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杭州推出100辆山地公共自行车
今年10月1日起,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在西湖景区正式推出“特色运动山地车租赁”,配套投放100辆“帅酷炫”的山地车,每辆购入价高达2000多元。
总结一下,和普通公共自行车至少有五大不同——
一是锁止器采用双立柱式,而杭州8.41万辆普通公共自行车都是单立柱式的;
二是扫码租车和刷卡租车两种方式都可以用,系统智能化服务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大大提高;
三是押金为500元,而不能扫码的普通公共自行车押金只需200元;
四是不再免费,而是提供差异化特色服务,按照10元/小时收取费用;
五是只能在景区周边配置双立柱的6个服务点进行通租通还,不能在其他服务点租还。
“特色运动山地车,杭州目前只有6个服务储车点,加起来一共储备山地车100辆。分别是:柳浪闻莺服务点20辆;钱王祠服务点10辆;少年宫服务点30辆;灵隐中心站服务点20辆;涌金门服务点10辆;杭州花圃服务点10辆。”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综合办主任包卫丽说。
从今年10月1日投入服务至今,这100辆山地车共租用2115人次。双休日、天气好的时候,租车的人特别多,喜欢租山地车的,以年轻人、外地游客居多。
公共自行车公司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山地车的外观、性能、租赁价格都能让市场接受并满意,不过,大家对扫码租车这种形式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等“磨合期”过后,在景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行车公司有计划扩大山地车“排兵布阵”的范围,比如在原有服务点改装或加装双立柱锁止器,以满足市民游客在景区的个性化骑游需求。
“其实,我们更关心扫码租车的接受度和普及率。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诞生于2008年5月,是国内最早推出的智能服务系统,8年多发展下来,成了杭州市民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杭州人已经养成了用公共自行车实现‘最后一公里’的习惯,同时也习惯了刷卡租车。”包卫丽说,扫码租车对于杭州人来说,更需要一个改变和适应的过程。
从今年8月28日起,西湖景区周边沿线有100处服务点改造完成了“扫码租车”功能,杭州公共自行车正式迈进移动互联网租车时代。这100个单立柱扫码租车点,租车的押金是500元,收费则和普通公共自行车一样,一小时以内是免费的。从开通到现在,已产生租用量35434人次。
其实扫码租车很简单,只要用手机下载杭州公共自行车App,或关注杭州公共自行车官方微信,就具备了租车的条件。
在开通扫码租车的10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以及6个山地车服务点,每一个锁止器上都会印有一个二维码。租车的时候,打开公共自行车App,注册并扣除保证金500元,扫描一下锁止器上的二维码,锁止器上的自行车就会自动解锁。还车时,只要将车推入开通扫码租车的锁止器,不用再次扫码,就能自动锁上并扣除本次租车的费用。即使你借车中途手机没电了开不了机,也不用担心无法及时还车。整个租借过程完成之后,还可以选择立刻退还保证金。
(《都市快报》2016年12月10日)
(1)、下列对本文主要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普通公共自行车的租借是免费的,山地公共自行车收费标准为10元/小时 B、普通公共自行车锁止器采用双立柱式,普通公共自行车则有单立和双立柱式。 C、山地公共自行车可扫码和刷卡两种租车方式,且押金比普通公共自行车的押金低。 D、山地公共自行车自今年下半年投入服务以来,受到了年轻人、外地游客的喜爱。
(2)、下列说法有错吗?如果有,请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杭州公共自行车采用扫码租车方式,普通公共自行车采用刷卡租车方式。

②从公共自行车公司人员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习惯了刷卡租车的市民对扫码租车还是有抵触情绪的。

(3)、读完全文,你觉得这篇报导最需要补上的是什么?请从下面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项并说明理由。

A.公共自行车微信公众号和服务热线。

B.借车流程图和换车流程图。

C.借车时产生的各项费用清单。

D.景区周边各公共自行车分布点。

(4)、外地的小王到西湖景区游玩,他想租借山地公共自行车,请用简洁的语言告诉他还车的流程。(80字以内)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妈的账算得不对

闫晗

      ①前一阵让我妈打听一下阿胶的价格,据说这几年涨得厉害。她一直犹犹豫豫觉得性价比不高,可一听说最近又涨了不少,立马下决心要买一斤,在药店加工好,准备快递给我。她为此跑了镇上好几个药店,一家放出话说买一斤阿胶送500个鸡蛋,她又去跟另一家商量,店家让步说可以送枸杞、芝麻、红枣、核桃、黄酒等配料。后来终于定了下来,她心情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诉说一路上的曲折和意外,以及各家药店、各种品牌的价格和涨幅。

      ②千里之外,隔着电话我似乎都能感受到她的呼吸、心跳和体温,能猜出她讲话的表情和神态。那是终于做成一件大事般的欣慰,而且是完全为女儿做的。

      ③她一直是这样矛盾的人,总不舍得花钱,为了我却有破釜沉舟的勇气,生活得用力而投入,因而显得热气腾腾。

      ④有一年国庆节回老家,妈妈去姨夫家承包的山上摘栗子,用棍子敲下那一个个带刺的小毛球,然后放在阳台上晒,晾干后再戴着手套把栗子从长刺的壳里剥出来。我到家时,桌上摆着一盆煮好的栗子,吃起来又面又甜。晚上,她突然跟我说:你看看,我手指头好像扎了刺,帮我挑出来。我拿着她递过来的缝衣针在灯光下看,只看到模模糊糊的小黑点,依旧没能把那小木刺弄出来,于是说:等明天再说吧。后来的几天,我只顾着四处玩,把这件事彻底忘掉了,妈妈也没再提。直到回了北京,我看见行李包里有一袋煮栗子,才突然想起来,妈妈手指上的刺,我还没帮她挑出来呢。心里突然一酸,怨自己这么点忙都没帮上,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因此感到不快。

