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教学集团树人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出了蒸汽机,以此为动力的大机器生产使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展出了发电机,预示人类即将进入①时代。
★1876年,世博会在美国费城举行,选择这座城市是为了纪念100年前大陆会议通过的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②》。
★1992年,世博会在西班牙举办,以“发现的时代”为主题,这是为了纪念③发现美洲500周年。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埃及馆内有象征孕育古埃文明的尼罗河景观设计;伊拉克馆内重现了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④》。
材料二:1867年,清政府首次被邀参加法国巴黎世博会,但却置之不理未能成行……1873年,应奥地利维也纳博览会一再邀请,清政府勉强同意参展,而负责此项事宜的是由英国人赫德担任总税务司的中国海关……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清政府派出了以溥伦为首的代表团,并在圣路易斯修建了中国馆和中国村,外国媒体将此称为“中国政府正式登上世博会舞台的开端。”清政府也于1905年正式颁布《出洋赛会通行简章》20条,对华商出国参加世界博览会做出了统一规定,鼓励各省商家精择物品,踊跃参赛。
——《中国与世博:1851﹣1940》
材料三:
材料四:世博会的主题(部分)
序号 | 名称 | 主题 |
① |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 | 人类•自然•科技:一个诞生中的新世界 |
② |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 | 主题:自然的睿智 副主题:“宇宙、生命和信息”:“人生的“手艺 和智慧”;“循环型社会” |
③ |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 |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 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
④ |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 | 主题:滋养地球,生命之源 副主题:科技创新、食品保障和与健康生活携手 |
⑤ | 2020年阿联酋迪拜世博会 | 主题:沟通思想,共创未来 副主题:移动性、可持续性和机遇 |
1910年,32岁的陆士谔完成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全书共分十二回,以一个梦贯穿,虚构了一百年后的上海。在小说里,一觉醒来的主人公陆云翔与妻子游历上海……更让他惊讶的是:一座很大的铁桥横跨黄浦江,直修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这是在浦东开博览会的时候,为了方便往来,才建造这座大桥的;因为开了博览会,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
——摘编自纪录片《世博百科》解说词
材料五:我们的愿望是,希望世博会不仅仅是新奇玩艺儿的集合地,而是全世界的工业、商业和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传播文明文化的渊源。
——拿破仑三世在1855年巴黎世博会颁奖典礼的致辞
集大地之物,任人观览,增长识见;其新器善法,可仿而行之;又联各国友谊,益处甚大。
——中国留学生参观1876年费城世博会的感言
我们会通过举办上海世博会,展示现代世界的文明成果,并且增强中国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合作。
——国家前总理温家宝谈2010年上海世博会
材料一 西欧商业复兴前,各方面技艺在发展和改进。农具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重犁的使用,能挖较硬的泥土,可以节省人力,便于种植作物和提高产量;8世纪晚期,二圃制转变为三圃制,农业生产量增加35%以上;水力和风力的使用对农业和手工业也有重大意义。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了西欧本身的物品数量,为商品交易提供了物质基础;另外农具和动力的改善,节省了不少劳动力,使得人们有可能去从事其他行业,为商人阶层的兴起提供了人力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著《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材料二
图一《康奈诺斯皇帝夫妇与圣母子》(局部)创作于中世纪,画中圣母像神态呆板无神,表情冷漠超然,少有人间之情。 | 图二 1515年拉斐尔画作《椅中圣母》,描绘出一位美丽、端庄、优雅、安详的年轻母亲,她穿着世俗的衣服,还包着一块花格头布,神情举止给人一种温柔、贤惠之感。 |
材料三 英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同其保守传统与追求自由的精神息息相关,光荣革命是妥协的结果,表明英国民主政治建设 ,拒绝激进革命,而在保守中缓慢的渐渐地进行续性的变革。……美国宪法是美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成果,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法国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但是大革命并没 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的近百年里,法国一直 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 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直到1870年后,法国 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有在发生大规模的规模,法国人开始用协商的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政治。
——选自孙超《一口气读懂世界史》
材料四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776年《独立宣言》 | 第一条 在权利面前,人们生来是而且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1789年《人权宣言》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