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江苏无锡市宜兴市官林学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①三十年前,我父母用开菜园换来的钱,买了第一辆永久牌黑色二八式自行车。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

      ②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两边向路中央爬出绊根草,夏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没有水凼,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不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③父亲觉得我可以上路与他一起去卖菜了。那一年我们在菜园里种了很多土豆,如果不及时卖掉,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长出紫芽。我和父亲闻鸡起床,将土豆挂在车后座上,父亲用的是从邻居大伯那里借来的飞鸽自行车。两袋土豆加起来一百多斤,并不比人轻。土豆两角钱一斤,驮到涂家河集卖完,可赚二十元钱,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字,所以我带着它们骑行在小澴(huán)河堤的杉树林巷里的时候,觉得一颗一颗土豆,比天上的星辰还要金贵。星光照夜路,并不够用,打手电筒骑车,也不可能。父亲熟门熟路,他知道十里八乡的每一道沟, 每一道坎。我在后面紧紧跟着,可我毕竟是一个骑车卖菜的生手啊!终于有一次,我骑车冲出堤面,一头栽到了漆黑的杉树林里。如果不是一棵好心的杉树果断将我拦住,我会飞跌进星光下的小澴河,趁势将两袋土豆洗得干干净净吧。电光石火间,车卡在树干丛中,我的身体由龙头前面翻滚下来,落在地面。杉树的针叶将脸面与手臂刮得生疼。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反身跑下堤,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拉起来,一边捏遍我的身子,一边问我疼不疼。看见我没事,他拍了拍我身上的尘土,扶起车子又出发了。

      ④第二年我考上了城里的中学。父亲给我买了一件新衬衣,还将自行车送给我,不是舍不得买新车,他是觉得旧车没人偷。星期六的晚上,下了课,我常常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澴河大堤回家。笔直的河堤,堤下是垂柳、水杉与白杨,黄昏渐阑,澴河清碧如带,世界开阔明净。二十里路,一个多小时,汗流浃背回到家,吃母亲留好的夜饭,在破旧的木床上小睡几个钟头,天不亮,又起床骑车回去赶周日早上的功课。十四五岁少年的精力,大闹天宫都够用,不是吗?

      ⑤有一次,我骑出城。归心如箭,自然也是车行如箭,听任蚊蚋阵阵扑打在脸上。离城已远,脚下失力,咯噔一响,我心说不好,果然是链条断掉了。如是现在,我更愿意推着自行车,在月色朦胧的秋夜,走在杨柳风里,一步一步地走回故乡,是的,我愿意。可是三十年前,恨不得长出翅膀的我……我沮丧地推着车,失瑰落魄,汗水流入眼里,稻芒一般刺疼。堤外各个枫杨掩映的村庄,晚炊的烟气已经消散,油灯一盏盏灭掉。天上,月亮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我鼓足勇气将车推下堤坡,敲开了一户还留着灯的人家。我印象中,那个取来钉锤、老虎钳与扳手,蹲在堂屋外面帮我接链条的大叔,长脸膛,短头发。我举着他家的柴油灯,照着他敲敲打打。其实我自己也会,他坚持要帮我接。接好链条后我道谢,急急忙忙往家赶,还是晚了,母亲已经打着手电筒等在村口。

      ⑥我到远方的城市读书工作结婚后,乘公汽,坐地铁,自己开车,整日奔走;忙孩子,忙事业,忙生活,马不停蹄。故乡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三十年前的光阴也沉睡在脑海深处。只是在周末,我会骑着儿子的那辆公爵自行车去沙湖公园逛逛。那时候就会想起那一辆黑色永久车,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想起我养过的牛、猪、鸡,它们 现在在哪里?我曾凭借着它们生活在家乡。

      ⑦翻山越河的少年时代,我特别不能忘记澴河堤下的那盏油灯。海子诗里讲,“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我就是被油灯祝福过的那个陌生人? 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学,婚后我曾随她回她老家,那天我惊讶地发现,澴河堤下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赫然就是许多年前的惶惶秋夜,我决心下堤修车的那个村子……

(1)、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第②段对“青蛙蚱蜢”和“狗”的描写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第③段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

(4)、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5)、文章结尾写妻子老家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就是“我”当年决心下堤修车的村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秋天的怀念 ,回答相关问题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 , 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 , 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有删改)

阅读理解

小虾米和海蜇

琦君

    ①妹妹给我寄来一包蒸熟的小虾米,不是黄黄鼓鼓的那种,是乳白色扁扁的、一片一片的,我家乡叫它作虾皮或溪虾。用米酒洗一下,再蘸醋吃,非常的鲜美下饭。小时候,每天早上,母亲都给我煮一碗热腾腾的蛋花溪虾泡饭。我跪在长板凳上吃得津津有味。

