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广东省东莞市堂星晨学校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底线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之上的,一个有底线的“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B、文章第②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抽象的底线具体化,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有底线的意义和无底线的危害。 C、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有底线,才有实现自我、实现“成功人生”的可能。 D、社会的底线是相互影响的,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2)、下面不能证明第⑤段“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几位旅游的学生在旅游时,因天气太热,又看到景点排队人龙很长,这几个同学越过队伍径直而入。他们坚守了道德底线,同时避开拥堵,提前进入景区。 B、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拒绝商家的高额利润,免费提供给世人。她坚守了学术底线,同时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C、张宝艳和秦艳友夫妇建立了“宝贝回家寻子网”,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他们坚守了伦理底线,同时获得“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D、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他坚守了职业底线,同时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3)、阅读本文,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中“底线”的看法。

举一反三
                                                                                   茅盾自传
      ①我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我开始写小说时用的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是前清秀才,后来从外祖父学中医。外祖父名陈我如,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在杭州、嘉兴、湖州、苏州一带很有名的中医。我的母亲是外祖父的独生女,出嫁前在家塾受过良好的旧文学教育。
       ②我10岁丧父。我进过戊戌维新后在浙江开办新学时设立在乌镇的第一所小学,后来又进过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以及杭州私立安定中学。1913年(17周岁)考取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当时北京大学堂刚刚改称北京大学,第一次在上海招生。1916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由亲戚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先在英文部,后在国文部,又曾参加《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小说月报》半革新时,我曾主持“小说新潮栏”编辑工作。同年11月我任《小说月报》主编,决定全部革新《小说月报》。同年12月底我与朱希祖、周作人(皆当时北大教授)、郑振铎、王统照(当时还在求学)、叶圣陶等12人发起“文学研究会”,12个发起人中,只我一人是在上海的。《小说月报》原为上海鸳鸯蝴蝶派文人所盘踞,我主编后完全不用他们的稿子,并在《小说月报》上提供写实主义文学,抨击鸳鸯蝴蝶派,引起他们的怨恨。同时,商务印书馆内部的守旧派也反对《小说月报》的全部革新。在内外夹攻下,两年之后,终于因为商务当局不遵守我在接编辑时所提出的条件,我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但仍在商务编译所“打杂”。《小说月报》由郑振铎接编,郑当时已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编《儿童世界》。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李开复
①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成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但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②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呢?
③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只有一次,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例如《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生目标就是自度度人,自觉觉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人生目标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最终他们都成了最好的自己。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④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甲】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有激情时,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发挥出所有的潜力。这时候,你已经不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你将会得到成功。
⑤2002年,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爱的软件技术的创新。此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乐了,这也鼓舞了所有员工的士气。
                                                                 。   
⑦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制定目标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不能过高或太低。对目标还要做及时的调整:如果超过自己的期望,可把其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把其调低。达成了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
⑧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了解自己,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今天胜于昨天。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你自己。(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食品添加是“罪魁祸首”吗

    近期,“牛肉膏”“染色馒头”“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因“病灶”与其含有的一些添加物有关,一些消费者将矛头指向食品添加剂,认为食品添加剂是“罪魁祸首”。随着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大范围使用,“什么才能吃”颇令消费者头疼。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部分食品安全事件的确与食品添加剂有关,但应正确区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不能因“剂”废食。一些专家表示,谈“剂”色变没有必要,建议有关部门加大科普力度,提升公众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科学素养,同时完善食品添加剂相关检测标准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卫生部最新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共包含47种“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明确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与“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区别开来,比如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一度成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元凶”,其实是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而非食品添加剂。

    现实生活中,容易将“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弄混,将三聚氰胺等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归咎于食品添加剂滥用,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专家表示,这种错误认识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而食品添加剂本身应该说是好东西,其对食品工业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不应让食品添加剂成为非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的“替罪羊”。

