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政治

2016年9月4日,G20峰会开幕式晚会《最忆是杭州》,中国的艺术家们为中外嘉宾献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从借助高新科技演绎的水上芭蕾《天鹅湖》,到新编民歌《难忘茉莉花》,再到经典《欢乐颂》,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进行着一轮轮的跨文化对话,超越语言与国界,展现出中国文化魅力,让世界倾心。晚会受到广泛好评,是因为(   )

①运用电视网络等传播途径超越了时空限制

②以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文化进行了创新

④用现代科技手段很好地演绎了传统舞蹈艺术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举一反三
    文化传承与发展 措施类

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作为“中国音乐历史活化石”和闽南文化的瑰宝,泉州南音绵延千年历史。

2009年10月1日,福建南音(泉州弦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十年来,泉州大力推动南音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交流互鉴,南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逐步得到广泛认同。为保障南音项目传承保护工作的正常运行,泉州市逐年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年均投入700多万;组织专家对南音遗产全面“盘点”造册登记,实施“泉州南音记录工程”,全面系统录存古曲;通过创办泉州南音记录网站,开发数字化智能曲谱,创办南音新剧目等方式,大力推广南音创新发展;推进南音进课堂,实现南音在泉州大、中、小学各个层次传播普及;先后举办十三届南音国际大会唱,组团参加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大会唱。如今,南音成为亚洲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世界闽南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的保留项目,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有人认为,在保留传承南音基本特色的同时,应使其充分和市场及迅速发展的文化产业对接,加强南音的开发势在必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概括申遗成功十年来泉州大力推动南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成功经验。

经过持续一年的热潮,来自潮汕地区的英歌舞迎来“二度出圈”。随着甲辰新春的到来,“中华战舞”的鼓槌声不但在潮汕各大城镇、乡村敲响,更传播到万里之外的英国。

材料一  “每一种民俗的发展总是依托着相应的社会环境,鲜活的民俗也一定是离不开具体的生活场景。”英歌舞诞生于农业社会祖先祈求吉祥平安的朴素愿望中,承担着过去民间驱邪祈福,练武强身等精神和现实需要。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仅仅依托过去的文化场景,无疑会被信息时代的人们所遗忘。而英歌舞则立足于信息化的网络时代找到了自己应该寄托的崭新生活场景。疫情过后,英歌舞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材料二  如何借助法律为非遗保驾护航,成为摆在非遗业界面前的全新课题。2022年,2016年7月21日获准注册的商标“英歌YingGe”引起了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的注意。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俊浩因此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材料三  英歌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内容取材于《水浒传》梁山108将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因此也成为逢年过节登场的“压轴好戏”。近年来,从舞剧《咏春》选段惊艳亮相央视春晚,到音乐剧《雄狮少年》唱响大湾区,全媒体总动员的多模态创新都表现出英歌舞的魅力。“中国年”升级“世界年”,也为英歌“舞出国门”吹来一股东风,在泰国、英国等多个国家,英歌舞已经成为在泰华人与其他族群友谊的纽带。这种催人向上的英雄主义色彩,体现人类共同的艺术审美要求,因此具备全球共有的文化价值。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