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①人教版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②人教版为“念无与为乐者”。③人教版为“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xiè)衣欲睡 B、怀民亦未寝(qín) C、(yù)步于中庭 D、水中藻荇(xìng)交横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无与(为)乐者

至承天寺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竹柏影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相与步于中庭。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请写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每当此时,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其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拜月说: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嫦娥说: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嫦娥便返回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驱除鞑虏说:有人认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 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 ,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