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柳宗元《黔之驴》)

【注】①好:喜欢。②慭慭:小心谨慎。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十余岁

数小舟

庞然大物也

④尽其肉,乃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天下之事        慭慭 , 莫相知 B、岂能暴涨携之去    庞然大物也,以 C、有好事者船载入    为顺流下矣 D、当求于上流        至则无可用,放山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②驴不胜怒,蹄之。

(4)、【甲】【乙】两文讲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 , 得异境焉,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①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②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③。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之。挹④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注释】①陂(bēi):水田。②傃(sù):向,向着,沿着。③放鹤亭: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④悒(yì):通:“揖”,作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