    ②阿荣伯说,溪虾并不长在溪里,而是长在海里的。大概是因为它个子小小的,就叫它溪虾吧。溪虾那么小,在大海里怎么游呢?于是它们就爬在海蜇的身上,吸海蜇分泌出来的东西。原来身体庞大的海蜇是没有眼睛的瞎子,全靠溪虾做它的眼睛、,聪明的溪虾看见前面有阻碍或敌人来了,就轻轻叮海蜇一下,海蜇就连忙躲开了。瞎子海蜇反变得浑身都是眼睛,行动灵敏起来。阿荣伯讲的故事我都非常相信,边吃边听边笑,笑得胃口大开,一筷一筷的溪虾往嘴里送。阿荣伯就会喊:“吃太多了,你也要浑身长眼睛哩。”母亲却说溪虾是补的,吃了耳聪目明。可是近年来我却有点耳聋眼花的样子,一定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而是因为多年来没吃溪虾之故吧,家乡的东西总是最赴堕。

    ③小虾米究竟是不是海蜇的眼睛,我一直都想请教生物学家来证买一下。、不管是不是真的,这两样生命能相互依赖合作,总是非常有趣的。

    ④想起在纽约时,常看到盲人在街上走,全靠忠心耿耿的狗为他带路。好像是盲人牵着狗,其实是狗牵着盲人。狗向前走,盲人也向前走,狗停下来,盲人也停下来。狗过街,盲人才过街。聪明的狗,能辨方向,能认红绿灯,能知道主人要到哪里去。下地道,搭电车,一点不会错,上了车,盲人坐下来,狗就乖乖儿伏在他的脚边,一动不动,奇怪的是这种向导狗一点不像平常的家狗那样,走几步就张开后腿撒尿.、它们是经过特别训练的,它们慎重地负起保护和领导盲人的责任。

    ⑤狗不像小虾米。小虾米爬在海蜇身上,固然也替它当眼睛,总还是要享受一点权利呢!

    ⑥盲人和狗,小虾米和海蜇,都使我很感动。,如果这个世界上,凡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都相互依赖,相互帮助,不要彼此猜忌、伤害,该有多么好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象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 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 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夏日池塘

羊白

炊烟是村庄的头发, 池塘是村庄的眼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依水而居是先民传下来的智慧,但河流总是有限的,洪水也有它狂暴的一面。 于是便有了池塘,像驯服的牛羊一样,俯卧在村庄一旁。

池塘是一面天然的镜子。 上映鸟雀流云、天光月影,侧收庄稼房舍、牲畜人迹。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老先生虽然是在讲读书的道理,但依然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

池塘是口大水缸。每到夏天,池塘的水位便会涨高许多。池塘里不养鱼,但有野生的小鱼。池塘里不种莲藕, 但有野生的菱角。孩子们不等它们成熟便采来玩,女孩子们还会把它们挂在脖子上当装饰。

由于水的滋养,池塘边的植被分外茂盛,除了各种水草,还有柳树、榆树、洋槐等,都是野生的,斜逸而出,就像是池塘的睫毛。

夏日里,我们一帮孩子跑得出汗了,就三秒钟脱光衣服,跳进池塘里游泳、 捉迷藏、打水仗。在水里疯够了,我们会很享受地在岸边的树荫里乘凉,打扑克 牌, 或是兴致勃勃地讨论曾看过的电影里的人物,区分谁是好人还是坏人,谁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池塘里除了有鱼有虾,还有各种水虫、水鸟。我们最喜欢的是翠鸟,觉得它 很神秘。为了能看到它捕鱼的全过程,我们通常采用守株待兔的笨办法,偷偷躲 在树后或伏在草丛里, 等待着它的到来, 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为 此,我们的身上总是少不了蚊虫叮咬的痕迹,可我们依然兴致勃勃,满不在乎。

生活的艰苦,丝毫也不能夺取孩子们玩耍的天性。有时池塘边的草丛里会出现蛇,这让我们觉得很刺激,便找来竹竿用各种方 法去逗蛇。池塘里的蛇大多是草蛇,没有毒,因此我们并不害怕。当蛇被激怒竖 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的稀里哗啦的笑。彼此对峙 一会儿,蛇不是钻进了草丛就是游进了池塘, 而我们则坐下来煞有介事地展开讨论,讨论蛇和蛇毒、高山、大海、远方、城市等一些缥缈的话题。后来我长大了,外出求学,家乡的池塘便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如今,每到炎炎夏日, 烦闷难耐的时刻,我便会站在城市的阳台上,手摇蒲扇,眺望远方。我的心里就有了一口晃动的大水缸,有了一面清凉光亮的镜子。

