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长宁区、嘉定区、青浦区联考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秸秆还田是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秸秆还田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作物产量.施用氮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而单一施用氮肥不仅造成氮肥利用率降低,而且长期大量施用会导致土壤硝态氮过度积累,增加水体和大气污染及生态恶化的风险.那么采用秸秆还田后化学氮肥该如何合理施用呢?

实验设计:秸秆还田处理步骤:在玉米收获后,秸秆保留田间,全部粉碎,深耕翻埋还田.

供试品种:某品种小麦.

实验结果:

不同处理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注:氮素利用率=籽粒产量/植株吸氮量)

处理

(单位kg/hm﹣2

无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

A1

适量

氮肥

(225)

A2

减少

氮肥

(165)

A3

增加

氮肥

(300)

A4

超量

氮肥

(360)

B1

适量

氮肥

(225)

B2

减少

氮肥

(165)

B3

增加

氮肥

(300)

B4

超量

氮肥

(360)

小麦

产量

第一年产量(kg/hm﹣2

7662

7441

7512

7641

8193

7384

7683

7870

第二年产量(kg/hm﹣2

8008

7748

7943

7961

8650

7633

8155

8068

氮素

利用率

第一年

(kg/kg)

25.02

31.81

25.59

24.80

26.82

28.92

23.94

22.81

第二年

(kg/kg)

27.78

32.69

27.24

28.32

29.33

29.69

27.77

27.50

回答有关问题:

(1)、本课题的名称较为合理的是(    )
A、秸秆还田条件下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B、氮肥使用量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C、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使用量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 D、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使用量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2)、A区相同的处理步骤是 . A区在本研究中的作用是
(3)、秸秆还田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源,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得到提高;此时,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氮素利用率的变化是
(4)、下列有关不同处理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秸秆还田后,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 B、秸秆还田的量要与氮肥的施用量合理搭配 C、耕作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小麦播种质量,从而影响产量 D、常年单一大量使用氮肥,会使土壤含氮量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5)、若需对本课题作进一步研究,下列选项中可作为课题自变量的是(    )(多选)
A、不同小麦品种 B、秸秆的使用量 C、土壤硝态氮的含量 D、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变化 E、氮肥的种类
举一反三

太湖是我国大型浅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blank#}1{#/blank#} 又可以作为{#blank#}2{#/blank#} .

(2)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blank#}3{#/blank#} 过生物间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blank#}4{#/blank#}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blank#}5{#/blank#} 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blank#}6{#/blank#} 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

(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接近于{#blank#}7{#/blank#} 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而太湖远未达到此阶段.

(5)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传递给食鱼性鱼类,分析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blank#}8{#/blank#} 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blank#}9{#/blank#} 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