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太平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练习试卷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又是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出现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既相区别又相互依存,形成共同对敌的态势,首先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是由中日的国情和双方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其次,国共两党的因势利导和主观努力不可或缺,特别是中共方面的积极倡导和艰苦实践。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制胜法宝》2015年9月19日《光明日报》
请回答: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 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二: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2014年2月27日,我国将每年 12 月 13 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 30 多万死难同胞。
材料四: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 军队脱身出来?那些日本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德国的大 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 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材料五: 阅读下列表格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
伤亡 | 直接经济损失 | 间接经济损失 | 死亡 | 死亡 |
3500 万人 | 620 亿美元 | 5000 多亿美元 | 40.5 万人 | 37.5 万人 |
材料一:台湾与大陆关系表(节选)
时间 | 相关史事 |
230年 | 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
元朝初年 |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
1662年 |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
1684年 |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
1885年 |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整理
(1)根据上表,指出中国古代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说明郑成功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原因。
材料二:清政府在日本的威逼下,决定如期交割台湾。台湾各阶层人民联名发布檄文,声称“愿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坚强决心。台湾人民纷纷组织抗日义军,进行武装反割台斗争。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台湾高山族和汉族的英雄儿女以各种方式抗击日本侵略者,一直斗争了半个世纪。
——据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与日本割占中国台湾有关的条约。“五十年”后终结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是哪一场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望大陆》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身处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落叶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于台湾写下爱国诗作《望大陆》。
——据《右任文存》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望大陆》这首诗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愿?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认识。
材料一:
何红舟、黄发祥油画作品《启航》 | 1921年7月,来自各地的代表陆续汇聚上海召开会议,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摘编自徐云根《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搬照抄……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新的中央领导的指挥下,长驱二万五千里,顺利会师,胜利的完成了震惊中外的长征。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简史》目录摘编
第三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九一八事变后局势 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三、七七事变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五、党的七大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
材料四:三大战役统计表
战役名称 | 主要指挥官 | 参战队伍 | 畜牧(头) | 担架(副) | 民工(万人) | 粮食(万斤) |
辽沈战役 | 林彪、罗荣桓 | 东北野战军 | 30000 | 13800 | 160 | 7000 |
淮海战役 | 刘伯承、陈毅、粟裕邓小平、谭震林 |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 63000 | 73900 | 225 | 57000 |
平津战役 |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 东北野战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 1000000 | 20000 | 154 | 31000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