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饮,彼公荣者无预①焉。”两人交觞酬酢②,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

(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

    戎年十五随父浑在郎舍阮籍见而说焉。每适浑俄顷,辄在戎室久之。乃谓浑:“睿冲③清尚,非卿伦也。”戎尝诣籍共饮,而刘昶④在坐不与焉。昶无恨色。

(孙盛《晋阳秋》)

【丙】

    初,籍与戎父俱为尚书郎,每造浑,坐未安,辄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就戎,必日夕而返。籍长戎二十岁,想得如时辈。刘公荣通士,性尤好酒。籍与戎酬酢终日,而公荣不蒙一杯,三人各自得也。

(戴逵《竹林七贤论》)

【注释】① 预:参加。②酬酢:相互敬酒。③睿冲:王戎。④刘昶:刘公荣。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王戎弱冠阮籍(拜访) B、公荣者无预焉(那) C、昶无色(怨恨) D、浑(到……去)
(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两处)

戎年十五随父浑在郎舍阮籍见而说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两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

②每造浑,坐未安,辄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

(4)、阮籍不给刘公荣喝酒而与王戎共饮,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结合【乙】文与【丙】文三人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一文,回答后面的题。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