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备考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六十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钓台记(节选)

(清)郑日奎

    钧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倘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 , 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注释】①汉严先生:东汉著名隐士严于陵,他年少时就很有才气,光武帝多次召他为谏议大臣,他却婉拒并隐退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②夙:向来,一直。③舣:停船靠岸。④磴:山路上的石阶。⑤云台:这里指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三百余里 ②清风

在下风  ④尝登钓台乎

(2)、下列划线词语意思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于是足不及游目游之    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B、非不杰卓立    黄发垂髫,并怡自乐 C、山中景何若    予尝求古仁人 D、呼舟子劳酒    令辱之,激怒其众
(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

(4)、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作者在“足不及游”钓台时,选择以“目游”“鼻游”舌游”“神游”“”钓台,游后真切地感叹道:“”。其中“神游”时,作者将“”比为“云台诸将相”,衬托了他对严子陵的之情。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南康直节堂记
                                                                                                            【宋】 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①。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节选自《栾城集》)
[注释]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④说:同“悦”,喜欢。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阅读

(一)

墨君堂记

(宋)苏轼

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领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少磨治洗谁,以求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人者,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述而尽君之德。雅壮祜老之容,被折偃仰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虽不足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


(选自《苏轼文集》)

(二)

墨君堂

(宋])文同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居。

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

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

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

(选自《中华竹韵》)

[注释]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宋代画家、诗人。称竹为“君”始于王子猷,称墨竹为“墨君”则是文同的首创。文同是苏轼的表兄,苏轼的墨竹师从文同,两人情高谊雅,有不少酬和的诗文。②寒燠(yù):寒冷与温暖。③欣戚:欣喜和悲伤。④偃仰;俯伏仰起。⑤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⑥王掾:即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曾借别人的住宅居住,令种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