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桂林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从此揭开了中国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新篇章。

材料二: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在发言中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国际地位大大提高。90年代,我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哪一通道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一条“文明地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历史事件为这一通道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这一通道的开辟对古代东西方的交流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总理的发言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原则和外交方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取得了哪两项重大突破?并说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组织。

(4)、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举一反三

某校九年级二班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个球通史、文明交流史”进行项口式学习,设计了以下任务单,请你参与。

【任务一:搜集资料】

材料一

①文物:汉朝鎏金铜马。

以西汉时大宛产的汗血马为模特精制而成,现藏于陕西省茂陵博物馆

②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以上为所搜集史料中的两个,请分别写出其史料类型,并说说你认为哪个史料可信度更高(标出序号)。

【任务二:分析资料】

材料二:古希腊地理学家马利奴斯记录了一条……商路;托勒密把这条商道记载入其《地理志》中。近代英国东方学家亨利·玉尔在……书中对“赛里斯之路”的研究,奠定了“丝绸之路”一词的学术基础。李希霍芬在中国先后进行了七次地理和地质考察研究,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

——摘编自文明传播课题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与“丝绸之路”概念产生相关的史学研究方式。

材料三: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

——摘编自文明传播课题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可能“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的文明成果。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有陆路和海路之分,陆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有两汉、隋唐和元几个朝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徘徊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宋元时期,明朝初年达到顶峰,明中叶至清代而衰落。

——摘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并各举·例加以解释。

材料五:西方文明的扩张是带有相当不平等性的全球化,……今天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建设则是世界文明史的价值重现,就是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如果说马歇尔计划开创了一个冷战分裂的世界历史,那么,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用互通有无、交流互鉴的方式来消弭纷争和贫困,这就是“天下大同”文明观的实践体现。

——摘编自文明传播课题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5)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和材料中西方做法的不同点。

材料六: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潮流。

——改编自《推动共建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的世界潮流。

【任务三:解决问题】

材料七:“去全球化”(全球主义的减弱)隐含着“与中国脱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消除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依赖……

——改编自李形《揭秘“去全球化”和“再全球化”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结构性力量》

(7)结合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西方国家“去全球化”“与中国脱钩”做法为祖国发展献计献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