    据卫生部网站资料显示,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业内人士指出,有了添加剂才会有色香味俱全的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饭菜才得以延长保存时间、保存营养成分。 只有国家公布的,才能称作食品添加剂,而且只要按国家标准使用,配方科学,剂量适当,就不会有危害。若将食品添加剂一棒子打死,现代生活只能退回原始社会,虽然纯天然的食品没有添加剂,但易变质,进而易引发食物中毒,并且浪费粮食资源。

(选自2011年5月18日《湄洲日报》,有删改)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月夜

       喧嚣的校园在晚休的铃声中渐渐沉睡了,宿舍里同学们的欢闹声,已经听不见了;偶尔听到的只是远处池塘里的几声蛙鸣。在这幽微的月光里,毕业离校的幽苦又萦上心头,我鬼使神差地走到校园后面的林荫小道上。

       曲曲折折的小径,蔓草横生。不知名的白色野花挨挨挤挤地开着,像是一地银白的精灵,在月光里摇曳婆娑。两旁的玉兰树,是我们来时栽下的,现在已蓊蓊郁郁,两人多高了。月华如洗,透过扶疏的叶隙,撒下一地的斑驳。

       我想起了第一学期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那个中秋月夜。马鞍山上,芝山亭中,在满月的光里,大家欢聚一堂,品茗、吃月饼,畅谈理想、人生,遐想着月的传说。月光皎洁,马鞍山披着一层银辉。风儿带着秋的凉意,沙沙地响过了竹林,响过了芝山亭。记得苏子有言: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易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那时我想,我们真是一群幸运的人儿,搭在世纪末人才的班车上,享受着太平盛世的风光霁月,展望着未来岁月。

       又是一个月夜。因白天一位同学病了,我带他去看病,一时没请假,旷了半天课。班主任周老师叫我去她家一趟。我想,坏了,要挨批了。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

       以后有事要记得先请个假。他身体好些了吗?接着,周老师又说,他家挺困难的,这些钱你捎给他,就说是他家里寄的。

       你们是同乡,他不会怀疑,我明天上完课再过去看他我买了几帖中药

       我无言,捏着这张带有体温的50元钱,望着老师纤弱秀丽的背影,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走出老师的家,我蓦地发现,今晚的月好圆好圆

       重温往事,同学情使我感到甜蜜,师生情更使我感到温暖。在这离别的时刻,双眸不由湿湿的。在微微的泪光中,我又看到了窗口那盏熟悉的灯还亮着,那是老师在辛勤地工作吗?这样想着,不觉已回到宿舍。均匀的鼻息声微微响着,舍友们已睡熟好久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掌声/高军

       ①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一样,上课铃一响,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②走进教室,就感到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但我还是平静地走上讲台,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同学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

       ③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讲课中,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④“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⑤我一边说一边转身准备往黑板上板书。

       ⑥班上的女学生王娜娜边站边喊道:“报告老师,你看黑板上﹣﹣”

       ⑦我一下子惊呆了 , 原来黑板有一行清楚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⑧这是我教学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过去每次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公开向我挑战。

       ⑨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我昨天批评过的李晓写的。

       ⑩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到头皮都“啪啪”炸响。但是瞬间我就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⑪我面带笑容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⑫尽管我的话里透着真诚,很多同学还是一脸的不安。

       ⑬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

       ⑭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

       ⑮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⑯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一些弱点和缺点。

       ⑰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⑱﹣﹣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

       ⑲我心中为自己即兴设计的教学方案陶醉了。

       ⑳我潇洒地将“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是个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㉑李晓第一个举起了手,我让他站了起来。

       ㉒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

       ㉓我心中一惊 , 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尽管我自认为表现得很潇洒,但还是被学生一眼看穿了。

       ㉔李晓讲得也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㉕掌声一落,女学生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王娜娜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也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㉖我非常惊喜,为她的大胆活泼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同学的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了起来。

       ㉗此事过去又快十年了。如今,李晓已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王娜娜在法国留学,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读博士后。这个班的学生见到我或者来信时,说最佩服的是我处理这节课的方式,这节课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语文课。

