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重庆市开县四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很失望,(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所以我们拒绝签字……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

材料二:到抗日战争后期,特别是在国际社会规划战后世界格局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以大国身份积极参与筹划当时及战后的重大国际事务。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成为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这种变化,是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经过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的结果。——摘编自步平《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团结抗战改变中国国际地位》

材料三:2017年2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政府是否使用化学武器的制裁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和俄罗斯的联手否决下,该议案没有通过。事后,美国不满中国投反对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当场怒斥美国:“只把人民挂在口头上是极其虚伪无耻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顾维钧失望愤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抗日战争后期及规划战后世界格局时,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关成立联合国的规定,是在二战中的哪一次国际会议的内容?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什么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4)、综合三段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言之成理均可)

举一反三

20世纪上半期,重大国际会议的召开,重绘了世界政治地图,确立了新的国际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1到图2欧洲版图出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与哪一国际会议相关?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召开时间

1943年11月

1945年2月

1945年7月

与会国

中、美、英

美、英、苏

美、英、苏

主要内容

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家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以维持外蒙古现状等条件,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收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3中三次国际会议的共同点。有人认为,“雅尔塔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结合会议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20世纪上半期国际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