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十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西湖的荷花

李新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微雨还阴的天气,对于七月来说正是出门的好机会,空气里浮游着一层被雨荡涤一新的雾霭。伸手挥撩一把,居然活了,如绸纱沾水,舒缓柔情,又如青丝浮动,婉约飘逸,包围你于一片清凉的飒爽境地。湿衣看不见,落地听无声,不该是深藏古籍里宁静的诗情,而属于天下芸芸众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灵感。透过这层雾看西湖上下,好比戴了副墨镜看世界,有一种镜中望月的感受。

    青山翠树,亭阁塔宇,烟云流泻;小桥碧波,柳暗花明;逐波廋舟,绸伞纤女,楚楚妩媚。一景一物入眼来,一切蒙上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未谙神秘。一个西湖就是一幅向世人敞开的古典而又摩登的山水写意经典长卷,沿着我们梦幻般的视野,淋漓尽致地铺陈于江南大地之上,收缩于瞬间心灵的意醉之间。

    走在苏堤上,人流如潮,使你难以想像怎么如此之多的人都来西湖,于是看景不如看人。在你与每一个衣着现代的人擦肩而过的时候,其实你也同隐藏于千年文明里的文人墨客贩夫走卒接踵摩肩而行。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平湖秋月,这诸多胜景只因赶不上季节和天时,不能一睹繁华。坐在湖岸边的石凳上小憩,发现那垂柳棵棵玉树临风,潇洒俊秀,颇有风度,丝丝柳条仿佛柔弱无骨地低垂,扭着细腰,招摇、摆动,如女子优美的长发,把一生的温柔、风流和多情飘然个漫天舞地。

    然而,更加吸引我的是这一片碧湖之上的荷花。这里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迤逦连绵和蔚为大观,却如同一位固执的画者在这巨大的纸张上恣意地挥洒,东一片西一块,全凭率性而为,多了一些江南的清婉、隽秀之气。水中肥叶如扇,左摇右摆,憨态可掬,千点嫩红隐在其中,如千双纤纤素手,美玉天成,擎出水面,濯弄起一湖碧波涟漪。有的荷花开得热情奔放、无拘无束、倾其所有;有的半开半掩,羞涩腼腆;有的垂首兀立、春容含笑;有的三五成群、窃窃耳语;有的孑然一身、高傲冷漠、孤芳自赏;有的出淤泥而不染,立于高处凝神眺望,望断秋水;有的隐匿于荷叶碧波之间,静静做着一场春梦,埋藏一世荣华;有的冰清玉洁,天然雕饰;有的粉黛繁华,艳若桃花;有的大如瓷碗;有的小如凝拳。夏风吹来,这西湖便成了盛极一时的大舞台,花枝摇曳,碧叶依依,正如从大唐盛世的一首《霓裳羽衣曲》的古典悠远中走出一群衣容辉煌的少女,翩翩起舞,裙袂飞扬,自然如泉水流淌,空灵如鸿羽飘旋,在无数游者视野里舞出好个歌舞升平的盛况。

    十里长堤,慢慢走来,十里荷花,十里荷香,恬静淡雅如蝶翼翕动,似熹风猝涌,扑跌入怀中,无限清逸、爽朗,就像啜了一口地道的信阳毛尖茶,心胸肺腑里鲜活地走了一遭,滋润了一道,心神就醉在那一心一意的自在里。整个的我就成了一首侠骨柔肠的抒情诗,诗情和画意一起疯长。此时每一颗观荷的心就是含苞素荷一朵,未定何时会砰地一声花开蕊吐,绽放成一片美景,一片叶子就是一个奇思妙想,一朵荷花就是一个警言譬喻。十里泛荷,十里的锦言绣句波光涌动,只恨脚下太慢,读不尽这风情万种。

    这样,忽然想起家乡虽然水域丰富,但绝少有这一泓碧波千点红的景象,没有植荷种菱的习惯,便偷偷采了一个成熟的莲蓬装进口袋,希望来年在老家某处水域也能长出一片新荷来!(选自《文苑  经典美文》2015年第3期)

(1)、文章题目是“西湖的荷花”,可前两段花很多笔墨写“西湖”而不写“荷花”,有什么的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①十里长堤,慢慢走来,十里荷花,十里荷香,恬静淡雅如蝶翼翕动,似熹风猝涌,扑跌入怀中,无限清逸、爽朗,就像啜了一口地道的信阳毛尖茶,心胸肺腑里鲜活地走了一遭,滋润了一道,心神就醉在那一心一意的自在里。

