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上海市崇明县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防御素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抗菌多肽,为了对“重组人β防御素﹣3”(rhβD﹣3)的抗菌性进行研究,在分别培养了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均放入浸泡过X和Y两种rhβD﹣3溶液浓度的圆形滤纸,实验结果:“X”纸片周围形成抑菌圈,“Y”纸片周围无抑菌圈(图1).

(1)、根据前期测定到的不同浓度rhβD﹣3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曲线图2,可推断出A培养皿中的是菌.
(2)、据图2分析,浓度Y的值大约在μg/mL范围内.
(3)、根据图3对rhβD﹣3在不同温度下保存的稳定性检测结果,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多选).
A、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抗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B、将rhβD﹣3于﹣70℃低温贮存4周,其抗菌活性变化不大 C、高温不利于维持rhβD﹣3多肽的空间结构 D、温度越高,rhβD﹣3的抗菌活性就越差传统的抗菌素主要作用于病原微生物的酶;而防御素主要作用于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病原微生物不易产生耐药性.
(4)、靶细胞(病原微生物)易对传统的抗菌素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是
(5)、青霉素的抑菌原理和防御素的抗菌原理的差异体现在
举一反三
反刍动物瘤胃内栖息着大量的乳酸产生菌如乳酸杆菌,可发酵产生大量的乳酸进而导致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同时瘤胃中还存在大量的乳酸利用菌,可发酵乳酸.

(1)乳酸是相应的微生物进行{#blank#}1{#/blank#}产生的,要分离和计数瘤胃液中的乳酸利用菌,必须先制备培养基,该培养基以{#blank#}2{#/blank#}为唯一碳源,采用{#blank#}3{#/blank#}法灭菌,采用{#blank#}4{#/blank#}法接种,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2)在观察结果时发现培养的菌落形态多样,其原因可能是{#blank#}5{#/blank#}

(3)体外模拟急性酸中毒条件下添加乳酸利用菌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实验设计:实验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每个发酵瓶接种12mL 经过四层纱布过滤的新鲜瘤胃液,根据菌株接种量(0mL、4mL、8mL)分为3组,即T0、T4和T8组,各组均设4个重复.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T0

T4

T8

新鲜瘤胃液

+12mL

+12mL

+12mL

菌株接种量

0mL

4mL

8mL

无菌发酵液

X mL

Y mL

0mL

培养温度

39℃

39℃

39℃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blank#}6{#/blank#} .

②菌株接种量不足8mL的发酵瓶,用该菌株的{#blank#}7{#/blank#} 补足8mL,以保证每个发酵瓶内培养液体积一致.表中的X、Y分别是{#blank#}8{#/blank#} mL.

③39℃条件下培养18h,每间隔3h测定pH值(不测定初始值),同时收集样品以备测定各时间点的乳酸浓度.测定的乳酸浓度数据有{#blank#}9{#/blank#} 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