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枝江市九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仰慕伟人之人格。

齐白石的人格

       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作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⑨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⑩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⑪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   , 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    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⑫先生的傲,使他    ;先生的痴,使他     ;先生的谦,使他     。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⑬欲            , 先            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1)、本文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其中第①段为总起段;第⑬段为总结段;第    段为过渡段。

(2)、作者前面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后面又说他“谦如空谷”,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地说说这样行文是否矛盾?为什么?

(3)、请在第⑪段横线处各填一个字,将齐白石先生的自律名言补充完整。

(4)、请根据内容提示,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⑫段的横线处。

A、博采众家 B、精益求精 C、卓然不群
(5)、根据文章主旨,选择恰当的词句填充在⑬段中的横线。

(6)、请写出孟子《鱼我所欲也》面临生死时表现自己伟大人格的句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给女儿的一封信
        今天我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你过来瞄了几眼,说:“奇怪,这个达文波特为什么没表情?她赢球没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当时我笑笑,对你说:“就因为她没有得失心,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高手哇!”
         其实,很多顶尖高手在赛场上都这样。我记得2000年全美高尔夫职业赛时,“老虎”伍兹到最后一天早上,还落后七杆,下午居然反以两杆赢得冠军。他对记者说:“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什么戏剧性,因为当时只专心比赛,我关心的就是怎么打好下一杆。”
        比赛到最后往往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出原有的水准,谁就能获胜。因为比赛时状态容易失常,选手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赛,选手练习的时候.是不是个个神勇?连名不见经传的都能连着三转跳。但是到了
        正式比赛,面对满场观众和电视转播,却又一个接一个地摔跤。
        除了在赛场上要有一颗平常心,赛前保持体力也是重要的。想想,如果一张弓总被拉满,即使不用时,也用东西撑开,它能有力量吗?当然没有!它平常必须放松,到张弓射箭的时候,才能表现最佳的弹性。 所以好的选手.无论他是运动员,还是作文、演讲比赛的参与者,在他比赛之前,甚至前一阵,都会特意让身体休息。只有在真正比赛时,才使出全力。有些人甚至在动静之间,判若两人。
        我以前有个学画的女学生就如此,她上课时羞羞怯怯。好像连有问题都不敢开口,但她居然是华人圈有名的演艺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台上又唱又跳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后来常想,那些明星之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因为私下尽量收束自己,保留发光发热的能量。他们的“一飞冲天”,来自“三年不飞”;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三年不鸣”。
        你记不记得去年年初我们在北京时.有人在席间谈到太空人杨利伟?说上太空的前一晚.有人偷偷到他房门外听,里面传出呼呼大睡的声音。第二天,太空船穿出大气层,那最危险的时候,杨利伟的心跳居然也不过七十几下。养精蓄锐,临危不乱,他才能成功啊。
        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验、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道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水饭

阿成

       说来有趣儿。昔年的伏日,满世界通亮。小崽时的我,随母亲过那个街肆,见了那个中年哥哥的凉粉担子,心里一下子就没了本分,说:“妈,我饿。”

       “什么?”

       母亲厉起了眼睛。我立即改口,说“我热”。母亲说,好宝,妈傍晚给你淘水饭吃。

       母亲对我们一干儿女是很爱的。但爱得很原则,眼睛是容不得没有分寸的孩子的。

       路上,母亲就对我讲:“六子,给妈早些长大,长成大小伙子,拉煤,伐木,放山,挣了钱,请妈妈好好吃顿凉粉儿,让妈也阔一回。行吗?”

       我说,行呀行呀。

       妈脸上幸福得不行,使劲摩挲我的头,笑着说:“儿呀,好大的口气吆!傻小子,到时候,怕你媳妇舍不得给妈花这份闲钱啦。”

       水饭,大约为东北所独有。南方庶民消夏的主食是怎样?吃茶泡饭吗?或是吃凉粉?实在在脑子星揣不出个模样来的。

       东北的水饭,于我,只吃过两种。一种是小米水饭,一种是高粱米水饭。偶然还听说过,有大米水饭。这一宗,我却不敢说,大米在当时的东北,是很珍贵的,每人每月只配给二斤。用它来做水饭,吃了不心疼吗?平日里吃了它,年节又吃什么?

