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人可以奢侈了吗?

杨学武

    ①中国人历来主张节俭,反对奢侈。孔子有言:“礼,与其奢也,宁俭。”在“节约闹革命”的年代,毛泽东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②然而,中国如今“走进新时代”了,节俭世风日下,奢侈甚嚣尘上。有道是“一个革命的行动要有革命的理论作先导”,经济学界有人曾积极引进西方经济学家的论著,证明“奢侈有理”和“奢侈有功”,为中国兴起奢侈之风而鸣锣开道。

    ③奢侈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根本不用奢侈理论的引导,人们就会自发地或自觉自愿地把奢侈付诸行动。被授予“奢侈之王”的美国蒂科国际公司前主管丹尼斯•科兹洛夫,曾经创造过2200美元一个镀金纸篓、6000美元一条浴室挂帘、700万美元一套豪华住宅的奢侈记录。而这样的“奢侈之王”在当今中国并不鲜见,中国人的奢侈记录恐怕比美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18万人民币一桌的“黄金宴”、36万一餐的满汉全席,是中国人吃出来的;100万元的一则征婚广告、999万元的一场结婚典礼……某些中国人的奢侈,简直令西方人望之兴叹。而这些还只是个人消费,某些集团消费则更为惊人。一台文艺晚会出手就是上亿元,一个庆典活动动辄就是几十亿元,还有许多“形象工程”不知要耗费多少钱。难怪有的海外华人回到祖国走马观花地看了几个灯红酒绿、繁华似锦的大都市之后,人表感叹说“中国与美国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是否被表面的奢侈迷花了眼睛?

    ④奢侈在中国也是古已有之的,并不需要向西方国家学习。中国过去虽然穷,但有些人“人穷志不穷”,越穷越摆阔。尤其是历代统治者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还把奢侈当作粉饰太平的化妆品。秦始皇的阿房宫堪称世界奢侈之最;乾隆皇帝的“千叟宴”把奢侈推向了极致;慈禧太后即使在晚清行将破落之时,也坚持“把奢侈进行到底”,不仅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供自己生前及时玩乐,还在死后睡的棺材褥子上镶了珍珠12604粒、宝石和白玉三百多块,似乎不奢侈就死不瞑目。奢侈最终导致国家的落后和王朝的灭亡。

    ⑤虽然如今中国已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按官方的说法大多数人也实现小康了,可中国可以奢侈了吗?不管某些“高瞻远瞩”的经济学家把中国的前景估计得多么关好,也不管某些喜气洋洋的海外华人把中国的现实评价得多么辉煌,可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忧心忡忡地说:中国现在公布的2800多万贫困人口,是按人均收入600多元人民币计算的;而把人均收入再提高200元,贫困人口就高达9000多万了。________________

    ⑥即使在西方国家,奢侈现象仍然遭到了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强烈反对。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弗兰克撰写了一部名叫《奢侈病》的书,认为无节制的奢侈挥霍不仅使资源消耗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给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许多烦恼和不幸。由此看来,既然连富有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都认识到奢侈的危害性,那么中国就更应    该牢记: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选自《雨花》第469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第①段引用孔子和毛泽东的话有什么作用?

(2)、“一个革命的行动要有革命的理论作先导”一句中的划线词有什么特殊含义?

(3)、本文第③段是如何进行论证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4)、仔细阅读第⑤段,在段尾画线处补写一句总结性的话。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包花生     

