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盲盒
盲盒,最初源自日本,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影视作品的衍生玩偶,或者是由设计师独立造型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并没有标注款式,买到哪一款、会不会买到同款都是随机的。一般盲盒都会成系列售卖,每个盲盒内装一款,款式之间的动作、表情、服装都有细微变动,以便提升产品复购率。盲盒的单价不算高,一般在 39-69 元之间。盲盒的系列多,新品不断;且每个系列中有“隐藏款”和“限量版”,很多时候,你即使一次性买了一大箱,也不一定能买到心仪款。
(摘编自《盲盒经济》“新浪财经”2019
年 9 月 16 日)
【材料二】
盲盒的魔力
天猫 2019 年 8 月在 ChinaJoy 发布的《“95 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有近 20 万消费者每年在天猫上花费 2 万余元收集盲盒。另外,据新京报报道,一对夫妇,4 个月花了 20 万元在盲盒上;一位
60 岁玩家,一年买盲盒花了 70 多万。而一个正常售卖的盲盒价格并不贵,关键在于消费者购买的数量相当庞大。对此旁观者纷纷表示困扰,到底盲盒有何吸引力,为什么盲盒玩家对盒子里的玩偶如此执着?通过网络调查,总结影响盲盒玩家消费的四个主要购买因素:
① 。很多玩家购买盲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盒子里的玩偶,外表可爱,做工优良的玩
偶会吸引玩家购买,更多玩家只是单纯为了收集各式各样的玩偶。
② 。有部分玩家表示,“抽盲盒”感觉就像是抽奖,这种不确定性带给玩家极大的
刺激。玩家为了享受抽到“隐藏款”时的惊喜和满足感而大量购买盲盒。
③ 。也有给喜好给玩偶改装的玩家,或者在多次购买之后,会将手中不喜欢或重复
的款式与其他玩家交换。形成了一条新型社交链条,也成为玩家难以出“坑”的原因之一。慰藉。年轻人追求强烈的个性化,他们从眼前的生活到诗和远方都难以达成认同,再加上很多人都是独自一人在大城市浮沉,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个孤独的“空巢青年”诞生了。而盲盒成功击中了孤独寂寞人群的心灵慰藉需求,这种为情感而买单也是新消费时代的必然趋势之一。
(摘编自“艾媒网”《盲盒商业模式舆情大数据监测报告》)
【材料三】
“炒盲盒”引起社会广泛舆论由于部分类型的盲盒数量有限,粉丝却数量庞大,因此产生“炒盲盒”现象,有媒体表示,“炒盲盒”比“炒鞋”利润更高,据调研显示,18.3%的网民不理解购买盲盒的意义;24.9% 的网民认为“炒盲盒”是跟风现象;56.8%的网民呼吁理性消费。
《中国青年报》在一篇评论里说:“青少年追捧盲盒,表达了他们对生活惊喜的期待,也是一种童心的延续。令人不安的是,盲盒背后的炒作者、投机者可能将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变作一种资本的游戏。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切勿盲目跟风。”
《新华网》记者写道:“如果在自己经济能力许可范围内,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把盲盒当作一种小买怡情的爱好,似无不可。”“显然,这些年轻人对于市场风险的识别,对于自我欲望的把控还远远不够,等到发觉已经泥足深陷的时候,戒掉买买买的瘾就很难了。更不用说喜欢盲盒的还有很多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影响和煽动,也更容易失去控制,最终上瘾。”
【材料四】
盲盒经济何去何从面对不断崛起的盲盒经济,显然有必要提醒年轻人节制消费、避免成瘾。当然,这也有赖于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对交易不透明以及各类违规炒作,及时清理打击,保证这一新型行业能够良性运转。
毫无疑义,盲盒经济之所以成为盲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忽视了盲盒的文化特质,如此一来,盲盒经济必然会被庸俗化、边缘化。显然,盲盒经济作为一种消费行为,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滋润,倘若是没有了文化特质,盲盒经济就会失去深刻的寓意和韵味。从这个角度看,只有减少和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影响,为盲盒玩偶注入更多文化特质,才能促进盲盒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