       水饭的做法,均是把米煮好(但不要煮过了。太烂,粉了。那样的水饭,男人要责骂的),然后,摇上一桶乍凉乍凉的井水(那时没人知道自来水),在簸筐里,反反复复地淘,直冰得两手通红,再兑上适量的井水,水饭便成了。

       吃水饭,菜要特殊些。平日里的炖豆腐呀,烀土豆呀,就不能做。也不对路。倘真要摆到饭桌上,男人的脸就看不得了,话骂得很难听。吃水饭,总要有一碟稀酱。这种酱,是黄豆腌成的酱,喷香,是自家腌的,一家一缸,家家的妇女都暗里使巧。等酱成了,王家李家,张嫂刘嫂,比一比!谁家的味道最好,女人的脸上就多几分wǔ mèi,几分怡情。吃水饭,要有葱。需是新葱。水洗了它,顺着齐了刀,码在碟里(有道是:大葱zhàn大酱,越吃越白胖).还有一种东北人称“生菜”的东西,天生水质,隔夜不成。还要有几碟咸菜,成黄瓜呀,芥菜丝呀,蒜茄子呀(蒜茄子最棒了。 儿女们的筷子上要有出息。蒜茄子多是给父辈佐酒的)。

       饭桌,院子里,浓阴下,摆正了。一桌锦绣!

       父亲上座。有烧酒一壶。吃哎吃哎。父亲糙手一挥,一干儿女,勾头便造。乍凉乍凉的水饭,竟然出满额的汗。

       日头优美地落下去了。

       三十年过去。母亲早已辞世了。当年的小崽,成了父一辈了。没有去拉煤,没有去伐木,反倒弄成了可怜的写手。

       母亲的祭日,我备好多种米,做了水饭。恐其凉度不够,又在冰箱里降了温,饭桌上潇潇洒洒摆妥。新潮的女儿便问:“爸,这是什么?”“水饭。”“水饭?!上帝,太原始了﹣﹣”女儿早早地下了桌,只有老婆一旁讪讪地陪着,奇怪地瞅着我。世界一下子局促得不行。

       我慢慢地吃着水饭,直到昔年的那轮金透透的大月,饱饱地升了起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塾与学堂

郁达夫

    我初上书塾去念书的年龄,却说不清楚了,大约总在七八岁的样子;只记得有一年冬天的深夜,在烧年纸的时候,我已经有点朦胧想睡了,尽在擦眼睛,打呵欠,忽而门外来了一位提着灯笼的老先生,说是来替我开笔的。我跟着他上了香,对孔子的神位行了三跪九叩之礼;立起来就在香案前面的一张桌上写了一张上大人的红字,念了四句“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第二年的春天,我就夹着绿布书包,拖着红丝小辫,摇摆着身体,成了那册英文读本里的小学生的样子了。

    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岁月,把当时的苦痛,一层层地摩擦干净,现在回想起来,这书塾里的生活,实在是快活得很。因为要早晨坐起一直坐到晚的缘故,可以助消化,健身体的运动,自然只有身体的死劲摇摆与放大喉咙的高叫了。大小便,是学生们监禁中暂时的解放,故而厕所就变作了乐园。我们同学中间的一位最淘气的,是学官陈老师的儿子,名叫陈方;书塾就系附设在学宮里面的。陈方每天早晨,总要大小便十二三次。后来弄得先生没法,就设下了一枝令签,凡须出塾上厕所的人,一定要持签而出;于是两人同去,在厕所里捣鬼的弊端革去了,但这令签的争夺,又成了一般学生们的唯一的娱乐。

    陈方比我大四岁,是书塾里的头脑;像春香闹学似的把戏,总是由他发起,由许多虾兵蟹将来演出的,因而先生的挞伐。也以落在他一个人的头上者居多。不过同学中间的有几位狡滑

    的人,委过于他,使他冤枉被打的事情也着实不少;他明知道辩不清的,每次替人受过之后,总只张大了两眼,滴落几滴大泪点,摸摸头上的痛处就了事。我后来进了当时由书院改建的新式的学堂,而陈方也因他父亲的去职而他迁,一直到现在,还不曾和他有第二次见面的机会;这机会大约是永也不会再来了,因为国共分家的当日,在香港仿佛曾听见人说起过他,说他的那一种惨死的样子,简直和杜格纳夫所描写的卢亭,完全是一样。

    由书塾而到学堂!这一个转变,在当时的我的心里,比从天上飞到地上,还要来得大而且奇。其中的最奇之处,是我一个人,在全校的学生当中,身体年龄,都属最小的一点。当时的学堂,是一般人的崇拜和惊异的目标。将书院的旧考棚撤去了几排,一间像鸟笼似的中国式洋房造成功的时候,甚至离城有五六十里路远的乡下人,都成群结队,带了饭包雨伞,走进城来挤看新鲜。在校舍改造成功的半年之中,“洋学堂”的三个字,成了茶店酒馆,乡村城市里的谈话的中心;而穿着奇形怪状的黑斜纹布制服的学堂生,似乎都是万能的张天师,人家也在侧目面视,自家也在暗鸣得意。

