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爬上楼顶的男孩儿

蓝月

    我把车子开得飞快。我时不时拿眼睛橫一下副驾驶座这个叫陈小雨的孩子。小家伙似乎有点不安,一会儿玩玩手指,一会儿又将眼神飘向窗外。哼,你也有怕的时候?

    你说现在的孩子玩什么不好,居然要玩爬楼顶的危险游戏,这不是给我们警察添乱吗?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处理?这个孩子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爬楼顶玩。最可恨的是,这孩子居然对我说,明天的新闻上别忘了写上他的名字。

    同事小马怒气冲冲把陈小雨带到我办公室。也难怪小马会生气,这孩子爬楼顶爬出瘾来了,开始几次还有点害怕,低着头不敢吭声,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我拉着陈小雨走到外面。我用很温和的口吻对陈小雨说,小雨,你告诉阿姨,你为什么要去爬楼顶呢?你那样做很危险的,如果你有什么闪失,你父母该会多担心呀!陈小雨低下头不说话。我一看有戏,继续开导。小雨,你爸爸妈妈一定是在外面打工吧?他们肯定也不希望你有事。你好好上学,爸爸妈妈在外面才能放心。陈小雨还是不吭声,但是我看他的眼神已经不再抗拒。我决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孩子家里没有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啥也听不见的奶奶,这孩子蛮可怜的。

    我拍了拍陈小雨的肩膀说,你有什么难事,尽管和阿姨说,阿姨一定帮你。好不好?我的眼睛看着他,眼睛里装满了十二分的真诚。小雨终于抬起头看了看我,但是又立马低下去了。我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我还是无法走进孩子的心。我再次拍了拍小雨的肩膀,站起身准备离开。阿姨,你说我妈妈会看到我爬楼顶的新闻吗?

    我看向小雨,发现他正忽闪着眼睛看着我,眼神深邃,如一口望不见底的深潭。这样的眼神不该出现在一个九岁孩子的眼睛里。我的心猛然疼了,这孩子一定是想他的妈妈了。他是希望妈妈看到新闻后,回来看他。小雨,阿姨负责帮你找妈妈,阿姨保证,一个星期之内,帮你找到。但是,你要保证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吗?我抿着嘴认真地看着小雨,等待小雨。终于小雨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没有辜负小雨的期望,我为小雨带来了他妈妈的亲笔信。小雨的妈妈在信中说,让小雨好好学习,她外边为小雨挣取学费,以后每月都会给小雨写信,小雨在生活上需要什么,尽管写信告诉她,她会寄过来。

    小雨看到信,并没有我想象的高兴,相反眼神很复杂。我拍了拍小雨的肩膀,说,你要体谅你的妈妈,妈妈一切都是为了你。如果你不嫌弃,让阿姨来做你的好朋友,好不好?小雨不相信地看了看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小雨腼腆地笑了。我松了口气,这孩子的心结开始松动了。

    从此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份牵挂,那就是小雨。从小雨的眼神中,我也看到了他对我越来越信赖和依恋。他变得越来越开朗,每次都会和我分享他学习的进步。

    我问小雨,小雨,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我要和你一样当警察。小雨毫不犹豫地说。我开心的说,好,那你更加要努力学习呀。我一直伴着小雨一路成长,帮着照顾他的奶奶。而小雨的妈妈铁打不动每月都会给小雨写信,寄生活费。十年后,小雨真的顺利地考上了警察学校。

    看着已经长成帅小伙的小雨,我想是时候该告诉他一切了。

    阿姨,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好啊,小雨,你说吧。没想到这孩子也有事要告诉我。

    身穿制服英姿飒爽的小雨,向我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谢谢阿姨像妈妈一样陪伴呵护我,没有阿姨就没有我今天的小雨。我知道,所有的信都是阿姨写给我的。我的妈妈在那年就去世了,但是我一直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而且很愤恨命运对我的不公,我爬上楼顶,就是为了和我天堂的妈妈更近一些。当我看到那些人都兴奋地看着楼顶上的我的时候,我心里面的愤恨就更深了,于是就想戏弄他们一下,看到这么多人为我忙碌,还有记者扛着摄像机赶过来,我找到了恶作剧的满足,看到警察被我气个半死的样子,我就想笑。阿姨,是你治好了我的心病,让我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我立志当警察就是为了像你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我帮助的人。

