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实验组编号 | X物质的浓度(ng•mL﹣1) | 细胞内ATP的浓度(nmol•mL﹣1) |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
A | 0 | 80 | 1 |
B | 2 | 70 | 3 |
C | 4 | 50 | 10 |
D | 8 | 20 | 25 |
E | 16 | 5 | 70 |
F | 32 | 1 | 95 |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有何联系?.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m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
为了研究ATP合成过程中能量转换机制,科学家利用提纯的大豆磷脂、某种细菌膜蛋白(Ⅰ)和牛细胞中的ATP合成酶(Ⅱ)构建ATP体外合成体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模拟了在叶绿体中的{#blank#}1{#/blank#} 和线粒体内膜上合成ATP的能量转换过程.
(2)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进行了相关实验,如表.
组别 | 人工体系 | H+通过Ⅰ的转运 | H+通过Ⅱ的转运 | ATP | ||
大豆磷脂构成的囊泡 | Ⅰ | Ⅱ | ||||
1 | + | + | + | 有 | 有 | 产生 |
2 | + | ﹣ | + | 无 | 无 | 不产生 |
3 | + | + | ﹣ | 有 | 无 | 不产生 |
注:“+”、“﹣”分别表示人工体系中组分的“有”、“无”
①比较第1组和第2组的结果可知,Ⅰ可以转运H+进入囊泡.进一步研究发现,第1组囊泡内pH比囊泡外低1.8,说明囊泡内的H+浓度囊泡外{#blank#}2{#/blank#} .
②当第1组人工体系加入丙酮后,不再产生ATP,其原因可能是丙酮破坏了囊泡膜,导致囊泡内的H+{#blank#}3{#/blank#} .
③比较第1组和第3组的结果可知,伴随{#blank#}4{#/blank#} 的过程,ADP和Pi合成ATP.
(3)上述实验表明,人工体系产生ATP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blank#}5{#/blank#} →ATP中的化学能.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