    一县里唯一的这县立高等小学堂的堂长,更是了不得的一位大人物,进进出出,用的是蓝呢小轿:知县请客,总少不了他。每月第四个礼拜六下午作文课的时候,县官若来监课,学生们特别有两个肉馒头吃;有些住在离城十余里的乡下的学生,作文课作完后回家的包裹里,往往将这两个肉馒头包得好好,带回乡下去送给邻里尊长,并非想学颍考叔的纯孝,却因为这肉馒头是学堂里的东西,而又出于知县官之所赐,吃了是可以驱邪启智的。

    实际上我的那一班学堂里的同学,确有几位是进过学的秀才,年龄都在三十左右;他们穿起制服来,因为背形微驼,样子有点不大雅观,但穿了袍子马褂,摇摇摆摆走回乡下去的态度,如另有着一种堂皇严肃的威仪。

    初进县立高等小学堂院那一年年底,因为我的平均成绩,超出了八十分以上,突然受了堂长和知县的提拔,令我和四位其他的同学跳过了一班,升入了高两年的级里;这一件极平常的事情,在县城里居然也耸动了视听,而在我们的家庭里,却引起了一场很不小的风波。

    是第二年春天开学的时候了,我们的那位寡母,辛辛苦苦,调集了几块大洋的学费书籍费缴进学堂去后,我向她又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硬要她去为我买一双皮鞋来穿。在当时的我的无邪的眼里,觉得在制服下穿上一双皮鞋,挺胸仲脚,得得得得地在石板路大走去,就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事情;跳过了一班,升进了一级的我,非要如此打扮,才能够压服许多比我大半年龄的同学的心。为凑集学费之类,已经罗掘得精光的我那位母亲,自然是再也没有两块大洋的余钱替我去买皮鞋了,不得已就只好老了面皮,带上了我,上大街上的洋广货店里去赊去;当时的皮鞋,是由上海运来,在洋广货店里寄售的。

    一家,两家,三家,我跟了母亲,从下街走起,一直走到了上街尽处的那一家隆兴字号。店里的人,看我们进去,先都非常客气,摸摸我的头,一双一双的皮鞋拿出来替我试脚;但一听到了要赊欠的时候,却同样地都白了眼,作一脸苦笑,说要去问账房先生的。而各个账房先生,又都一样地板起了脸,放大了喉咙,说是赊欠不来。到了最后那一家隆兴里,惨遭拒绝赊欠的一瞬间,母亲非但涨红了脸,我看见她的眼睛,也有点红起来了。不得已只好默默地旋转了身,走出了店;我也并无言语,跟在她的后面走回家来。到了家里,她先掀着鼻涕,上楼去了半天;后来终于带了一大包衣服,走下楼来了,我晓得她是将从后门走出,上当铺去以衣服抵押现钱的;这时候,我心酸极了,哭着喊着,赶上了后门边把她拖住,就绝命的叫说:

    “娘,娘!您别去罢!我不要了,我不要皮鞋穿了!那些店家!那些可恶的店家!”

    我拖住了她跪向了地下,她也呜呜地放声哭了起来。两人的对泣,惊动了四邻,大家都以为是我得罪了母亲,走拢来相劝。我愈听愈觉得悲哀,母亲也愈哭愈是厉害,结果还是我重赔了不是,由间壁的大伯伯带走,走上了他们的家里。

    自从这一次的风波以后,我非但皮鞋不着,就是衣服用具,都不想用新的了。拼命的读书,拼命的和同学中的贫苦者相往来,对有钱的人,经商的人仇视等,也是从这时候而起的。当时虽还只有十一二岁的我,经了这一番波折,居然有起老成人的样子来了,直到现在,觉得这种怪癖的性格,还是改不转来。

    到了我十三岁的那一年冬天,是光绪三十四年,皇帝死了;小小的这富阳县里,也来了哀诏,发生了许多议论。熊成基的安徽起义,无知幼弱的溥仪的入嗣,帝室的荒淫,种族的歧异等等,都从几位看报的教员的口里,传入了我们的耳朵。而对于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国文教员拿给我们看的报纸上的一张青年军官的半身肖像。他说,这一位革命义士,在哈尔滨被捕,在吉林被满清的大员及汉族的卖国奴等生生地杀掉了;我们要复仇,我们要努力用功。所谓种族,所谓革命,所谓国家等等的概念,到这时候,才隐约地在我脑里生了一点儿根。