    小雨,阿姨为你高兴。看着满脸阳光的小雨,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用说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5期,有删改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我”因小雨经常爬楼顶而开导他

发展

高潮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②小雨腼腆地笑了。

(4)、结尾段“看着满脸阳光的小雨,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用说了。”一句中, “我”为什么不用说了?小说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阅读余义君的《32个未接电话》一文,完成题目。
32个未接电话
①去年12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似乎要下雪。
②我和同班同学小华留在学校补课,直到下午3点半才离开学校。我们一路小跑着来到车站,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公共汽车开走了。还好,没多久,又来了一辆,我们想都没想就跳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这时,天色渐暗了,街道两旁亮起了路灯。令人惊喜的是,下雪了!我们住的城市几乎从不下雪……我们兴奋地望着窗外。在柔和的灯光下,雪花在空中轻轻飞舞,把整个城市装点得格外宁静、祥和。如果雪一直下到明天,这个城市将会变得一片银白,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想着,想着,不知过了多久,我觉得大约该下车了。定睛一看,糟了!怎么这么陌生?原来我们搭错车了!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连忙找手机,想联系妈妈。可是翻遍了书包也没有找到,一定是早上落在家里了。更令人沮丧的是,我还不记得爸爸妈妈新换的手机号码。四下张望,尽是陌生的面孔,我有些害怕了。我和小华决定不下车,跟着车返回到上车的地方。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上车时的车站。更糟糕的是,由于下雪,我们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停运了!小华忙给家里打电话,可是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么晚了,我还没到家,爸爸妈妈一定很着急!我自己也急得想哭。我们俩孤零零地站在车站,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害怕,我们不停地哆嗦……
③我是一个15岁的女孩,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是那种看见客人来了就想往房间里躲的孩子。从小我就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也很疼爱我。爸爸妈妈在塔沃拉地区开了一家服装公司,白天在公司工作,晚上要到半夜才回家。因为不放心我和弟弟,所以放学后让我们直接去公司,在那里吃饭、做作业。
④去年,我上了当地一所著名的高中。学校功课很多,考试也很难。不过,为了妈妈,再难我也愿意。学校离公司很远,还好,学校附近就是车站,开往各地的公共汽车很多。平常我总是中午1点钟放学,两点钟就可以乘公共汽车到达公司……
⑤大雪还在下,这时我们已丝毫没有了欣赏雪景的心情,只是呆呆地站着。终于,小华的手机响了,是她的一个朋友打来的,问小华是否和我在一起,还说我妈妈很担心我,问我们为什么这么晚了还没有回家。挂断电话后不久,弟弟打来了电话,他一个劲儿地责怪我:怎么在外面呆了这么久,妈妈急得都哭了,说再不回来就要报警了。我告诉他,我们搭错了车。晚上7点左右,终于盼来了叔叔,他先把小华送回家,然后带我回家。
⑥一到家,我马上去拿手机,手机上的来电显示让我震惊:32个未接电话!20条信息!在我没有回来的这几个小时里,妈妈居然给我打了32个电话,发了20条信息!顿时,强烈的自责让我无地自容。我哭了,我无法想象这几个小时妈妈是怎么度过的!
⑦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对不起妈妈。第二天一大早,我见到了一脸疲惫的妈妈,我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妈妈慈爱地说:“你长大了,以后出门一定要记得带手机。”
⑧通过这件事,我想了很多。是的,我已经长大了。也许,我要改掉的不是忘带手机的毛病,也不是记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而是要学会应付突发事件。妈妈,请您放心吧!以后,我一定会变得坚强起来!
(原文荣获第十三届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一等奖,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蜂筑巢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

