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③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扩展。中人:影响人。

(1)、下面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思有弗得,起绕室以旋          (辄:就) B、之,足若踬焉                (履:穿鞋) C、浸淫广                         (日:一天天) D、而不与洼也                    (适:适应)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读书养晦堂西偏一室            辍耕垄上 B、读,仰而思                  佣者笑应曰 C、蹶然惊                        牒为械 D、反窒焉而不宁                  余缊袍敝衣处其间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②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4)、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      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          ,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         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