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安徽铜陵市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一: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清初不合作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清朝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就面临着相当尴尬的困境。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作用、彼此制约的辩证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等
材料一 世界各民族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流、碰撞,有时表现为激烈的状态,有时表现为平和的状态。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材料二 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其次,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苟求其故”,对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摘自王永星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