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2016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隐忍的痛 恣意的爱

          ①医院里。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②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

          ③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

          ④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⑤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⑥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⑦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⑧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⑨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

          ⑩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

          ⑪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⑫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 母亲的背影一如20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⑬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瘸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⑭泪眼蒙眬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⑮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1)随着对母亲病情的了解,“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2)文中画横线处三次写到: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样写在结构与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3)有人把本文的题目改为《刀尖上的舞蹈》你认为怎样?为什么?

    【答案】
    (4)谈谈⑪段中“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这句话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59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上帝与智者
                                                                                                           刘万里
          上帝请智者去做客,智者问上帝:“什么东西最贪心?”上帝说:“豺狼虎豹。”智者说:“非也,是人。正因为贪,所以才有贪官和坏人。”
          上帝不信,这时沙漠中走来了三个人,智者说:“请上帝给我三样东西,一箱金银珠宝,一支枪,一瓶水。到时你就会明白的。”上帝说:“行啊。”
          上帝就把这三样东西扔在了沙漠中,沙漠中行走的三人,一胖,一高,一瘦。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迷了路。正在失望时,他们发现了一箱珠宝、一支枪和一瓶水。三个人扑上去抢了起来,胖子抢上了金银珠宝,瘦子抢上了一瓶水,高个子抢上了一支枪。三个人心事重重地在沙漠中行走。
    胖子说:“我渴得不得了,给我点水喝吧。”瘦子说:“除非用你的金银珠宝换我的水。”胖子自然不愿意。高个子也说:“我口渴死了,给我喝点水吧。”瘦子说:“除非用你的枪换我的水。”高个子自然也不愿意。
           胖子和高个子讨了个没趣,两人一合计决定杀死瘦子。然后平分金银珠宝和那一瓶水。高个子从背后开枪打死了瘦子,并抢走了瘦子的水。
    高个子就和胖子在沙漠中艰难行走。
          胖子说:“我实在不行了,给我喝点水吧。”高个子说:“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才能喝。”胖子说:“你怎么不讲信誉?”其实,高个子盘算的是如何得到胖子的金银珠宝,他说:“你想喝水吗?咱们做笔交易,我用水换你的金银珠宝,行不?”胖子说:“咱们兄弟一场,我今天终于看清了你的嘴脸。今后咱们分道扬镳,这一箱金银珠宝送给你,水我也不喝了。”
          胖子把箱子扔在高个子面前,“咱们就此分手吧,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但我有个小小的请求,我这人天生胆小,独自一个怕出意外,能否把你的枪给我?”高个子抱着枪说:“行啊。”胖子拉过枪,说:“你朝东,我朝西,就此分手。”高个子转身的时候,枪响了,高个子的头上血在不住地流。他瞪着眼看着胖子说:“你好狠心。”说完慢慢地倒了下去。
          胖子狂笑起来,他可以独吞这一箱金银珠宝了,转眼之间,他将成为一个亿万富翁了。笑毕,他打开瓶盖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其实,这是一瓶毒酒,胖子也死了,智者对上帝说:“看到了吗?贪婪是没有好下场的,人往往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不归路。”上帝说:“这场游戏太可怕了!我创造了人,却居然不了解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落花枝头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个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倘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早就听说石榴花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的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落花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也许它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

        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成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在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替代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惋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如同这缀着晨露的石榴树,花果同枝,生机蓬勃。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朵花,该开时,尽心竭力地开,该落时,坦坦荡荡地落,无论是翘立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培育新生的使命。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会新陈代谢,永葆青春的活力。

        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枝头上再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现代文阅读

    父爱如山

    蒋玉平

    ①在我老家村子四周都是山,一座连着一座,像大海里的波涛连绵不断。小时候父亲常带我们上山,每次我们都很兴奋,一出门就“噔噔噔”地一溜小跑,三下两下就把父亲甩在了后面。然后,在离他十多米远的地方,转过身来朝他嘻嘻哈哈地炫耀自己,待他走近了,又一溜烟向前疯跑,再作轻狂状。对此,父亲一点都不气恼。他总是以自己惯有的速度,不紧不慢地往前走。通常上一次山,我们只有三四次得意的机会。此后,父亲就会超过我们,待我们到达约定地点时,他已干了许多活了。

