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2016-2017学年黑龙江大庆一中高一上月考三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②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不受赏,不伐矣。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

注释:【1】封,大。【2】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虬髯客传(节选)

唐  杜光庭

    虬髯曰:“计李郎①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②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言毕,吁嘘而去。

    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至一小板门,叩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丽。婢四十人,罗列庭前。奴二十人,引公入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也,纱帽紫衫,趋走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亦天人也。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

    食毕,行酒。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帛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吾欲于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二三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位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③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洒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④缔构之资,遂匡天下。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矣。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洒酒东南拜之。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

    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

    【注】①李郎:李靖,隋末唐初著名将领,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一妹:姓张,一代侠女,因仰慕李靖而投奔为其妻,与虬髯客义结金兰。③起陆:腾跃而上,形容平步青云,大展鸿才。④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瞻云传

(明)陈继儒

    ①瞻云子者,姓赵,名淮,字源长,太仓人。七龄而丧父,又七龄而丧母,遂自号曰瞻云子,志思也。三娶三失偶。性喜孤伴,好苦吟诵。

    ②顾独为琅玡兄弟及太原父子所知。琅玡殁,王文肃公解相印归,与公日益昵。所居去文肃南园不数武。文肃巾车过园,辄物色赵翁在否。在则相与把臂入林,分兰菊,举觞斗棋,率抵暮以为常。而他若单赤贫,委苍庳屋,必侧身趋视之,去亦不复问报谢。浮屠老子之宫,每有胜游,而公赴必人先,归必人后。酒酣耳热,曼为长讴,四座辟易,即群少年竹肉满堂,噤无敢发声音。性慷慨,重然诺。人以缓急告,虽酣极燕笑时,辄愀然舍去。凡为人经营劝导,宛转词色间,不啻身当之。贫者炊,暴者葬,具得公力居多。

    ③公父事兄,母事嫂,待孀姊存殁皆有恩礼。与人交,坦直无他肠,所谈皆道义风雅节侠,未尝以俗务经怀。独不耐龊市人态,甚则内呕,至义形于色。虽富贵人,富家翁,折行就之,而心不服也。当文肃鼎盛时,坐无公不欢。公抗言无忌讳,退亦罕所请。文肃每叹曰:“吾阅人多矣,若口无佞舌,腰无媚骨者,其邻叟瞻子乎!

    ④及文肃父子相继捐宾客,物情炎冷,邅几百变,而公以一布衣,始终慰存太原家如故。文肃存不加腴,亡不加瘠,衡门吟咏,老而不衰,其感报知,勃勃须发胸抱间,则又古高渐离、侯生之流何亚也。惜里中知公者鲜,故于七十有五时,为作《瞻云子传》。

(有删减)

【注】①琅玡兄弟、太原父子:琅玡兄弟指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王世懋兄弟二人,太原父子指王锡爵及其子王衡。②王文肃公:王锡爵,卒谥文肃,有《王文肃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 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石门传

[明]丘云霄

    世之慕旷达者皆谓嵇、阮诸贤得醉乡之乐,为能养其真以成其名,丘子曰:醉乡之徒,乃其不羁以俯仰于时,不得直其志,乃托诸酒以自广焉耳。愚谓醉乡之徒,非真乐也。

    晋安石门子早善属词,不乐进士业,每谓文至牵饰比偶,犹之留须眉以傅脂粉,无足学也。遂洗意爵禄之门,而结霞上之居,自号霞仙。善画,善隶草,善八分书。家贫,性嗜酒,日以饮为事。由是孤洁一世,知名海内。

    时轩盖造之,求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及醉,则虽寻常人家投之楮素,欢然挥墨,任意纵横,而结构峻古,意态突兀;醒则虽工意为之,皆所不逮。盖其适在酒而神在醉故邪。

    乡有宋子者,与之善,疟岁弗愈。一日造问之,宋强疾移榻就堂相见,因享之酒。酣,宋出素请画,遂染笔写菊数本,倒垂悬崖而掩映于江波之间,香姿隐隐有飘拂流动之状,宋子泠然疏爽。因再请,复写奇石,亭立双竹,凌空箫箫,数叶风韵,若有闻焉,宋跃起视之,毛发俱竦,是日疟不复发而就瘥焉。时为之语曰:“少陵有佳句,不若霞仙笔。醉后扫丹青,往往神鬼泣。”其妙入神态有如此者。

    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石门子于酒视醉乡诸贤托以自广焉者,何如也?

    岁癸卯,行年五十,疾 , 梦有画舫载卮酒促其登舟者,遂呼家人进之酒,再饮而卒。先数月,武夷霞峰子卒,相去千里,不及有闻,没之日,曰:“霞峰子先我往矣,此人志在当时,不所欲,惜也!”闻者谓其谵语,而不知其前知如此。既没,闻者惜之。

    石门子姓高氏,名濲,字宗吕,居于石门山,贫以自耕,又自号曰庖羲谷老农氏云。

(选自《止山集》,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