       ㉘其实,近十年来,这三次掌声也仍然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记叙文阅读

土地生暖

①"囤里有粮,心里不慌。"土地在庄户人的眼里是金贵的,土地上产的可吃的东西都是金贵的。

②土地不薄村庄,只要勤快,土地从不怕被使唤。它可以终年拱绿绿着庄户人的肚皮绿着村庄。饥时,一把菜叶都足以叫人眼馋,在追求绿色食品的时代,蔬菜反客为主,一跃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厨房留住美好的诗意,烟火笼回远方的脚步。

③土地最不愿意自己被荒着,毕竟有绿色一寸寸生长的日子才最实在、最走心。侍弄土地,心里不能燥气。去年我在老家门前侍弄的几行辣椒,水没少浇草没少拔,就是长得不景气,稀稀落落。终了,草比辣椒长得盛。我失去了耐心。

④四叔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看我点的辣椒出苗不齐,有些地方空出偌大一块,心不落忍,徘徊良久,将土地细细翻整几遍,撒下萝籽,浇水,施肥,除草,静心心伺候,二尺高的辣椒围绕的这几片田地便不再寂寞。

⑤拣着秋伏这个空闲的当儿,两三天的时间,土地上便生出星星点点的绿来四叔点种的萝卜出苗了!两个星期过去,几块空地变成绿色的湖泊。湖泊里众多小拇指似的生命以探出绿色的脑袋,惊喜地窥视这个神奇的世界。

⑥立冬了,树叶跑得快,土地在静等一场雪。其实,在等待的这个节点上土地并不寂寞。旷野里有三五簇绿点染着,庄前屋后有一畦畦的绿固守着,秋把春的念想传递给了冬。

⑦那菜地里绿着的,除了白菜便是萝卜。

⑧霜愈重,绿色愈深,根根茎脉愈发挺拔。每个绿着的滚圆的肚皮都腆着,固守着自己的土坑,等待村民的手把它们捧回庭堂。刚刚出锅的一笼圆润的馒头在等待一碟"三大王"小葱、辣椒、萝卜,三样切成丝油盐酱醋相拌,绿、红、白三色相间的一碟品相上等的菜呈上来,馒头就着菜送进嘴里馒头的筋道、小葱的清香、红椒的辛辣、萝卜的爽脆一股脑涌来。

⑨庄户人懂得贮藏,把萝卜从土里收回又把它重新埋回土坑里,这不是多此一举。庄户人把萝卜深埋在寒气无法侵入的土地深处,把这些生命护得更温暖些。土地亲着萝卜,萝卜也恋着根。

⑩村里的女子是田野最灵巧的绣娘。你瞧,她们将绿色的萝卜叶割下来,一条一条码齐整,再一绺一绺挂上庭院的南墙,南墙上便悬生出一条绿色的瀑布来。初冬的阳光很知分寸,它把叶上的水分沥干,把绿色留住。等到大雪压来时,村民们拿出一两撮干萝卜叶放到热气腾腾的锅里,入锅的萝卜叶马上就恢复活性,一片片的绿滋养着锅,更滋养着胃,绿色馥郁着的烟火,鲜活了农人的日子。

⑪而那些回归土里的萝卜,聚了土地的温润厚实。抠开冻层,拨去浮土,窖在土地深处的萝卜,顶上竟还生了一圈鲜亮亮、脆生生的芽儿。

⑫女子们将洗净的萝卜搁在案头,片刻工夫,就变成了一堆粗细匀称的萝卜丝。剥好的几根白嫩的小葱候在这里,醇香的紫苏油在锅里已不安分。"刺啦"一声,萝卜丝、葱段在油里成了亮黄色。水入锅,锅盖已摁不住喷香的味道,一缕香气飞出窗整个庭院都被香气笼着。备好的稀面糊在灶前已等候多时,锅开了,拿起筷子搅拌着将面糊倒入锅里,几分钟后,一锅拌汤即大功告成。稠而不黏,白里隐着星星点点的绿,香葱味扑鼻,汤触过唇齿柔滑生香,进入肚中,温润暖心心。那一刻,农人该是舒坦的,烟火该是溢笑的,村庄该是惬意的。

⑬坑里有萝卜,三冬一村暖。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