    ②山里的孩子通常心智发育晚。我上小学时,脑子里像装满了浆糊,十分愚钝,一至三年级都被留级,让我吃了很多苦,也给父母亲丢了脸,心头像压着一座山一样难受。于是,我憋红了脸对父亲说不想读书了,要回家帮挣工分。父亲当然不同意,开导我说:“读书如爬山,开始慢一点并不怕,只要坚持往前走就行。”

    ③有了父亲这句话,我心想那就再读两年吧。到时父亲就会知道我不是读书的料,不会让我再读了。打定了主意,那书我就不急不躁地读着,可没想到,就在这漫不经心中,我的成绩竟渐渐好了起来,到小学毕业时,在班里已名列前茅了。这让我信心大增,最终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了初中。我在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好像终于爬过了一座大山。

    ④上初中以后,全公社的“尖子生”都集中在一个班里,共有七十个,把简陋的教室塞得满满当当,正所谓高手如林。自然,以我的实力,成绩不会有多好,最多算个中等水平。在应试教育中,激烈的竞争无处不在。一开学,同学们就使出各种招数你追我赶,一幅百舸争流的景象,无形中给了我很大压力,我只好乖乖地投入到挑灯夜战的行列中,每天过得像打仗一样紧张,恨不得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看书。一个星期下来,我被弄得头昏脑涨、心烦意乱。周六回到家里,人像害了大病一样,没有一点精气神。父亲见了忙问我咋回事,我一五一十地跟他讲了。他沉思了半晌,指着西边高耸入云的山峰悠悠地说:“书咋能这么读?你能一口气登上那山顶吗?读书和爬山一样,使猛劲儿都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持续不断地往前走才行。”父亲又心疼地看看我,挥挥手说:“赶紧吃饱喝足去睡吧。”

    ⑤父亲的话使我急躁的心平静下来。经过认真思考,我心中有了持之以恒地抓好学习的打算,再也不跟着那些蝙蝠似的同学熬夜了。自己该玩玩,该睡睡,对学习好像一点也不着急,弄得老师也认为我没有上进心,可我的考试成绩却越来越好。

    ⑥初中毕业前几个月,班里的学习气氛更加紧张,可我依然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没有在学习上花更多工夫。有个周六,我回家后跑到村头和小伙伴玩起了扑克,直到很晚才回家。我刚走到大门口便被父亲叫住了。他厉声问我:“你看过登山比赛吗?人家快登顶时都是要冲刺的啊!傻小子,现在你还不铆足劲儿往前冲,是想等着被淘汰吗?”

    ⑦父亲的责骂让我如梦初醒,我赶紧一改过去的散漫习性,把时间和心思都集中到了学习上,奋力向自己心中的顶峰冲去,最终考上师范学校,跳出了农门。

    ⑧那年代,考上师范学校,就好像口袋里揣上了两个“本儿”,左边是粮本,右边是存折。当拿到《入学通知书》时,我真有“会当凌绝顶”的感觉,多么希望父亲能杀了家里那只山羊,请村里人来庆贺一番,也让一家人风光风光。可父亲好像一点也不懂我的心思,仍然和往常一样很早便出门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吃力地背着一大筐松明回家。他边吃饭边对我说:“我今天砍的松明太多,把背不动的放在东山最高处的树丛中了,明天一早你和弟弟去背回来。”

    ⑨第二天天刚亮,我和弟弟就出发了。可我们爬上东山后,根本找不到松明。因为东山上峰峦叠起,我们爬上一座山峰,眼前又出现一座更高的山峰,再后来,山峰竞仿佛钻进了云雾里,看不出究竟有多高。

    ⑩父亲肯定不会骗我们兄弟俩,可我们咋就找不到他放的松明呢?看着云雾缭绕的远山,我似有所悟,心里平静了许多,心中似乎燃起了一把明亮的松明火把。多少年来,我的人生道路上从未出现过一马平川的坦途,但在如山的父爱滋养下,我从容地翻过了一座座山峰。

    选自《春城晚报》(2024年3月26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