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5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 , 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释】①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牲畜的草。求:寻找,寻求。④烦御:烦劳驾驭。⑤顿:整顿,这里指拉。⑥辽:远。⑦骀(tái):劣马。⑧试:试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尽其以求而试之耳:

(2)、选出下列选项中划线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之不以其道/不屡 , 不烦御 B、之不能尽其材/其所以饮水 C、伯乐不常有/不舍昼夜追之 D、真不知马也/在当所能而已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4)、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

举一反三
古代诗文阅读

欧阳公多谈吏事

  张芸叟初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吏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及物。吾昔贬官夷陵,彼非人境也。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 , 不可胜数。且夷陵荒远偏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矣。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迨今三十余年,出入中外。忝尘三事 , 以此自将。今日以人望我,必为翰墨致身;以我自观,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是时,老苏父子间亦在焉,尝闻此语。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问之,则答曰:“我于欧阳公处学来。”

(选自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有改动)

【注】①张芸叟:官至吏部侍郎,是欧阳修的晚辈。②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没有不把道德文章作为最想听的。③吾子:对别人的一种尊称。④及物:造福社会。⑤枉直乖错:冤屈错误。⑥迨(dài):至,到。⑦出入中外:指在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⑧忝(tiǎn)尘三事:很惭愧位列三公。⑨以此自将:拿这句誓言自勉。⑩亮:同“谅”,确实。报:回应,应合。任:担任,胜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