      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选自《周涛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傅雷家书(节选)

傅雷

    1956年2月29日夜

    ①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②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

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③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⑤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绝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⑥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sentimental(滥情,伤感],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⑦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若再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把“冷板凳”坐热

    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84岁的屠呦呦身着紫色长套裙出席领奖。那一刻,她是最美的人。多年间,屠呦呦带领团队默默无闻潜心研究青蒿素,试千方、尝百药,终为人类健康作出历史贡献。这样一种把“冷板凳”坐热的大美,令人感佩。

    ②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在许多人眼里,坐冷板凳不舒服、不是滋味,与名利无缘、跟热闹无份,与寂寞冷清相伴,同淡泊清苦相随,有时甚至还得与委屈不公、冷落埋没相连。可是,正因为吃得了坐冷板凳的苦,才能翻开生命的新篇、打开事业的新局。【甲】田德望历经18年翻译世界文学名著《神曲》,所付出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原文仅7万字的《地狱篇》,他标注了16万字的注释,《炼狱篇》的注释更是多达34万字。没有这一番沉寂和呕心沥血,怎有如此成就?

    ③然而,又有多少人甘愿坐冷板凳,遑论把冷板凳坐热?不少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的渴望“一夜成名”“一举夺冠”,一味追求礼花般的绚烂绽放;有的垂涎“众星捧月”“前呼后拥”,陶醉于鲜花和掌声;有的流连光鲜世界,为了“露个脸”,奔走在各种闪光灯之中;有的贪图热门热事热岗位,见异思迁、跳来跳去,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不是立长志而是常立志。不愿、不屑坐,不甘、不敢坐,不会、不善坐冷板凳的人,或为名所困,或被利所惑,或受种种杂念所累,走失在人生路上,淹没在人海当中,最终难逃平庸的结局。

    ④不去追名逐利是一种本事。没有超脱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如何对个人的名利放得下、看得透、想得通?【乙】“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专心研究原子能,成为核武器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源自他“一生就做一件事”的执着信念。执着于内心的信仰和信念,咬定大目标、大方向、大追求和大原则不放松,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才能屏蔽和过滤掉时代的浮躁和困惑。

    ⑤把冷板凳坐热不是苦熬苦等,而是以时间为刻度,不断书写自身本领的新高度。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一以贯之、一干到底。语言学大家王力一生笔耕不辍,84岁高龄时依然坚持每天连续伏案8到10小时,任何与研究和写作无关的事他不闻不问。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坚守与勤奋,才有了《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经典之作。【丙】冷活做实、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成功自然来敲门。

    ⑥庄子曾说过:“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是只准备三餐,还是“宿舂粮”,抑或是“三月聚粮”,所达致的结果迥然不同。欲“适千里”者,必下得一番苦功夫,谁也偷不得懒、取不得巧。

【注】①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ɡ)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思是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粮食。

阅读回答问题。

祖母家的夏天

郝景芳

①八月,我来到郊外的祖母家,只想要一个安静的夏天。

②祖母家在山脚下,红色屋顶藏在浓密的树丛。祖父去世得早,祖母退休以后一直住在这里,不喜欢城里的吵闹。

③夜晚降临。郊外的夜寂静无声,只有月亮照着树影婆娑。祖母的卧室黑着灯,柠檬黄色的光从走廊尽头的一个小房间透出来。

④“奶奶?”我在房间外试探着唤了一声。一阵细碎的桌椅声之后,祖母出现在门口。她看到我的样子,一下子笑了,说:“这边来吧。”

⑤房间很大,灯光很明亮,我的眼睛适应了一会儿,才看清这是一个实验室。

⑥“您这么晚了还在做实验?”我忍不住问。“做细菌群落繁衍,每个小时都要做记录。”祖母微微笑,把我领到一个乳白色的台面前。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圆圆的培养皿,每个里面都有一层半透明的乳膏似的东西。

⑦“这是……牛肉蛋白胨(dòng)吗?我在学校做过类似实验。”