                                                                                                                             陈亦权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③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 , 心想:                。 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 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⑧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阅读《索契》,回答后面问题
索 契
①索契,位于俄罗斯联邦克拉斯诺达尔边强区与格鲁吉亚接界处、黑海沿岸,其道路和楼房均依山势而建,在这里乘车观光,最能体会峰回路转的杌觉愉忱。宽40至60公里,东西长145公里,是俄罗斯最狭长的城市,也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索契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疗养地点,他在这里写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14年2月7日至2月23日,冬奥会在这里举办。
②索契自然气候得天独厚。得益于依山傍海的独特地理条件,索契成为地球最北端的亚热带气候区。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黑海又像巨大的“暖水袋”一样散发热量,使索契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半年时间都可以下海游泳。索契一年有2/3的日子艳阳高照,很多疗养院都设有日光浴室、冬季花园和被太阳晒得暖洋洋的冬季海水泳池。
③索契的旅游资源很丰富。大高加索山为爱好山地旅行和山地滑雪的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丽萨”湖位于海拔950多米高的山顶,景色独特秀丽, “阿虹”山是索契地区的最高点,在山顶建有了望塔,可以欣赏到高加索山的全景和风景如画的海岸。“坚德拉利”公园是亚热带植物的宝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亚热带植物在这里都可以看到。索契市的森林覆盖率达82%,植物种类繁多,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约1500种属终年常绿植物。索契的海岸也绵延着大片天然海水浴场,这些浴场自然条件优越,服务设施完备。在索契一年中平均有240天是晴天,你可以在一天的时间里,登上高山滑雪,然后到大海畅游。
④索契城建立于一百六十年前,是黑海边俄罗斯最大的城市之一。索契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四十万年前索契开始有居民,欧洲人的最早祖先克罗马努人就是生活在这儿。拜占庭帝国的普罗科匹厄斯在笔记里用拉丁文写道:帝国黑海海岸的本族人为索契。在高加索战争结束后,索契就成了俄罗斯的一部分。1898年正式建立城市,索契被设为旅游地。整个地区发现疗氧氢泉后,城市的命运由此改变了。从那时起它就发展为一个疗养胜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涌现出了数百个疗养地、温泉所。大部分的疗养所用来治疗支气管、肺和神经紊乱。现在它是俄罗斯最好的疗养胜地,沿海岸及在山里大约有二百五十多个疗养地。
⑤索契是一个有许多鲜明对比的城市,特别是地形和气候。索契两边是海,位于早期高加索山脉上。索契的气候是血热带,冬天的平均气温为八到十摄氏度,夏天的气温很少超过三十摄氏度。与北加利福尼亚一样,从四月到十月都可以在海里游泳,十月到五月则可以在坡上溜冰:这儿有棕榈树、香蕉树和柑橘树,鲜花常年盛开: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属于国家公园或高加索州的一部分。最优秀的俄罗斯建筑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建造了索契的主要名胜。
⑥综上所述,2014年冬奥会在这里举办,的确是很好的选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鲜花不会介意破花盆

      ①我家的房子就在医院门诊部对面,我们住在楼下,楼上出租给那些来医院看病的人。

      ②一个夏天的晚上,我正准备晚饭,外面传来了敲门声。我打开门,看见了一个长相可怕的老年男人。“天,他比我8岁的孩子高不了多少。”我盯着他干瘪蜷缩的躯体心里想。更可怕的是他的脸,肿胀扭曲,黝黑并且粗糙。然而,他的声音是愉悦的,他说道:“晚上好,我过来看看你这儿有没有房间可以住一晚上。我今天早上从东海岸过来就诊,要到明天早上才有回去的客车。”

      ③他说,他从中午就开始寻找住处却没有成功,好像所有人都没有房间。“我猜想是因为我的脸……我知道它看上去挺可怕,但是医生说再治疗一段时间……” 有那么一会儿我犹豫了,但他接下来的话说服了我:“我可以睡在门廊的摇椅上,客车早上走得很早。”我告诉他我可以给他找张床,但要放在门廊里。我回到里面,继续做好了晚饭,当我们要吃饭时,我问那位老人是否要跟我们一起吃。“不,谢谢,我已经吃得很饱了。”

      ④收拾完餐盘,我走到门廊跟他聊了几分钟。很快我就发现,在他那瘦小的身体里容纳着的是一个宽广的心灵。他告诉我,他靠打鱼的收入维持着女儿、女儿的五个孩子以及她那终生残废的丈夫的生计。他告诉我这些时,语气中没有丝毫的抱怨。事实上,他在说每一句话之前都会首先感谢上帝的赐予。他对痛苦没有伴随着自己的疾病——很明显是一种皮肤癌——心怀感激。

      ⑤睡觉前,我在孩子们的房间里给他支了张帆布床。第二天早上,当我起来的时候,床被整齐地折叠了起来,那个瘦小的老人在门廊里。他谢绝了我的早饭,但就在离开之前,他踌躇着说:“我下次来就诊时还可以过来住吗?我不会麻烦你很多。”他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道,“你的孩子让我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我告诉他,我们欢迎他再来。

      ⑥他第二次来我家时,是早上7点多。他还带了一条大鱼,还有一个我所见过的最大的牡蛎。他说他是当天早上刚剥的壳,这样牡蛎才能很新鲜。我知道他得赶早上4点的汽车,所以很难想象他要起多早,才能做这些事情。

      ⑦接下来的几年,他经常在我家过夜,从来没有一次没带给我们鱼、牡蛎或自己种的蔬菜。其他时间,我们会经常收到邮包。想想他为了邮寄这些东西要步行3公里,想想他挣的那点儿钱,我们更是加倍感激。

