胸说,村长,我一定要查出谁是毒害你狼狗的凶手。村长说,这事就算了,查出谁是凶手又有什么意思呢?村长这态度很让二狗失望。但二狗又一想,村长表面不支持他追查凶手,不见得心里也不支持他追查凶手。二狗这样一想,很为自己的聪明高兴,很得意地笑了。

二狗四处寻找线索。二狗的工作得到全村人的支持。二狗尽管没说是村长让他追查凶手,但二狗话里弦外之音让村里人觉得二狗追查凶手是村长授意的。村里人很是羡慕二狗。如果村长不信任二狗,会让二狗干这事?因而村里人对二狗极热情,二狗到谁家找线索,谁都会递烟递茶,有的人还下面条下鸡蛋,还留二狗吃饭。吃饭时二狗当然坐上席。谁都不敢怠慢二狗,都担心二狗怀疑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二狗怀疑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那么村长自然也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狗。

通过几天的调查,鸟蛋成了二狗怀疑的对象。村长的狗在被毒死前的几天,鸟蛋还拿扁担打过村长的狼狗。那时鸟蛋还说要毒死村长的狗。二狗找到鸟蛋说,你拿什么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忙说,二狗,你莫乱说,我哪敢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没毒死村长的狗,那么是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说,我干吗要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恨村长的狗!村长的狗咬死了你十几只下蛋的鸡,那天你拿扁担打了村长的狗。这就是你作案的动机。鸟蛋急了,我的好二狗兄弟,你真的别乱猜疑,我有这心也没这胆。我如果毒死了村长的狗,我全家人都没命过年。二狗听不进鸟蛋的话,二狗去村长家报喜,可村长到沿海农村考察去了。

但全村人都知道鸟蛋毒死了村长的狗。村里人在路上遇见了鸟蛋,都冷着脸不搭理。鸟蛋主动打招呼,村里人也聋子样没听见。村里人都想疏远鸟蛋。如果跟鸟蛋亲近了,会被怀疑是鸟蛋的同谋,谁会那么傻?再说疏远了鸟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那就是亲近了村长。鸟蛋便见一个村里人就解释,我真的没毒死村长的狗,我如毒死了村长的狗,那我就断子绝孙。村里人说,毒没毒死村长的狗,自己心里最清楚。

鸟蛋去了村长家,对村长的女人说,大嫂,你要救救我,现在全村的人都说我毒死了你家的狗。全村的人都不理我了……

村长的女人打断鸟蛋的话,村里人咋都说你毒死了我家的狗,咋不说别人毒死了我家的狗?

鸟蛋的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下来,大嫂,你也以为我毒死了你家的狗,这真冤枉我,我如果毒死了你家的狗,出门就遭雷打死……村长的女人再不理鸟蛋了,任一脸泪水的鸟蛋跪在那儿。

村长考察回来时,鸟蛋已疯了。疯了的鸟蛋一见人就说,我没毒死村长的狗,我没毒死村长的狗。鸟蛋翻来覆去的就这一句话。村长很痛心,他叫来了二狗,狠狠地扇了二狗一巴掌,都是你这狗日的办的好事!二狗挺委屈,村长,你的狗真是鸟蛋毒死的,他恨你的狗,有作案的动机……

村长打断二狗的话,放屁!我的狼狗是我自己毒死的!二狗不懂,愕愕地望着村长。村长说,我这狼狗不是条好狗。一到晚上不管什么人到我家里来,它狂叫着要咬人,吓得人都不敢进我家的门了。

二狗听了村长的话,脑子开窍了,因为有了那条儿狼狗,那些送礼的不敢进村长家的门,村长自然恨它。二狗说,那真不是条好狗,是该毒死。

后来,二狗当上了竹器厂的厂长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中的洛阳 王国猛

①一年一度的牡丹花节,将四海游客汇聚于天下之中的洛阳。人们徜徉于牡丹花中、洛桥月下,远眺于明堂之上、丽景门前,仿佛穿越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东都。马蹄声在洛阳道上轻快地响起,禅房的梵音在白马寺萦绕,美妙的辞章自诗人们的绣口中徐徐地吐出。气势磅礴的唐朝、宏伟浪漫的洛都、才华横溢的诗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时空交错的梦幻境界,令人艳美神往。我在牡丹花的香气中沉醉迷失,我在唐诗的意象中消除思虑。我第一次来到陌生的洛阳,却又似重回熟悉的故里。我沿着诗人们的行踪,去感知他们的生存状态,遥想他们的雅集宴饮,体味他们的情绪激荡,分享他们的惊世名篇。此时的洛阳已无古今之隔,我则与先贤心交神游。

