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伤仲永(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诗四句       孤常读 B、自是指物作诗立       蒙乃始 C、于舅家之       往事耳 D、钱币乞之       蒙辞军中多务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

族       

②父其然也      

当涉猎      

稍稍宾客其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请结合文章从内容、主旨两个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柳宗元《黔之驴》)

【注】①好:喜欢。②慭慭:小心谨慎。

 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下面小题 。

【甲】

①子曰: “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⑤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 浮云。”(《述而》)

⑥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⑦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

赵简子问子贡①曰: “孔子为人何如? ”子贡对曰: “赐不能识②也。” 简子不说 曰: “ 夫子事③孔子数十年, 终业④而去之, 寡人子子曰不能何也? ”子贡 曰: “赐譬⑤渴者之饮江海, 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 赐则奚⑥足以识之? ” 简子曰: “善哉, 子贡之言也!”

(选自《说苑》, 有删改)  

【注释】①子贡: 孔子的学生。又叫端木赐, 字子贡。②识: 了解。③事: 侍奉、 服侍。④终业: 完成学业 。⑤譬: 犹如、好像。⑥奚(xī): 怎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