      ⑧当我收到这些礼物时,我常常会想到他第一次离开我家的那个早上,隔壁邻居唠叨的那些话:“你昨晚留宿了那个丑陋的男人?我把他赶开了!留宿这种人会吓跑其他客人的!”但是,我们一家都对能结识他心存感激,从他身上,我们学会了心平气和地接受磨难,我们也学会了珍视生命中的美好。

      ⑨最近,我去朋友的温室参观,她带着我观赏鲜花,我们走到了其中最美的一株——一株盛开的金菊前。让我大吃一惊的是,那株金菊生长在一个满是凹痕,锈迹斑斑的铁桶里。

      ⑩朋友解释道:“我的花盆不够了。我深知这株花的美丽,我想它不会介意生长在一个旧桶里面。”朋友肯定想知道为什么我会笑得那么开心,那会儿我正在想象天堂之中的一个场面:“这是最美丽的一个,”上帝走到老渔夫那令人赏心悦目的灵魂跟前,他也许会说,“他不会介意生长在这个卑微的躯体里的。”

 (选自《时代青年•哲思》有删节 李佳 译)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读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①________

(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②______

(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③______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陶渊明:我为自己代言

汪微微

    ①当官场同仁都在混日子并被日子所混时 , 陶渊明选择了华丽丽的转身,投身侍弄自己亮闪闪的梦想。

    ②本来,陶渊明的官场生涯虽算不得呼风唤雨,但凭着名门望族的荫庇,29岁的他不费吹灰之力,坐上了江州祭酒的高位。35岁时,在叔父的推荐下,他投入权臣桓玄门下做其私人秘书,官品不大,但属于心腹近臣,很容易随着主子的升迁一路平步青云。39岁,他转做刘裕(后来的宋武帝)的幕僚,荣华富贵呼之欲出,光宗耀祖指日可待。他的官场走向,道路一点也不曲折,前途却一派光明,逼得那些蝇营狗苟一辈子、最终却蝼蚁一生的人,发自内心地羡慕嫉妒恨。

    ③可惜,陶渊明志不在此。在官场,他找不到归属感。他不能原谅一颗诗心被缠身冗务耳鬓厮磨,也容忍不下桓玄的狼子野心,还看不惯刘裕的滥杀无辜和重用奸人。更让他觉得绝望的是,终日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卑躬屈膝的事,活得像条狗一样,永世不得直立行走。于是,他一次次在现实面前耍起了大牌,走马观花般地出入官场。

    ④某天,为迎接上级派来的检查组,随从请陶渊明冠带出迎,并再三提醒他小心侍候。侍候惯了梦想的陶渊明,哪里肯为他人低三下四?况且检查组的小头目,还是他一向看不起的无能小辈?于是,撇下一句振聋发聩的“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后,他挂冠封印而去。13年断断续续的官场生涯,戛然而止。一辈子不能直立行走,为自己代言,即使钟鸣鼎食又有什么意义?他彻底清醒。从此,官场再无陶渊明。

    ⑤拒绝五斗米后,陶渊明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他耕于前,妻锄于后,夫唱妇随,恩恩爱爱,其乐融融。也愈发爱喝酒,逢喝必醉。朋友来访,人家还没喝好,他已醉得不省人事,却不忘一脸憨厚地笑:“我醉了,想睡了,你随意。”不克制自己,也不限制他人,他的自由自在,终于可以自给自足。云卷云舒,潮起潮落,不看天气看心情。

    ⑥在劳动的浸泡下,在菊花的浸润下,他的诗文,生机蓬勃,透着一股空山新雨后的青草味,给人悠然又安静的印象。又因诗文言简意赅,用字平易,很快被传唱开去。他的快乐被斜阳曳成猎猎的旗,招摇在四周的暮云里。

    ⑦好景不长,一场大火,把他辛辛苦苦攒下的十余亩方宅烧得片甲不留。一家人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生活还得继续,于是别无选择地搬至贫瘠之地。日子一天天青黄不接,连和他一样靠天过活的老农都动摇了。在老农看来,陶渊明和他们不一样,他是有能力过上好日子的人,只要他愿意。于是老农壮着胆子劝他,与其隐在民间餐风宿露,不如出入官场锦衣玉食。都醉得看不清对方眉眼了,陶渊明心里仍是明白通透,他拒绝了,不给他人和自己一点商量的余地。

    ⑧古往今来,官场里一直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面目模糊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官员。只有陶渊明,眉眼分明,面容俊朗,神清气爽,并以实名认证的方式,不朽地镌刻在历史的壁崖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温软的稻草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总是容易被人忽略,现在,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

③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④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⑤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⑥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槌,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⑦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⑧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