      ⑤我妈是典型的中国式慈母吗?不,她可一点都不纯粹,这让我很难定义,也很难只是单纯地去感动于她的付出。我妈是我认识的人中最多愁善感的,感情细腻,泪腺发达,看早年的琼瑶剧能哭湿床单,听婆婆讲我老公小时候早慧懂事的故事,也跟着掉眼泪。在她的热情和善意遇到挫折时,她会委屈得眼圈发红,比如她捡到旁边楼里某家被风刮走的毛毯,打听了一下午,才找到确切的房门号送还给人家,失主却表情冷淡,连谢谢也没说;比如她拿着相机,兴冲冲地去姨妈家要给姨妈和表妹拍照,表妹却爱搭不理……每当这样的时刻,她会絮絮叨叨说给我或我爸听,然后眼圈一红,开始抹眼泪。

      ⑥我有点害怕这样的时刻,有时也怨她多管闲事。不过很神奇的是,她抱怨完受到的委屈又迅速满血复活,继续做热心善良爱管闲事的人。大家了解了她的脾气之后,都不自觉调整了和她相处的方式。我和我爸都让着她,不愿让她受委屈,表妹后来对我妈尤其礼貌客气,甚至对门的老太太也让着她,打扑克时尽量不跟她争执——我妈可是蒸包子、包饺子都要给老太太送一些过去的。

      ⑦那回我打电话给她,表达我的遗憾和歉意,但电话那头的她却很大度:“没事儿,你爸已经把刺挑出来了。我在打麻将,有事儿没,没事儿就挂了吧。”

      ⑧我们一直纵容着我妈,除了在“不舍得”这件事上常批评她。她并不小气,时常要补贴一些亲戚,但给自己买东西总是思虑再三,从“喜欢”到“购买”,有重重的心理关卡要过。我妈在QQ上说,“我昨天到你姑家,看到你表妹买6元一串的糖葫芦,感觉震惊,怎么那么舍得。”我妈时常有这样的“震惊”——亲戚中那些刚毕业的、工资不高的小朋友为何买各种华而不实的东西都毫无心理障碍?我“呵呵”一声:时代不同了嘛,现在的人都活得很尽兴。

      ⑨后来,我收到了老妈寄来的快递,按照事前的约定,收货方付邮资58元。打开包裹一看,除了熬好的阿胶之外,还有一包花生、一包地瓜干,甚至还有两袋瓜子。我原本想发条朋友圈,写上“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可眼下的情形让我心情复杂……

                                                                                                                                            (选自《读者》2015年第10期。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韭菜饺子

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⑪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⑫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⑬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⑭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⑮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摘自《安徽青年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一只青蛙,最近走红起来。

    ②这是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让一只“特立独行”的青蛙成为人们竞相争养的“宝贝”。它独自吃饭,读书,做手工,外出旅行。你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偶尔,它会为你拍一张照片寄回,让你知道它身在何处,甚至还寄来一些“土特产”,给你些小惊喜。不过,你们的联系也仅限于此,更多时候你见不到它,也不知道它在哪儿。

    ③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朴素到寡淡的游戏设置,却能让这么多人走心地投入,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的内心共鸣。

    ④养蛙,养娃。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而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的一切,也像极了自己的父母。傍晚归家,推开家门,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父母准备已久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帮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这份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父母辛劳半生、奔波忙碌,所希望的,也是多换得一些“三叶草”,让孩子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安稳的成长条件。这份长情的付出,这些默默的奉献,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

    ⑤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一种“空巢”的孤独所覆盖。前一晚你还看到“蛙儿子”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二天一早,房间里已不见踪影,空无一蛙。更多的时间,是你自己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等待它的归来。你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得怎样,现在何方。你离不开这座房子去陪它看外面的世界,只能守在原地等它回家。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为人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真正懂得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毕竟,游戏的体验与现实相比,终究还是浅薄了些。

    ⑥而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们的现实侧写。他们每天迎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陪伴,更多的时间是形单影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坚强起来——报喜不报忧,不能让家人为我担心。于是寒暄和问候中,多说一些新成绩,少说一些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的各种美景,让你感到愉悦和安心。

    ⑦青蛙所到一地,便会寄来一张照片,让你知道它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正和谁在一起。生活中的你,是否也如这只青蛙一样,及时和父母分享你的生活?你未必需要每日一次的联络,哪怕几天跟他们通一次电话,发几条微信,告诉他们你最近在忙些什么。他们未必懂,也未必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但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在乎,参与进你的日常,知道自己没有游离于你的生活。而那些来自父母的关怀与问候,在某个寂寞夜晚,也能成为温暖身心的热汤。

    ⑧这只青蛙虽令人着迷,却总让你有种隔膜感,因为哪怕回家,它也只是低头做自己的事,默不作声。反观自己,每次回家,是不是只有在“该吃饭了”“该睡觉了”“该起床了”这样的时刻才和父母搭上一句话?在回程的路上,和父母告别时,才想起原来这次回家也没和他们好好地说几句话?或许你已经习惯一个人每日的虚拟社交生活,但那几日的抽离,可能换来的是父母更久的快乐与温暖。哪怕是一起看看电视、一起散散步,也远比“低头看触屏,抬头摸鼠标”的“自处”要好。那种“一起”的状态,是年迈的父母最渴望的事。

    ⑨其实,所谓“空巢青年”的“孤独寂寞冷”,并非老无所依的惆怅,很多时候,恰是封闭和“懒宅”的衍生品。跳出这种慵懒的心理区,用积极的心态去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充实的规划来填补无所事事的“无聊”时光,暖的不只是我们的“冷巢”,也是给家人一个安心的回应。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