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年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二)试卷

请你参加某中学以“家教家风我来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这次活动的宣传语是:破陈规陋习,树文明家风。其中“陋”字一共8画,请写出第1画和第3画。

(2)、下面是小秦同学从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个饼状数据图,仔细观察,请用简洁的语言帮小秦同学概括其主要内容。

(3)、小秦同学有感于此,准备创作一副有关家教家风的对联,请你根据小秦同学的上联,并结合第(2)小题的答题感悟,将拟写的下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上联:双亲言传身教影响潜移默化

下联:

(4)、关于“家教家风我来说”这个活动,小红和小新在班级交流群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针对“家教家风”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观点。

小红说:家教家风都是些老思想、老传统,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就要接受现代文明,没有必要去继承什么家教家风。

小新说:我们家的家教特别严格,吃东西时必须要吃完,不能浪费,我爷爷说这是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觉得我们家的家风最好,我要把它发扬光大。

我说: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课标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至三部文学 名著,但目前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状况不容乐观,下面是坪山区某中学所做的该校初中生课外 阅读情况的调查。

【材料二】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在脑内对文章信息进行不同的加工编 码。通俗地说,即读者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阅读。其中一类策略,是从浏览的文章中收集 观点和信息,并把它们作为分别独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就像爱吃甜食的小女孩从满地的 糖果中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那些,并把选好的糖果放进自己的篮子里。这类阅读策略叫作“线 性策略”。

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他们在阅读时会根据 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就像用信息积木搭建了一个“金字塔”,各类纷繁的信 息被安置在金字塔不同的层级中,变得简洁明了,需要时可以从框架中逐级搜索,使得阅读 更有效率。这种阅读策略叫作“结构策略”。

研究证明,在阅读有标记的文章时,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更为高效。文章标记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筛选信息,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我国学者王蓉的团 队在实验中邀请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在读学生,请他们阅读同一篇讲述科学知识的文章。其中部分学生阅读的材料没有标记提示,另外一些学生则会在文章中看到诸如下划线、加粗 等提示重点内容的标记。在随后的记忆测试中,研究者们发现,不论处于什么学习水平(初 中、高中、大学) ,阅读有标记文章的学生们整体上表现出对文章内容更高的记忆水平。更 有趣的是,实验还发现,这种记忆水平的提高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是体现在 对于重点知识的“更佳回忆”。也就是说,文章标记就像大脑里的一个自动筛选器,以自身 为线索指引记忆的方向,让大脑记住并保存需要的重点知识,分离和过滤无关的冗杂信息。

( 摘编自《百科知识》2021,04B)

【材料三】

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义地忽 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例如,孙悟空三调 芭蕉扇的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就很值得精读。精读就要细读情节、 精思原因、鉴赏人物。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 一些不甚精彩的章节。如书中一些渲染夸张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与情节“游离”,可以略而不读。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以将精读和跳读结合运用,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 片段,加以解读欣赏,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语文教材七年级(上)》)

【材料四】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  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 一百页了,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 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 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 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笔记不仅可以 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记着这两点,其他琐细方法便用不着说。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 自己终久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决不能给你一个单方,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朱光潜《谈读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