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古诗文阅读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并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

忧其民    则:

进亦忧    是:

③吾谁与    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举一反三
文学鉴赏组组织了一次以“桥接古今,文化传承”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希望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探讨宣传推介上虞古桥、助力旅游品牌打造的方案策略。请你参与文献研读活动,寻找可资借鉴的点点滴滴。

【甲】红桥游记

[清]王士祯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溪塘,幽窈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孥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 , 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 , 今之视昔,亦有然耶!壬寅季夏之望 , 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偶然漾舟,援笔成小词二章,诸子倚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夫!丝竹陶写,何必中年? 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 , 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也。

【乙】八声甘州·神往红桥修禊

纪宝成

又春光好处,诵绿杨城郭是扬州。 念红桥修禊,冶春盛事,旖旎心头。 辉映流觞曲水,击钵赋诗游。隔代知音在,文脉悠悠。雅意无分今古,偕茂林修竹,雨燕翔鸥。更清欢如许,物我共因由。但骋怀、澹烟芳草,又心驰、柳岸系兰舟。 安能负、绿黄红紫,静水深流。

【注释】①祛(xuàn)服:盛服,艳服。②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王羲之和谢安在冶城对话,谈论当时虚谈废务的世风;齐景公和晏子游于牛山,感怀人生短促。③壬寅季夏之望:康熙元年(1662)六月十五日。④遘(gòu):遇,遭遇。⑤修禊(xì):古代传统风俗,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戏以拔除不祥。

【会文人雅士】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 , 半山嘄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䩺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 , 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澥,从者数自人,太守王绣惊骇,谓是山贼,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五)

【丙】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 ,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 , 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 , 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武:半步。②嘄(jiào):呼喊。③苍头:奴仆。④火燎:火炬。⑤䩺(wēng)刀:插在靴筒里的短刀。⑥更定:晚上八时左右。⑦钱穆被贬赴任途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父:男子美称。⑧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⑨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⑩筠:竹。⑪颦:皱眉头。⑫逆旅:旅舍,旅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