②这里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迤逦连绵和蔚为大观,却如同一位固执的画者在这巨大的纸张上恣意地挥洒,东一片西一块,全凭率性而为,多了一些江南的清婉、隽秀之气。

(3)、作者笔下的荷花具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品质?试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4)、文章末尾写作者“偷偷采了一个成熟的莲蓬装进口袋”,结合原文,谈谈你对作者的采莲蓬的举动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守候妈妈的鞋印》一文,完成文后题目。
      (1)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常常要到离单位20公里的小村子里去拍些风景照片。村子不大,有100 多户人家,虽说依山傍水自然风景优美,但地处偏远,村里出行仅靠一条土路与外界相连。
      (2)去的次数多了,就熟悉了村头靠近路口的一户人家,石头砌成的三间房子,屋后是一排白杨树。家里住着一老一小。老奶奶有70多岁了,小孙女上小学一年级。儿子、儿媳妇在南方打工,每年春节回来。
      (3) 夏日的一天,拍完风景图片,已是时过中午,有些口渴难耐的我,从山上下来,直奔那三间石头房子。院门半开,老槐树底下有一张小木床,老奶奶睡着了,小孙女看见我来到了门口,正要叫醒老奶奶,我急忙摆摆手,随后向她做了个喝水的手势。
      (4)小女孩扑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警惕地望着我干裂的嘴唇。我摘下墨镜,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冲她微微一笑。她认出我来,转身就向石头房子里跑去,然后端来一葫芦瓢清水。
      (5)农家的的水清凉甘甜。小女孩长得很白净,好奇地看着我脖子下挂着的照相机,怯怯地问:"阿姨,你能给我照个像吗?"我顺手把葫芦瓢放在车架子上,高兴地说:"好嘞,来,你到那边有花开的地方,阿姨给你拍一张,下次来送给你。"
      (6) "阿姨,我想让你拍妈妈的鞋印。"小女孩乌溜溜的眼晴里充满了渴望。我有些不解,端着照相机,一脸茫然。
      (7)小女孩低着头小声说,村里好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妈妈和爸爸走的那天,很冷,天上下着雨,爸爸和妈妈背着两个大包顶着雨出门去了。妈妈走在爸爸的后面,穿着一双黑色的布鞋。妈妈走了之后,大门外有妈妈留下的脚印,等我想妈妈的时候,我就一个人蹲下来看妈妈的脚印……
      (8)我害怕妈妈的脚印被人踩没了,找一块塑料口袋盖在上面,用破锅盖罩着,破锅盖的上面是枣树枝。小女孩边说,边拉着我走到大门右边,蹲下来,轻轻地拿开干枯的枣树枝,揭开破锅盖,掀起五个塑料袋,露出一个轮廓较为清晰的女鞋印,右脚的。
      (9)我的眼睛霎时潮湿。
      (10)小女孩用手掌不停地拂去鞋印边上洒落的泥土;用手指抠出鞋印里的小泥块;撮起小嘴轻轻的,一点一点的,把鞋印吹得干干净净后,一双小手在鞋印里,轻轻地摩挲……
      (11)端起相机,镜头里的鞋印和那双细嫩的小手,让我看到一个幼小的心灵,沿着悠长悠长的四季,默默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煎熬和漫长无边的等待,静静地守候那份鞋印里的母爱。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麦黄黄  杏黄黄

    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

    ②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戴一顶半旧的草帽,手握镰刀,肩上挎着塞满干粮的黄挎包,对母亲说:“今年想走远些,多挣几个,赶麦子搭镰了再回来。”父亲见我在被窝里骨碌骨碌地转着眼珠,指着腰间的黄挎包说:“听话,好好念书,到时候给你买一口袋杏子回来。”

    ③父亲做过多年的麦客。每次回来,他都会喜形于色地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咔嚓咔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

    ④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母亲:“爸爸啥时回家呀?”母亲摸着妹妹的羊角辫说:“去地里看看,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我和妹妹便飞跑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可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

    ⑤下过一场透雨,接着又暴晒了好多天,麦子真的熟了。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可父亲一点消息都没有。母亲急了。

    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若再等下去……母亲心焦似火。第二天一早,母亲带领我们上了地。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母亲心焦了。

    ⑦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喊道:“快看呀,爸爸回来啦,有杏子吃啦!”我赶快抬起头看,不见人影,却忽然发现身后未割的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哦!是爸爸,爸爸回来啦!”我和哥哥不约而同地叫出了声。母亲两眼霎时湿润了。父亲很快赶了过来,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一件件扎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的。父亲对我们苦涩地笑一笑,淡淡地说:“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

