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质量监测(三)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灾害及其救治是古今中外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很频繁,有关记载也很丰富,以官方为主,内容主要包括灾害记述和对灾害的防治,也掺杂着德治、伦理、天谴等认识,一般“叙而不论”。

20世纪20年代,华北特大旱灾和海原大地震后,诞生了一批关于中国灾害史的研究成果,标志着学术意义上的灾害史研究的萌发。1931年江淮流域特大洪灾后,更多学者加入研究,1937年成书的邓拓《中国救荒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是灾害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影响力至今不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灾害史研究主要由自然科学工作者主导,海外历史学者的成果也很少传入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整理了大量历史学、社会学方面的资料,弥补了之前自然科学视角的不足,也为灾害救治工作提供了学术支持。2004年,成立灾害史学界的独立学术组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灾害史研究还结合数字化技术,建设综合性的灾害信息数据库,并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灾害史研究的现实关怀和经世致用作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贡献。

——摘编自朱浒《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历程、取向及走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灾害史研究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发展及意义。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完善灾害史研究的建议。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因此,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但是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