(选自《郁达夫散文》有删节)

阅读《父亲的格言》,完成后面题目。

①父亲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在别人背后指指点点。上中学的时候,我和班里的另一个同学竞争班长的职务,为了拉拢同学给我投票,我把一些同学请到家里,并说了我的竞争对手很多坏话。被父亲听到了,他当时说了一句话:(A)当你用食指对着别人背后指指点点时,你是否注意到你其他的三个手指正指着自己并且以三倍的力量在击你

②父亲喝茶有个习惯,总是先把茶放到阳光下,让阳光慢慢渗入。他不懂茶道,但这道程序他却从不省略。父亲在上班前经常叮嘱母亲的话就是:把我的茶叶放到阳光下晒晒。晚上,父亲就会泡着那些被阳光晒过的茶,读书,写点感悟人生的字句。对于这个特别嗜好,父亲的解释是:喝了被阳光晒过的茶,感觉心里就有了阳光的味道。

③曾经随父亲去参加过一个远房亲人的葬礼,所有人都对死者的家属说一些节哀顺变之类的安慰话。父亲却拍着逐渐壮实起来的后生说:你要快点成长,早日扛起家里的重担,大树倒了,就是要给你们这些小树腾地方。

④下雪的时候,我用套子套住了一只鸟。我把它握在手中,如获至宝。父亲看到了,跟我打赌说他会让这黑色的鸟变成彩色的。我不信,就松开了双手。我看到,那只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时候,因为镶上阳光的色彩而变得斑斓。父亲说:(B)再美丽的鸟,失去了自由,被我们握在手里的时候,都是黑色的

⑤小时候有一次给家里买酱油,店家在找零钱的时候多找了一角钱,在当时,一角钱对一个孩子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它可以换来一大推花花绿绿的糖果。店家找回来的一角钱是5个2分的硬币,我不想把这笔意外之财交给父亲,就把它们藏到了自己的鞋垫里。柔软的鞋垫里突然有这么几个硬币在里面,很不舒服。时间久了,脚被硌破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训斥我,只是帮我取出那几个硬币,送还给了店家,父亲对我说:(C)不要为了几枚硬币而硌坏了自己的脚,那样自己走出的路会歪歪扭扭

⑥在我临近高考的那段时间里,父亲下岗了,又在出苦力干活时被重物砸断了脚,对于我们来说,父亲的倒下就像天塌了一样,可是父亲依旧快乐着,在给自己削拐杖的时候还哼着歌,丝毫没有被命运击败的迹象。

⑦面对母亲的愁眉苦脸,父亲开导她说:这腿没几天就好了,现在我可以利用这几天好好养身子,身子棒实了,就是本钱哪,到时我再把钱给你翻倍地挣回来。

⑧母亲对父亲的贫嘴没办法,只好由着他在那里哼着并不好听的歌。

⑨父亲本来就是一副书生的骨架,再加上受了伤,再不能干重活了。他就买了一头毛驴,拴上一个简易的车棚,穿梭于大街小巷,收一些居民家中的废弃物品。路过垃圾堆时顺便捡点破烂卖钱。父亲的吆喝很有特点,他会编一些诸如酒瓶子,易拉罐,搁在家里是破烂。给我就能把钱换之类的顺口溜,不时牵惹出居民的欢笑。

⑩父亲早出晚归,每个黄昏,我看到的都是他一瘸一拐沉重而疲惫的身影,可是他看到我时又总会在脸上绽放一堆灿烂的笑。父亲就是这样,不论生活如何困顿,他总能找到自己快乐的逻辑:(D)穷人吃豆腐和富人吃海鲜一样香,穷人穿棉袄和富人穿貂皮一样暖和,富人花大钱,穷人花小钱,都是一样的活着

⑪父亲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一边摩挲着我们的头,很男人地说:(E)放心吧孩子们,老天不会让我们总是呆在冬天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没有人能够看轻你的梦想

刘继荣

①我曾在暑期吉他班里,替朋友客事半个月的老师。

②点名的时候,竟有个拘谨的中年女人报到。我吃了一惊,按她的年龄和衣着,应该出现在小区的秧歌队,或者公园的健身操行列才对。可是,她却怀抱着吉他,坐在一群青春飞扬的少年中间。少年们纤柔的手指如得宠的精灵,弹拨扫按,轻松洒脱,很快就会弹简单的曲子了。而她的手枯瘦粗糙。显得极为僵硬。一个星期过去了,她还在笨拙地练习爬格子。