②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更是赫赫有名的诗都。最早关于洛阳的诗是《诗经》中的《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决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自四千多年前建城以来,洛阳从不缺少诗情画意。大唐时期的洛阳,更是诗意盎然,诗人云集。

③公元618年,唐高祖一统天下,定都于长安。唐高宗继位后建都洛阳,以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并列为首都,自此两京并重。太后武则天建立武周后,更以洛阳为首都,称“神都”。十几年后再度两京并重。公元733年,以长安为京畿,洛阳为都畿,二者并称“京都”。安史之乱后,以长安为首都,洛阳、太原为陪都。公元904年迁都于洛阳,三年后唐朝灭亡。可以说,有唐一代,洛阳不是首都就是东都,地位基本与长安相当。所以,基本上唐朝那些著名的诗人都曾到过洛阳,而且多数都留下过诗篇。

④我们熟悉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他们的第一次会面就在洛阳。其时李白四十三岁,已度过他政治上的高光时刻,被唐玄宗赐金还乡,基本断绝了政治前程,打算取道洛阳一路南下扬州。此前李白已数游洛阳,并写下著名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时李白客居洛阳,长年漂泊,干谒未果,难免思念家乡亲人。风中笛声传来,听到的满是故园之情。

⑤杜甫在三十五岁之前除了有数年的漫游经历,其余时间基本都在洛阳生活。安史之乱发生时,杜甫从洛阳到华州,写下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三吏”“三别”,其中《新安吏》《石壕吏》,便是经过昔时洛阳属地——新安和渑池时所写。后来杜甫困居蜀地时听到官军收复洛阳,写下了平生第一大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准备回到故乡洛阳的愉悦心情。遗憾的是杜甫直到去世,也未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洛阳,而是客死异乡。

⑥身为一介布衣的孟浩然,当年也曾到京城求官,并参加科考,可惜未能如愿,后到洛阳寻友,而友人已获罪流放岭南。他惆怅地写下《访袁拾遗不遇》:“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孟浩然在洛阳游历了半年左右,取道吴越返回襄阳。临行前写下《自洛之越》,抒发了有志不展的愤懑心情,他从此对京洛再不留恋,对仕途再无幻想。

⑦诗豪刘禹锡是个个性十足的诗人,一生贬谪于巴山蜀水之间二十三年之久,后回到家乡洛阳终老。正因为他一身傲骨,所以看不上妖娆的芍药和无情的芙蕖,对大气端庄的牡丹却情有独钟,所以欣然写下《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如今的牡丹花会期间,也是摩肩接踵,人如潮涌,人们如痴如醉,情迷于牡丹的国色天香之中。

⑧洛阳之城北有北邙山,埋葬着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乃至北部寸土寸金,一般的平民百姓根本没有资格葬身于此。这些王公贵族的古墓很多都曾为摸金校尉所光顾,当初这些王公贵族享尽荣华于世,携带财宝入土,以为可以生死都富贵,没想到却被盗贼攫取了所有财富。那些薄葬于村头田边的高洁之士如姚崇、范仲淹等人,反而未被叨扰。

⑨沈佺期在洛阳身经着人间的富贵繁荣,看到北邙山上冷清的累界坟茔,两相对比,心下慨然,写下了著名的《邙山》:“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繁华寂静,阴阳两隔,生死并不遥远,从城中到北邙,一生便尽,怎不令人唏嘘?即便是现在,在满城人车、烟火缭绕的洛阳城中,眺望北邙山上的基葬博物馆,心中也难免不起生死之叹。

⑩唐诗里有洛阳的才子佳人,有洛阳的四季美景,有洛阳的桃李牡丹,有洛阳的寻常巷陌,有洛阳的明堂高楼,有洛阳的依依惜别,有洛阳的欢然相聚,有洛阳的春风得意,有洛阳的路然神伤,有洛阳的人生体悟,有洛阳的淡然萧疏,有他乡游子在洛阳的思乡之情,亦有洛阳游子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唐诗里有完整立体的洛阳、生动形象的洛阳、美丽神奇的洛阳,在唐诗里我们可以构想一个梦中的洛阳。

⑪洛阳因其政治地位尊崇、地理位置居中、人文历史丰赡、风光景致美丽,吸引了天下文人墨客。整个唐朝多半诗人都曾游历洛阳,或者在洛阳为官。洛阳,曾经留下无数唐代诗人的音容笑貌,并承载着中国诗歌的半壁江山。站在现代文化气息浓郁的洛阳,寻找古典洛阳的光辉诗篇,仍有无穷的意蕴值得体味。生活在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回望当年那个大唐盛世,仍有无限荣光唤起民族的自豪。唐诗中的洛阳、历史中的唐朝,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一品再品。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