(选自《西安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荷塘

梁晓丽

①荷塘其实是水田的一个角落,大约三四平方米,是父亲花了一天的工夫,用锄头挖出来的,里面盛满了父亲的汗水。

②两年前的春天,父亲来电,说他要挖一个荷塘,以后我们在家门前就可以看荷花。我以为父亲只是说说而已。谁知,他是说真的。

③第二天,父亲便选了水源好、离家近的水田。他用锄头先将泥土挖出来堆在田坎上,再在坑的底部铺上一层胶纸,然后将泥土又回填到胶纸上,灌入一定的水,并用脚将泥踩软、踩细,最后种入藕秧,施一定的肥,保持荷塘里有水,就只等荷慢慢生长了。

④【镜头一】日子很慢,荷也偷懒,一天两天三天都不见动静。父亲每天早晚都去荷塘边走走,下雨天塘里的水多了,他就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打开荷塘的缺口,将水放走一些。连晴数日,荷塘里的水蒸发很快,他又怕那些荷干死,便赤着脚去小溪上游的堰沟里引一些水下来。堰沟是30多年前修成的,近些年乡亲们不种庄稼,便不再引水,沟里漏水的地方很多,因此放一程水,要往返几趟。母亲说,父亲不是在种荷,而是在养儿子,怕它淹死,怕它干死,只差把它捧在手心里。父亲在一旁眯着眼笑,70载光阴爬满他的脸颊,呈现无数横七竖八的褶皱,令人心疼。

⑤不知过了多少日子,父亲给我发信息,说荷叶已有小碗那么大了,10多片漂在水面上,末尾还配上几个大笑脸表情。隔着手机,我能感受父亲的那份欣喜。

⑥7月里,小城的西山园内,五洲池旁,荷叶田田,轻舟荡漾,荷花粉紫红白,次第开放,我一次次沉醉在荷的优雅与亭亭玉立间。夜色下,母亲来电,兴奋得像个孩子,说:“荷塘里已经有一个粉色的花苞了。”母亲的情绪感染了我,翌日便回家。

⑦还没进家门,我便奔向荷塘。远远地,我瞧见了高出荷塘1米左右的荷,它们似一个个悄悄长大的乡村姑娘,头挨头,根连根,密密实实,遮挡住整个塘。一朵粉色的荷花,似仙子般超尘脱俗,悄悄降临在塘中央,被一池荷叶捧在心尖,让人移不开眼。不大的荷塘在故乡的土地上,显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看来,父亲把他的这些孩子们养得很壮,很漂亮呀!

⑧几场秋风秋雨后,天开始冷了起来,树上的叶子掉光了,荷叶也枯萎了,惊喜却在塘内。那些天,父亲天天催促我回家,说荷塘里的藕能吃了。我应着,择日回家。夜幕下的乡村,寂静安然,在离荷塘两米左右的小道上,我看见躬着身的父亲。【镜头二】他单薄的身子弯成弓,裤脚卷起老高,污泥没过了膝盖。他赤着脚站在荷塘里,用一双粗糙的大手抠藕。有时藕的根长得很深,父亲使劲抠也抠不动,他的身子就会因为用力过大而摇晃起来。那一刻,我急坏了,几步跨越,便来到荷塘边。父亲闻声回过头来,见是我,笑着说:“回来啦!”我埋怨道:“小心点,别摔着了。”父亲见我紧张,又说:“没事,别总担心我。”一旁的荷塘坎上已放了不少沾满污泥的藕,似小孩的胳膊,一节一节的。我小声说:“爸,已经够了,快上来吧,水很冷,别冻着了。”父亲又抠了几节藕,便用力提起陷在污泥里的腿,在塘里摇晃着走了几步跨上了塘坎。我把藕装进撮箕,父亲拎着,我们一道往回走。父亲在前,我在后,我看着他拖着疲惫的身子,缓缓地走在乡村的田埂上,恍然,我好似看见他那艰辛的70载岁月在我眼前晃动。

⑨父亲蹲在家门前的河沟旁,用稻草把藕都清洗干净了。可他手上因为弄藕留下乌黑的痕迹,擦了几遍肥皂都洗不掉。吃饭的时候,父亲伸出仍然布满污迹的双手,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说:“怎么都洗不掉。”随后,他又将双手在衣服上揩了又揩,才小心地坐了下来。

⑩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起了转,赶紧用筷子夹一片藕放在嘴里嚼起来,有一丝甜味,好像还夹杂着一丝泥土的腥味。无数藕丝在嘴巴里飞扬,泪水交织成丝线,不禁自语:“父亲的藕,父亲的荷塘……”

(有删改)

学校的微信视频号想以本文为素材,拍摄一部以“赞美父爱”为主题的微电影,请你帮助导演完成视频脚本的制作。

返回首页

试题篮