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膜内负电荷增加,动作电位难以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举一反三

根据豆类种子的自然生长特性及国内外在芽菜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合理、合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种子利用价值,提高豆芽产出率,改善感官品质,而不影响人们的食用健康安全,但过度滥用,则会适得其反.

(1)常用于豆芽生产的6﹣苄基腺嘌呤,具有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蛋白质的分解,保绿防老;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等多种效能.该物质应属于{#blank#}1{#/blank#} 类植物激素类似物.

(2)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下图甲、乙(“﹣”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越高).

①在植物体内,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主要来自于{#blank#}2{#/blank#} . 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blank#}3{#/blank#} (需要/不需要)设计不用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实验一所示结果{#blank#}4{#/blank#} (能/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②已知生长素能影响乙烯合成,通过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blank#}5{#/blank#}  (促进/抑制)乙烯的合成.

(3)植物激素进入人体内并不能起调节作用,因为动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如动物的生长激素是蛋白质类,而常见的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blank#}6{#/blank#} .但若使用不当,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过多的乙烯利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是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在上图丙中,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部位是{#blank#}7{#/blank#}  (序号),过多的乙烯利会造成突触后神经元{#blank#}8{#/blank#}(持续兴奋/不能兴奋/不受影响).

神经调节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如图a、b分别是放置在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为传出神经部分,其上放置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时的电位变化;d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请据图分析有关问题:

(1)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图甲中{#blank#}1{#/blank#} (填序号)所决定的.剪断图中的③,刺激③左侧的神经,骨骼肌{#blank#}2{#/blank#} (是/否)会收缩,这{#blank#}3{#/blank#} (属于/不属于)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blank#}4{#/blank#} 

(2)突触间隙中传递的是{#blank#}5{#/blank#} (电/化学)信号,进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兴奋时{#blank#}6{#/blank#} 离子大量内流使膜电位发生改变.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当用a刺激神经时,骨骼肌不再收缩:有可能的原因是①传出神经c处受损,②突触d(神经与肌肉接头)受损,③骨骼肌受损,探究实验如下:

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则原因是{#blank#}7{#/blank#} ;(填①②③)

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则原因是{#blank#}8{#/blank#} ;(填①②③);

如果已经确定是突触d(神经与肌肉接头)受损,可用以下实验来证明:

用a刺激神经,在c处{#blank#}9{#/blank#}(能/不能)记录到电位,骨骼肌{#blank#}10{#/blank#} (能/不能)收缩;

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blank#}11{#/blank#}(能/不能)收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