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4

请你根据要求,以“培养自主个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谈谈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教孩子吃饭上的不同。

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吃什么,吃多少,父母说了算,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而对孩子吃饭的吃相却毫不在意:咂嘴喝汤,满嘴含饭、边嚼边讲话,剔牙打嗝……都无关紧要。

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却注重孩子吃饭的吃相,吃饭是很讲究规矩——吃东西嘴巴不能发出响声,不能端起盘子放在嘴边,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刀叉有响动,就必须向父母道歉。

(2)、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抓紧还是放手”的专题讨论会,就传统与新型的两种不同教育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传统教育观:孩子还小,不可能放手不管,就应该无微不至地照顾,给孩子最好的。

新型教育观: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个性,避免造成孩子对大人的过度依赖性。

(3)、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培养自主个性”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自立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梦想号:自主如启航,启航可以让帆船驶向大海,自主能够让我们走到远方。

小青虫:自主是一种蜕变,只能靠自己努力破茧,才能真正成为蝴蝶。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抢夺大战

材料一:2018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向全球顶级学者发出了一则招聘信息,以1000万元一2000万元的研究经费和不低于200平方米的住房向诺贝尔奖获得者抛出橄榄枝。同时还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发出了招聘信息。

    重庆医科大学表示,他们自身有不俗的科研实力,但为了占领学术的制高点,建设世界一流学校,学校愿意花重金招纳各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材料二:近日,各大城市纷纷出台高端人才引进措施。北京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支持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人才;上海出台《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吸引光子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13个重点领域国内外顶尖人才,赋予人才用人权、用财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并从住房、养老、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杭州对创业资助最高可达I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州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南京高层次人才可申领不少于300万元的购房补贴。

    西安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武汉将筹建250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 租到租赁房;江西高层次人才可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并经认定后,直接人编;长沙对市级紧缺人才给予15万元一50万元奖励补贴。

材料三:2011-2016年部分城市人口变化统计表(万人):

城市

2011年

2016年

5年内净增

天津

1354.6

1562.1

207.5

北京

2018.6

2172.9

154.3

广州

1275.1

1404.3

129.2

成都

1407.1

1484.3

77.2

长沙

709.1

764.5

55.40

石家庄

1028

1078.6

50.601

(2011年到2016年5年间,因人口出生、自然死亡、人才流动等导致了各城市人口有增有减。)

材料四:有评论指出,吸引人才不只是给政策、盖房子,更为关键的是要消除各种隐形歧视,完善公共服务,形成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城市之间“人才大战”的升温,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活力。抢人大战的背后是全国各个城市对人力资本红利的争夺,而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是支持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有专家分析,抢人大战中,人口净流人较明显的基本都是增速靠前、经济发达的地区,虽然贵州、西藏、云南、四川、陕西等并不算富裕的西部地区也引进了少量人才,但是如果大城市人才大量积压,不利于人才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而农村和边疆地区有人才实现抱负的广阔天地却吸引不到人才,这是极大的人才浪费。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国家完善引导人才流动的顶层设计,相关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用人机制,增强基层人才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美科幻电影主要成本对比统计

(单位:万元)

   

   

    中美科幻电影主要成本对比统计

中国

类别

美国

类别

《战狼2》

战争

《阿凡达》

科幻

《流浪地球》

科幻

《复仇者联盟4》

科幻

《红海行动》

战争

《泰坦尼克号》

爱情

《唐人街探案》

侦探

《星球大战7》

科幻

《美人鱼》

科幻

《复仇者联盟3》

科幻

    材料二:

 

    材料三:

    《流浪地球》幕后花絮:参与人员有7000多人,光是后期制作人员就有3000多人。看得到的是2小时的电影,看不到的是4年多的筹备,2000多个特效镜头,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多张分镜头画稿,10000多件道具制作……一个修改了153版的特效镜头,出现时间只有3秒。而为了让整个故事能“足够硬”,中科院的科学家,导演硬是请来了4位。演员们要穿上百斤的道具,每日的拍摄都挑战着极限。他们想要做的,是成为一级台阶,“中国科幻电影史的第一步台阶”。

    材料四: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评论: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技术与欧美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但是《流浪地球》的优势在于融入了中国人将家作为情感载体的观念,因此影片中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选择带着整个地球一起在太空中流浪。这种创意不是西方的,而是中国文化给予我们的。中国科幻的文化内核应该就是这个东西。

    《人民日报》评论:《流浪地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始终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冰冷的地球和喧闹的地下城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地球未来命运的思考具有未雨绸缪的现实意义;100代人的流浪地球计划,投射的是中国人自古崇尚的愚公移山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祌:“集体式救援”不同于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体现的是全人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片中父子情、兄妹情、祖孙情、战友情突出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