⑧祖母点点头说:“我在观察转座子在细菌里的活动。”祖母打开靠边的一个培养皿,拿在手上说:“就是一些基因小片段,能编码反转录酶,脱离或整合。我想利用它们把一些人工的抗药基因整合进去。”

⑨我学着她的样子打开最靠近的一个培养皿问:“那这里面是什么条件呢?”我把沾了奶酪的手指在琼脂上点了点,我知道足够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细胞繁衍,从而促进基因整合。“战战!”祖母迟疑了一下,说,隔绝了一切外加条件的空白组。”

⑩我总是这样,做事想当然,而且漫不经心。我很惶恐,但祖母似乎并没有生气,说:“没关系,我刚好缺少一组胆固醇环境。”

⑪祖母问我这几天有什么计划。我说没有。

⑫这是真话。如果说我有什么想做的,那就是好好想想我想做什么。

⑬“你妈妈说你毕业的问题是因为英语,怎么会呢?你英语不是很好吗?”“四级没考,忘了时间。”我咕哝着说,大四忘了考试日期。”

⑭到目前为止,我的生活基本上支离破碎,我无法让自己投身于任何一条康庄大道,也规划不出方向。

⑮收拾餐桌的时候我心不在焉,锅里剩下的粥都洒在了地上。我的脸一下子烫了起来。

⑯“没关系。”祖母接过我手里的锅,拿来拖把,把餐厅中央擦拭干净,又笑笑说:“我自己就总是不小心,把东西洒得到处都是。所以我在墙边都铺了培养基,可以生长真菌的。果然一圈淡绿色的细茸一直延伸,远远看着只像是地板的装饰线。

⑰祖母很喜欢说一句话:功能是后成的。她不赞同进化有方向,不喜欢“为了遮挡沙尘,所以眼睛上长出睫毛”这样的说法,甚至不认为细胞膜是细胞为保护自身而构造的。

⑱砰!就在这时,一声闷响从花园的另一侧传来。我和奶奶赶过去,只见一个胖胖的脑袋从蔷薇墙上伸了出来,额头满是汗珠。

⑲“您好……真是对不起,我想收拾我的花架子,不小心手滑把您家的花砸坏了。”我低头一看,花盆四分五裂,地下躺着的杜鹃,十分可惜。

⑳“没关系。我正好可以提取一些叶绿体和花青素。您别介意。”祖母和气地笑笑。

㉑夏夜微凉,我站在院子里,一时间头脑有点混乱。

㉒我发觉祖母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没关系”。可能很多事情在祖母看来真的没关系,名也好利也好,自己的财产也好,一切只图个有趣,自得其乐就够了。然而我呢?

㉓我帮祖母把前一天香消玉殒的花收拾妥当,用丙酮提取了叶绿素,祖母兴致勃勃地为自己已然庞大的实验队伍又增加了新的成员。

㉔祖母每天都在她的实验室,安静地看着显微镜,宛如纷乱湍急的河流中一座沉静的岛。我看着祖母,有点哑然。人真的可以如此淡然吗?

㉕祖母对我说:“战战,每天每个时刻都会发生无数偶然的事情,你可能在任何一家餐馆吃饭,看到任何一个广告,而所有的事件在发生的时刻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它们产生价值的时刻是未来。是我们现在这一刻做的事给过去的某一刻赋予了意义……”

㉖“生物学只有一套原则:无序事件,有向选择。那么是什么在做选择?是什么样的事件最终能留下来成为有利事件呢?答案只有延续性。一个蛋白质如果能留下来,那么它就留下来了,而其他蛋白质随机生成又随机消失了。想让某一步正确,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这个方向上再踏一步……”

㉗“所以,如果能利用上,那么洒在地上的粥和折断的花就都不是坏事了。”

㉘我忽然意识到,所有让我不安和抱歉的事情换个角度看待,或许都能变得有意义。我总以为我们能选择未来,其实你永远不知道一样东西真正的用处是什么。

(选自《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