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二)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改)

【注释】①(芙蕖)即莲花,古代称法。②(迨)等到,到。③(徂(cú))往。

(1)、对【乙】文中的画线句进行断句时,小语和小文产生了分歧,你认为谁更有道理?请说明理由。

小语: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小文: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2)、根据语境,完成下面题目。

①小语同学查阅了词典, 发现【甲】文中“不蔓不枝”的“蔓”, 有三个读音:(màn) ,名词,本义为藤蔓, 草本蔓生植物的枝茎;动词,蔓延,滋长。(wàn) ,口语,蔓生植物的细长不能直立的枝茎,如“瓜~”。(mán) ,蔓菁,指芜菁,一种草本植物。

因此,小语觉得【甲】文中的“蔓”应读作,理由是

②阅读【甲】文时,小语同学发现了一对反义词:“可爱者甚蕃”的“蕃”,它的反义词是“”;阅读【乙】文时,小文同学发现了一对同义词:“迨至菡茗成花”的“迨”,它的同义词是“”。

③学习【甲】文时,小文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的意思不能理解,小语这样帮他翻译:

④为了考证【乙】文中“荷钱”的意思,小语同学查找到了岑参的诗句“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诗句中的“榆荚”形小似铜钱,俗称“榆钱”。据此,他觉得“荷钱”可解释为

(3)、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爱莲说》

《芙蕖》

可目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可鼻

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可口

/

/

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4)、周敦颐和李渔都是爱莲之人,但他们写莲的侧重点和爱莲的原因却各有不同。比较【甲】【乙】两文,分析两者的不同。
举一反三
阅读《母亲让我快乐魔术》一文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让我快乐魔术

刘谦

      ①12岁时,我在台湾拿了一个魔术奖。母亲特意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奖赏我。我双手在她面前比划着,得意地说:“妈,您现在还烦不烦了呀?”

      ②我说这话是有“来头”的。

      ③我刚开始练魔术,纯粹是出于孩子好奇的天性。这种天性每个孩子都有,不过有的被家长“扼杀”了。我父母都是普通职员,在这一点上倒比较开通,虽没有鼓励,但也不是绝对禁止。这次拿了奖后,母亲跟我严肃地谈了一次话:“谦儿,你觉得你近来靠魔术可以养活自己吗?我摇头说:“不能!”母亲脸上露出微笑,又说:“谦儿,这话不必说得那么绝对。世上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你学得、做得比人家好,就能养活自己。妈想告诉你的是:要想知道和解开这个世界的奥秘,光靠魔术是不行的。”母亲的意思,我明白:光靠雕虫小技是养不活自己的,得掌握这个世界的奥秘,掌握了整个世界的奥秘,便犹如掌握了打开魔术大门的钥匙。于是,我开始拼学业,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学习语言、艺术。西方一位哲人说过,通向世界奥秘的途径只有两条:科学和艺术。在这一点上,我妈也不亚于大哲人呢,只不过她的道理带有母爱的至高情怀。

      ④我毕业于东吴大学日语专业,还学过唱歌。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斗转星移,母亲已有了白发,也激发了我的男儿心。好在这时科学、语言的底子也打下了,我认为可以靠魔术来养活自己了,甚至立下雄心壮志:要成为一位具有创造性的世界级魔术大师。

      ⑤一开始,赚钱是很少的。在舞台上,我一脸严肃,带给观众的除了惊奇,其实少有笑声。渐渐地,精神和心境都处于一种疲惫状态。

      ⑥一天晚上,参加完一台表演后回到家,母亲已做了红薯等着我。嗨,现代都市生活。早远离了粗茶淡饭。但是,想起小时吃红薯带来的快乐,那还是齿颊生香。母亲说:朱元璋在当了皇帝后,想再尝一遍他当乞丐时吃的煨红薯,可是发现味道大不如前。为什么呢?做乞丐时饥肠辘辘,红薯大概就是人世间最好吃的东西了;可当了皇帝后,想吃什么山珍海味没有?但这时味觉已经大变,最缺少的反而是那种简单的快乐了。

      ⑦母亲:“谦儿,看你的魔术,观众都很紧张。但他们走进剧场,肯定不是为了寻紧张来的,主要还是来寻找快乐的。可你没给他们带来快乐,所以妈妈希望你在舞台上表现出轻松、快乐的一面。”母亲还说,“笑是两人间最短的距离。如果你除了惊奇之外,还能给观众带来快乐和笑声,你才是真正成功的!”

      ⑧我恍然大悟!疲惫,竟来自于不快乐。怎么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快乐的一面?这就是我后来在舞台上经过不断摸索和锤炼形成的超强幽默和自然的微笑,它使我的语言充满魅力,也别具一格。在奇迹没有揭开时,其实我已经给观众制造了数不清的快乐和笑声。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母亲的这番提醒和告诫,其实包含着一种浓浓的深情。

      ⑨我在日本做手喷火表演时,因为那里空气潮湿,导致道具燃烧不彻底,手被烧伤。而在长沙做《死亡逃脱术》时,我要在炸弹爆炸前逃出铁链,由于出现意外,出来时脖子被铁链钩着,差点丢掉性命……这样的危险不知经过多少次,所以母亲怕看电视转播,她常说:“别人看你表演要付钱,我看你表演你要给我钱,因为这对我是一件苦差事……”正因为这一点,母亲才更希望看到我在舞台上的笑容和幽默,这样才能减轻她的担心和煎熬。

      ⑩我的口头禅是:“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这是舞台上的话。生活中,我更希望自己常说的是:“哪怕没有奇迹,你也要快乐和笑口常开!”因为母亲希望我如此。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美人瑞[注]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阅读《藤野先生》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片段甲】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片段乙】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