    ⑧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才二十来天工夫好像隔开了好多年,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裤腿裂开一道大口子,一尺来长的灰布条有气无力地耷拉在膝盖上。妹妹兴奋地一把抓住挎包翻了个底朝天,见什么也没有,“哇”的一声哭了。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 , 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妹妹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用婆娑的泪眼看看手里的杏子,走到母亲跟前举着杏子说:“妈,你吃吧。”母亲把杏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然后塞给了我。我紧紧地攥住这颗温热的杏子,望着父亲那张瘦削、苍凉又略显惭愧的脸,悲切地说:“爸爸,还是你吃吧,我吃杏仁。”父亲接过杏子在牙上碰了碰,说:“多好的杏,真甜哩。”父亲说着把杏子给了哥哥。哥哥小心地用门牙微微咬破一点皮,舔舔舌尖,咂吧咂吧嘴,又塞给了妹妹。

    ⑨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雇麦客的人少了,父亲没找到活。正要回家,遇到一个孤单无助的老婆婆。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毕,没收一分钱。返回的路上淋了雨,发烧了。父亲用仅剩的一分钱买了这颗杏子揣在兜里,赶了两天两夜的路,才回到二百多里外的家。

    ⑩那颗杏子在妹妹手心里宝贝似的攥着,到第二天晚上才吃完。第二年春天,我家的院子里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杏树苗。至今,那棵杏树还长在我家的院子里,长在我的记忆里。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各小题。

喜欢自己努力的样子

    喜欢自己努力的样子,那时的我一定是最可爱的我。

    我近乎苛刻地将努力延伸成一种惯性,只是为了跟那些天赋比我好的人坐到一条板凳上平等对话,只是为了拿到什么时心安理得,只是为了活出自己本该拥有的好看模样。

    至今回忆起自己的笨,还是会脸红的。很清楚的记得上二年级时,一道加减题,自己的手指头脚趾头加起来还算不清楚,就让母亲、父亲连同哥哥们的手都伸出来,等着我算加减用。连续三天如此,第四天晚上,二哥就给了我一大把细细的小木棒,换取了他们的自由。

    再大点儿,在别人眼里很简单的题,我就是理解不了,自然做不对,做不对又心有不甘,不停地问老师。老师原本很有耐心,反反复复讲,我都坦诚地摇着头,一脸迷茫。最后,老师满脸无奈,慨叹说:“我知道了,你的脑子不是榆木疙瘩,是花岗岩。”

    回去问母亲,老师咋说我的脑子是花岗岩。母亲笑着说:“花岗岩是石头呀,石头才耐摔打,没人能伤害得了你。不会就继续问!学校老师多着呢,这个问烦了再问那个。”得到母亲支持的我,一如既往地不懂就问,慢慢地,我终于开窍了。

    如今想来,母亲真是不容易,她不斥责怪怨我的蠢笨,将硬硬的伤害柔化成鼓励。①在母亲的力挺下,我开足马力,汗水卷携着泪水,融化了一些蠢笨的坚冰。

    在别人都已入睡的路灯下,别人在打闹嬉戏的课间,在别人不知道在干什么的假期,我都在以很笨的方式慢慢搞懂自己吃力的各门学科。我看见了自己一点一点爬行的痕迹,像蜗牛,歪歪扭扭,轻轻浅浅,方向却没有丝毫偏差。

    晨起对着镜子说,继续努力,你看起来就会更优雅。镜子不搭理我,我依旧给它一张灿烂的笑脸。②我喜欢努力的自己,与能否牵手成功无关,那一刻的我,一定没有敷衍自己、辜负自己!

    也记得开始写作时,兜里总装着纸和笔,走到哪里想到或看到什么立马记下。为了一句话,揣摩好几天,总想不留遗憾地找出更好的表达。将草纸上反

    反复复修改过的文章一笔一画地往稿纸上誊写,倘使出现一个错别字,哪怕那页快抄完了,也会撕掉重新开始。誊好发出的文章如同我的孩子,怎能允许没有把她打扮好就去见人?我喜欢虔诚写作、认真誊写时的自己。人最容易的就是迁就自己,我不想迁就自己,我更想马不停蹄地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我喜欢阅读,喜欢阅读时的自己。那一刻的我是在努力地靠近幸运,且满心欢喜。时空差异导致我与很多美好无从相遇,而书籍,开辟了另一种方式,通过它,我可以推开一切尊贵者、深刻者、伟大者的家门,不打招呼径直造访。