③起先,我还担心会有同学笑话她,可大家看上去都特别尊重她,包括那些学生的家长,也对她很客气,我不禁有些诧异。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我终于从学生口中知道了她的故事。

④五岁那年,她爱上了小朋友家的钢琴,乖巧的孩子大哭大闹起来。家境虽清寒,可她也是父母的豌豆公主。父亲答应,十五岁时一定送她一架钢琴。

⑤她总怕父母会忘记,于是,每个生日都撒着娇,要他们承诺了再承诺。可真的快到十五岁了,她却终于明白,父母肩上的担子太沉了,老老小小一大家人,都靠他们的肩膀撑着呢。十五岁那天,点燃蜡烛后,父亲与母亲对视着,有些欲言又止的尴尬。懂事的她掏出一把口琴,笑着吹起了《生日快乐》。弟妹们抢着吃蛋糕,简陋的屋子里满是笑声。她握着口琴,感觉这就是自己的钢琴,只不过变小了,很乖地贴在掌心。

⑥初中毕业后,她在一家火锅城做了服务员。天天忙到深夜,腿和脚都肿了,头发里全是火锅的味道。可想到自己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了,还能慢慢攒起买钢琴的钱,她的心便成了琴键,叮叮咚咚地响着些小小的快乐。

⑦婚后,丈夫深爱善解人意的她,也为她的梦想动容。丈夫为她买来许多钢琴磁带,只要走进小小的家,就会有她爱的音乐。她在音乐里做家务,在音乐里给丈夫发短信,嘱咐他开车要小心。连小小的儿子,听见钢琴曲也会手舞足蹈。

⑧看着陶醉的儿子,她的心有一种幸福的痛惜。她辞去了服务员的工作,去一个菜市场,专门给人杀鸡剖鱼。活儿虽苦,可挣得也比从前多。

⑨儿子上小学了,就在他们喜气洋洋去逸钢琴时,老家的舅舅打来了电话,说他的小女儿得了腿病,没钱做手术。全家一致同意,将两代人的梦想,移植到那个十六岁的女孩的腿上。那个花季少女,也应该有许多水晶般的梦想吧。

⑩这时候,两家的老人,也渐渐成了医院的常客。他们夫妻都是家中的老大,照顾老人,帮助弟妹,所有的担子都一股脑地压过来,日子一直过得忙忙碌碌。不知不觉间,几子已上了高中。那是个争气的孩子,每学期都拿一等奖学金。可是,她的手開始莫名其妙地痛。拖了很久才做检查,诊断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关节已经僵硬变形。吃药,理疗,效果都不太明显,每天早晨都痛到痉挛。儿子用奖学金替她买了一把吉他。儿子说:”妈,你先试试这个,活动活动手指。等以后,我给你买钢琴。 ”儿子长得比父亲还高了,黑黑的眉毛,宽宽的肩膀,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丈夫为她报了这个暑期班,于是,她抱着吉他来了。她笑呵呵地说:“从口琴到吉他,我离钢琴又近了一步。”

⑪接着,儿子以《妈妈的梦想》为题,参加了地区举办的中学生演讲大赛。讲完妈妈的故事后,他深情地说:“妈妈的梦想,就像我幼时叠的纸飞机,被风揉过,被雨泡过,也落满了岁月的尘埃。可是只要举起来,呵一口气用力飞出去,它仍然是一架满载人生喜悦的飞机,而不是一团面容愁惨的废纸。 ”

⑫结业的那天早晨,她也上台表演。尽管她平时练得很熟了,可此时那些调皮的音符,显然不想听命于那双痉挛的手。一首简单的曲子,她弹得艰难无比,额上的汗都微微沁出。我心里默默想:她的手,一定很痛吧!

⑬同学们在台下轻轻为她伴唱:你已归来,我忧愁消散,让我忘记,你已漂泊多年,让我深信,你爱我像从前,多年以前,多年以前……我怔住了,我从未听过这样动人的合唱。

⑭生硬艰涩的弹奏,渐渐变得柔和动人。我端详着这个四十二岁的学生:她的唇微抿,面容安静如水,眼睛里有淡淡的光辉。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执着地爱着音乐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⑮一曲终了,所有的少年都自动起立,并长时间热烈地鼓掌,大家轮流上前拥抱她,像拥抱自己的母亲。我也静静地站起来,向这位大我十九岁的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

⑯她是个普通人,既懂得抗争,又懂得妥协;她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却从不回避生活的责任;她乐观地活着,什么都不抱怨;她活出了独立的生命个体特有的精彩,所以没有人能够看轻她的梦想。

(选文内容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