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    )

A、消灭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B、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性质 C、化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D、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
举一反三
综合探究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各自调整经济体制,形成了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罗曼·罗兰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材料四 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
材料五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1)据材料一和材料四,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宁的“途径、方法”和罗斯福的“试验”各有何特点?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并概述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5)依据材料五,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6)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对苏联这种经济模式的学习和借鉴,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什么作用?

探究问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带领俄国走出绝望之地。

材料二:美国历史虽然只有二百多年,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历经百年,始终居于世界大国地位。尤其战后有利的战略环境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客观上已经把美国推上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地位,美国事实上已成为超级大国。                                                                                             ——摘自刘宗绪《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三:战后法国人的仇视——这道坎却不是每个德国人都能轻松迈过的。然而联邦政府经受住了考验。德国总统阿登纳强调:“在当今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的政策的核心。”从50年代起,包括德、法在内的欧洲国家先后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关税同盟以及建立共同市场。同时,德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德国又一次站在了世界强国之列。——摘自 乔明顺《世界通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