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村晚                                                纳凉

宋.雷震                                              宋.秦观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西畔倚胡床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释】①陂(bēī):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座椅。

(1)、诗歌往往会用最简洁的词语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如第一首诗中“横”字表现了牧童的 , 第二首诗中“”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

(2)、以上两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相似的情感,请结合有关诗句加以赏析。

举一反三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咏竹》

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二)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 枝叶殄瘁 , 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 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而去。

【乙】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 , 乃侧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敷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③石罅(xià):石缝。④榖(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