    可以跟雨果说说不要让冉·阿让起起伏伏却被辜负,可以问问艾米莉·勃朗特为什么非得让希斯克利夫忘记一切美好,可以跟梭罗聊聊在瓦尔登湖畔如何重塑自我,可以去马尔克斯构筑的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看看,可以问问卡勒德·胡赛尼那只风筝真的就那么让他无法淡忘……

    我很笨,只能竭尽全力试着赶上聪明者的步伐;我很矮,只能努力垫高自己才能缩小差距。

    说到底,其实只是一句话:我喜欢努力,努力时的我应该是最美的,让我自己放心,安心,也舒心。

阅读,回答问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暖和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豁然盛开。

阅读

标题:____。

潘江涛

“江南可来莲,莲叶何田田,”莲叶之美,美在卓然,美在飘选——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为荷而去,最先见到的,总是随风摇曳的田田荷叶。有的出水很高,有的紧贴水面。太阳初升,或雨后放晴,莲叶上会有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水面微波晃动,莲叶微微摇晃,露珠轻轻滚动,有的从高的莲叶掉到低的莲叶,噗的一声,银光进射,正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吃货喜荷,爱到了心底,即便是苦涩的荷叶,也可烹成美味佳肴:选取才露尖尖角的娇嫩荷芽,稍稍焯水,以蒜泥辣椒陈醋麻油凉拌,爽口开胃。

荷叶煮粥,满屋荷香。鲜花入馔,风雅风趣,荷花半开,只取中层嫩瓣,漂过清水,沥干水分,均匀地裹上蛋清糊,用小火炸至金黄,上桌前,再细细地撒一层桂花糖。荷花酥有酥脆的表皮、鲜甜的内里,是一道令人食指大动的餐前小食。

莲蓬,是莲子的住房。

剥食青莲,要拣嫩的,那时,莲芯细小,还没来得及透出苦味,能当水果吃,是苦夏时节的解暑良品——剥开一颗,褪去嫩绿外衣,便露出洁白肉核,凑近嗅嗅,有一丝丝绕鼻难挡的清香,只是,清香有魂,鲜莲最宜现摘、现剥、现吃。

雨打荷叶花易残,清露沁凉莲也老,入秋后,莲子熟成,入口脆硬,就不宜生吃了。莲农们摘下莲蓬,也不再赶早兜售,而是剥蓬取子,搓去莲衣,用针把莲心一一挑去,再用木炭火加以焙烤,就是易于存储、质酥不糊的宣平莲子。

莲蓬一身是宝,鲜莲生吃,干莲适宜烹制甜点,而那一枚枚细小的莲心,败火安神,又是一味难得的苦茶。

没了莲子的莲壳干瘪空洞,往往被人随手丢弃,成为一堆无用的生活垃圾。而那些懂行的郎中会把它们一一收起,洗一洗,晒千泡茶,不仅祛热解毒,对肺也好,还能治疗便血尿血呢。

荷之美,一半在文人的笔下,一半在吃货的碗里。

藕带,是莲藕的嫩鞭,细长雪白,可拌、可炒、可溜,也可生吃——咬上一口,脆嫩多汁,清甜爽口。藕带洗净,以斜刀切成长段,用盐略腌,大火烹油,爆香红辣椒丝、葱段和蒜片,加入藕带快速翻炒片刻,即可出锅。暑天炎炎,一道简单的清炒藕带可让食欲不振者轻松度过漫长的苦夏。

农历六月,就轮到花香藕唱戏了,古人说,六月是荷月,鲜嫩莫过花香藕。

花香藕节长身细,色白,故有“雪藕”之称。雪藕生吃,嘎嘣脆响。刮去嫩皮,切成薄薄的圆片,用滴了白醋的清水泡一泡,再在沸水里焯一焯。把焯好的藕片排在光盘里,揪上点绵白糖,消暑、过酒都是上品。嚼上一片,唇齿生津,烦觉心神荡漾在云天之外,似乎还有一缕初秋的凉风吹来。

莲藕可以从夏吃到冬,但是想吃什么样的藕却是要讲时令的。若想吃粉糯的莲藕,就得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节。

粉藕适宜煨汤。天寒日暮,厨房正炖着一锅莲藕排骨汤,咕嘟咕嘟的声音,像是莲藕和排骨在窈窃私语。腾腾热气冒出,厨房里香气就更浓郁了。下班回家,盛一大碗铁锈色的莲藕排骨汤在手,汤热藕糯排骨香,温心暖胃更爱家。

残荷瘦,莲藕肥。是谁擎一茎残荷,孕育一枝藕白?藕断丝连的莲藕,莫不是荷在红尘的留?

(选自《大堰河文学》2023.7.10,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